罗永春 作品数:205 被引量:65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理学 电气工程 更多>>
La1.5Mg0.5Ni7-xCox(x=0,1.2,1.8)贮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La-Mg-Ni系PuNi3型贮氢合金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比能易活化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同时PuNi3型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改善PuNi3型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成为La-Mg-Ni系合金研究的热... 张法亮 罗永春 王大辉 阎汝煦 康龙 陈剑虹关键词:贮氢合金结构 电化学性能 负极材料 合金电极 文献传递 镁含量对稀土-镁-镍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电极自放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3年 系统研究了Mg元素对退火态A2B7型储氢合金La0.7-xY0.1Gd0.2MgxNi3.35Al0.15(x=0~0.4)电极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合金主要由Ce2Ni7(或Gd2Co7)型、Pr5Co19型、CaCu5型和PuNi3型相组成,Mg含量对合金组成和相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低镁含量有利于提高合金组织中Ce2Ni7型相的丰度,高镁含量易出现大量的CaCu5型和PuNi3型相。电化学测试表明,循环稳定性及电化学放电容量随Mg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x=0.15,0.17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循环稳定性(S100=90%)和最大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68mAh.g-1)。Mg含量对合金电极的荷电保持率和开路电位影响显著,搁置7 d后的电极荷电保持率从7.9%(x=0)增加到59.7%(x=0.17),然后又降低到1.8%(x=0.4),表明适量的Mg含量可以改善合金的自放电性能,其中合金电极自放电时的可逆容量损失占97.5%以上,不可逆损失仅占0.4%~2.5%。合金电极的荷电保持率随合金PCT曲线放氢平台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其中氢致非晶态(x=0)和具有较高放氢平台压力的多相组织合金电极(x=0.4)的自放电率较大,荷电保持率最小。合金的腐蚀电流Icorr与电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当x=0.15~0.17时,合金的耐腐电流较小,其自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最低,循环寿命也较佳。 张书成 罗永春 曾书平 王可 康龙稀土系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研究进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了氢能和储氢材料的快速发展。稀土系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总结了稀土系超点阵合金结构堆垛特点,分析了La–Ni、La–Mg–Ni、La–Y–Ni三个系列合金不同层次的结... 邓安强 罗永春关键词:稀土系 La0.7Y0.3Ni3.4-xMnxAl0.1(Х=0~0.5)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2020年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及热处理的方法制备La0.7Y0.3Ni3.4-ХMnХAl0.1(Х=0~0.5)合金,通过XRD、SEM、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Mn替代Ni对合金微观组织、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合金微观组织由主相Ce2Ni7型相和杂相PuNi3型、CeNi3型及Ce5Co19型相组成,Ce2Ni7型主相的丰度随Mn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当Х=0.2时,主相的丰度达到最大值89.03%。增加Mn的含量有助于缓解合金的氢致非晶化倾向。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逐渐升高,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却逐渐降低,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和最佳循环稳定性分别为308.6mAh/g与95.09%。合金电极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氢原子在合金体相中的扩散为合金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动力学控制步骤。 郑坤 杨倩 杨洋 罗永春关键词:储氢性能 电化学性能 高熵合金CrNbTiVZr的微观组织及其在模拟PEMFC环境中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热处理制备了CrNbTiVZr高熵合金,利用XRD、SEM/EDS、动电位与恒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及XPS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熵合金铸态及退火后的微观组织特征以及合金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其钝化膜组成。结果表明,CrNbTiVZr高熵合金的铸态和退火组织均由富集Ti、Nb元素的无序BCC相和富集Cr、V、Zr元素的Laves相组成。铸态和退火合金在模拟PEMFC阴极环境中腐蚀电流密度Icorr均比304SS不锈钢下降一个数量级,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稳定性,但在阳极环境中其耐蚀性与304SS相当,其中铸态合金的稳定性较差。合金在阴极环境良好的耐蚀性主要与其表面形成由Cr2O3、Nb2O5、V2O3、Ti2O3及ZrO2组成的致密钝化膜关系密切。 汪亮兵 张国庆 杨倩 罗永春关键词:金属双极板 高熵合金 耐蚀性 苯胺用量对固相法合成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14年 通过聚苯胺包覆法制备LiFePO4/C,研究了苯胺用量对LiFeP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材料结构并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材料形貌及碳层包覆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LiFePO4结晶度高并且具有规整的球状结构,粒径在50~80nm之间,碳层厚度约为2.5nm。经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在相同合成工艺下,苯胺用量对合成的LiFePO4/C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当苯胺加入量为0.5mL时所得LiFePO4/C(6mmol)的电化学性能最佳,0.2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61.6mAh·g^-1,5C下放电比容量可达112.2mAh·G^-1~,且在5C下循环300次无明显衰减。 刘红 孔令斌 罗永春 康龙关键词:磷酸铁锂 苯胺 电化学性能 Mg2Bn(n=4~9)团簇结构与性质的DFT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的基组水平上对Mg2Bn(n=4~9)团簇的各种可能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得到了Mg2Bn(n=4~9)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其几何结构、振动光谱、电离能、能隙、电荷布局、成键特性等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Mg2Bn(n=4~9)团簇中大部分B原子为负电性且总是处在团簇的中心,Mg原子总是处在端位上并显正电性;随着n的增大,团簇最稳定结构逐渐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转变;n=4、8时的结构相对较稳定. 武志敏 陈玉红 罗永春 张材荣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La_(0.63)Gd_(0.2)Mg_(0.17)Ni_(3.2-x)Co_(0.3)Al_x(x=0~0.4)储氢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La0.83Mg0.17Ni3.1Co0.3Al0.1和La0.63Gd0.2Mg0.17Ni3.2-xCo0.3Alx(x=0~0.4)贮氢合金,并在氩气气氛900℃进行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显微电子探针(EPMA)分析方法和电化学测试分析研究了Gd和Al元素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退火组织主要由Ce2Ni7/Gd2Co7型、Pr5Co19型、PuNi3型和CaCu5型相组成;Gd元素的加入使合金中CaCu5型相明显减少,Ce2Ni7型/Gd2Co7型相显著增加,x=0.1时其相丰度达到81.2%;随Al含量x不断增加,合金中CaCu5型相丰度逐渐增多,当x=0.1~0.2时,CaCu5型相丰度为4%~5%,x=0.4时,其相丰度达到66.65%。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Gd和Al元素对合金电极活化性能影响不大,当x=0.1时,含Gd合金电极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391 mAh.g-1,随Al含量x进一步增加,合金电极放电容量降低。含Gd和加入适量的Al元素可使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当Al含量x=0.1,0.2时,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极容量保持率S100分别为93.7%和90.1%,其中La0.63Gd0.2Mg0.17Ni3.1Co0.3Al0.1合金具有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罗永春 吴婷 高志杰 李嵘峰 林振 康龙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合金化 A_2B_7型La_(0.64)Gd_(0.2)Mg_(0.16(1+x))Ni_(3.1)Co_(0.3)Al_(0.1)储氢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2015年 以综合电化学性能较佳的低镁含量合金La0.64Gd0.2Mg0.16Ni3.1Co0.3Al0.1为基础,通过改变Mg元素含量的添加方式,用感应熔炼方法与热处理制备了La0.64Gd0.2Mg0.16(1+x)Ni3.1Co0.3Al0.1系列合金,系统研究了该条件下镁元素成分波动(Mg过量值x)对La-Mg-Ni系A2B7型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退火组织由主相Ce2Ni7(Gd2Co7)型以及Pr5Co19型、Pu Ni3型和Ca Cu5型多相组成,随Mg过量值x增加,合金中主相Ce2Ni7型相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Mg过量值0〈x≤50%时,合金组织的Ce2Ni7型主相相丰度达到81.04%~87.18%;x=0,80%时,Ce2Ni7型主相丰度减小至76.3%以下。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Mg过量值x增加,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x=10%时合金具有最高电化学放电容量(384.6 m Ah·g-1);当Mg过量值x在5%~50%范围内变化时,其电极循环稳定性均保持在S100≥90%,此时镁元素成分波动变化对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不敏感。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随Mg过量值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速率是影响合金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能的主要控制步骤。 王可 罗永春 梅兴志 张国庆 康龙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Co元素对La-Y-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La-Y-Ni系A_(2)B_(7)型La_(0.3)Y_(0.7)Ni_(3.25-x)Co_(x)Mn_(0.15)Al_(0.1)(x=0~1.5)合金,并在高纯Ar气氛下进行1023 K+24 h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谱(EDS)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Co部分替代Ni对La-Y-Ni系A_(2)B_(7)型合金微观组织、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后合金的物相由Ce2Ni7型相、Gd_(2)Co_(7)型相、Ce_(5)Co_(19)型相、Pr_(5)Co_(19)型相及CeNi_(5)型相组成,其中A_(2)B_(7)型(2H-Ce_(2)Ni_(7)型与3R-Gd_(2)Co_(7)型)为主相;随Co含量逐渐增加,A_(2)B_(7)型主相含量的相丰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规律,晶胞体积VA_(2)B_(7)也随之逐渐增大。当Co逐渐含量增加时,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其中最大放电容量C_(max)和最佳循环稳定性S100分别为386.0 mAh/g(x=0.2)与85.0%(x=0.7)。适量加入Co元素能明显提高合金电极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侯晓东 邓安强 赵刘强 杨洋 罗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