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成人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应用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方法对480例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并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GFR≥10 ml/min患者的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为0.5 g/24 h、1.0 g/24 h、2.0 g/24 h及3.5 g/24 h的诊断界点。结果 GFR≥10ml/min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高度正相关(r=0.853,P<0.01)。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应24 h尿蛋白定量为0.5 g/24 h、1.0 g/24 h、2.0 g/24 h及3.5 g/24 h的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46、1.05、2.08及3.16g/gCr。结论在GFR≥10 ml/min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总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蛋白尿定量测定。
- 王科任伟江洁龙倪力军汪鹏黄珍珍
- 关键词: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
- 静脉补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静脉用铁剂蔗糖铁(森铁能)、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6例,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片进行补铁治疗,治疗时间为5周,观察时间共8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维持血液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同等剂量rHuEPO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的效果、铁代谢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和口服组Hb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而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两组SF和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而静脉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总有效率静脉组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36,0%)明显低于口服组(15/36,41.7%)。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rHuEPO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任伟兰雷汪鹏王科黄珍珍倪力军
-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1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任伟兰雷汪鹏江洁龙王科黄珍珍倪力军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 1243例终末期肾病病因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据国际肾脏病学会统计,本症自然人群年发病率约为98~198/百万人口。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约为400-900/百万人口;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00~130/百万人口,且逐年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ESRD的病因构成有所变化,西方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是主要原因,而我国以慢性肾小球。
- 任伟王科汪鹏黄业华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病因学分析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年发病率RENAL慢性肾小球
- 替米沙坦对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及血脂代谢的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是否能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丢失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替米沙坦组及对照组。替米沙坦组予以美卡素80mg/d口服,两组患者经过常规降压治疗使目标血压值均达到16~18/9.33~11.33 kPa,观察时间为12个月。所有患者定期(每3个月)测定残存肾功能,检测血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CL),记录血压、24 h尿量。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的尿量和残存肾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P<0.01);反映血脂代谢的3个指标,即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其它常规降压药,替米沙坦可能更具有保护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残存肾功能以及稳定血脂代谢的作用。
- 唐雪敏任伟江洁龙王科孔敏王艳
- 关键词:替米沙坦腹膜透析残存肾功能血脂
- 尿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笔者通过本文观察了尿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了肾脏局部IGF-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任伟叶山东汪鹏黄业华王科兰雷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型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IGF-1
- 胱抑素C与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分析基于血清胱抑素C计算的GFR(CGFR)与MDRD公式计算的eGFR的相关性,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CGFR与eGFR的相互关系。方法测定68例患者的血肌酐(Scr),应用MDRD公式计算eGFR,同时测定血清Cys C的浓度并计算CGFR。按K/DOQI指南CKD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其中3、4期病例较少,故合并为一组分析。对eGFR与CGF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4、5期CGFR与eGFR密切相关,3、4期相关系数r=0.70(P〈0.05),5期相关系数r=0.83(P〈0.05)。结论CKD 3-5期患者CGFR和eGFR密切相关,CGF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与MDRD计算评估的结果相符。
- 任伟汪鹏黄业华王科兰雷
-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ucMGP及PIVKA-Ⅱ与桡动脉钙化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非活性基质Gla蛋白(ucMGP)及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ESRD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时取桡动脉标本,桡动脉标本均行von kossa染色,判断有无钙化,并计算钙化积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ucMGP、PIVKA-Ⅱ、血红蛋白(Hb)、钙(Ca)、磷(P)、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C反应蛋白(CRP)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ucMGP低于对照组(P<0.01),PIVKA-Ⅱ高于对照组(P<0.01)。在病例组中桡动脉钙化与高血P相关,与低ucMGP相关。血清PIVKA-Ⅱ与ucMGP水平及桡动脉钙化无相关性。结论 ESRD患者血清ucMGP低于正常人群,且与桡动脉钙化相关。ESRD患者血清PIVKA-Ⅱ高于正常人群。
- 王科任伟汪鹏王珣倪力军
- 关键词:维生素K缺乏病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尿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0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UAlb)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UAlb)2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L-UAlb)20例。另设对照(NC)组20名。检测4组尿和血IGF-1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三组血IGF 1明显降低,三组间血1GF-1水平无明显差异;(2)N-UAlb组尿IGF 1与N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M-UAlb组和L-UAlb组尿IGF-1排泄较N-UAlb组显著增高;(3)尿IGF-1排泄与UAER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尿IGF-1排泄的增加,提示可能有肾组织局部合成和分泌IGF 1的增加,后者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任伟叶山东汪鹏黄业华王科兰雷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BMP-2及BMP-7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钙(Ca)、磷(P)、全段PTH(iPTH)指标。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BMP-7低于对照组,BMP-2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颈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高BMP-2、低BMP-7相关;血清BMP-2与BMP-7呈负相关性。
- 王冬梅王科方媛刘静静江洁龙任伟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颈动脉中膜厚度BMP-2BM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