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滨
- 作品数:16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
- 顾明周慧芳薛冰牛东滨何其华王晓民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保护
- 文献传递
- 脑内一个和学习记忆有关的新区的发现和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我们在大鼠、猫、猴及人脑新纹状体尾侧,围绕苍白球颅外侧边缘,发现一个由纺锤形细胞构成的新区。根据它的位置命名为边缘区(MrD)。边缘区内富含多种神经递质。将大鼠脑Nissl切片用计算机三维结构重建技术,证明边缘区为一个位于新纹状体和苍白球之间的一个扁平盘状结构。用化学刺激诱导的c-Fos表达法证明边缘区和海马、杏仁核以及和认知功能有关的Meynert基底核之间存在机能及纤维联系。化学损伤大鼠两侧边缘区,用双盲法Y迷宫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严重受损。活体人脑功能核磁共振检测,证明边缘区和前额叶同时参与了脑的学习记忆活动。我们的结果证明边缘区是哺乳动物脑内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形态和纤维联系特殊。动物实验和活体功能核磁共振检测,证明边缘区的功能和脑的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 舒斯云包新民李胜修牛东滨李耀宇张运周吴永明
- 关键词:记忆边缘区
- 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调控双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
- 本发明涉及用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携带并调控人GDNF和人TH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构建。其特征是在载体上提供了腺病毒伴随病毒两端ITR,ITR之间有双向启动子、两个治疗基因和调控元件;随本专利还同时提供了用该...
- 王晓民牛东滨韩济生
- 文献传递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被引量:2
- 2002年
- 基因治疗正在成为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概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方法和途径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以及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的状况。
- 张旺明牛东滨徐如祥王晓民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病毒载体
- 电针上调食源性肥胖大鼠弓状核α-MSH的表达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电针对食源性肥胖 (diet inducedobesity ,DIO)大鼠体重及摄食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神经化学机制。方法 :通过高能饲料喂养 ,建立DIO大鼠模型 ,分为 :(1) 2Hz电针组 ,(2 ) 10 0Hz电针组 ,(3)束缚对照组 ,(4 )DIO组 ,(5 )肥胖抵抗 (dietresistance,DR)组 ,(6 )普通饲料对照组。电针参数 :0 .5、1 0、1.5mA各 10min。穴位 :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每周电针 3次。每日记录体重及摄食量 ,共 4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弓状核α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免疫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 :与DR组和普通饲料对照组相比 ,DIO组的体重及摄食量增加 ,而α MSH免疫阳性细胞数则明显降低。与束缚对照组和DIO组相比 ,2Hz电针组、10 0Hz电针组的体重和摄食量明显降低 ,弓状核内α MSH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 :高能食物饲养导致的肥胖可能与下丘脑弓状核α MSH水平降低有关。电针治疗肥胖的机制之一 ,可能是通过刺激下丘脑弓状核前阿黑皮素 (pro opiomelanocortin ,POMC)神经元释放α MSH ,抑制摄食 。
- 田德润李晓东牛东滨石玉顺张肇康韩济生
- 关键词:电针弓状核神经肽类
- 雷公藤单体T_(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0
- 200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4、5×10-3 、5×10-2 、5×10-1、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β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在50 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μmol/L,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μmol/L。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β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β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 顾明周慧芳薛冰牛东滨何其华王晓民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保护
- 雷公藤单体T_(10)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以谷氨酸为工具药建立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的氧化应激模型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 (trip tolide,T10 )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 10 -10 、10 -9mol·L-1的T10 和 /或 10、5 0mmol·L-1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 2 4h ,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 ,并用AnnexinV FITC和PI对活细胞进行双标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采用荧光探剂 2′7′ 二氯荧光素乙酰乙酸盐和JC1定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 2 4h ,可引起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细胞内活性氧形成明显增加 ,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用 10 -10 或 10 -9mol·L-1的T10 预保护 30min可明显减轻PC12细胞的损伤 ,并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形成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 :10 -10 或 10 -9mol·L-1的T10 能有效地拮抗谷氨酸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 何其华周慧芳薛冰牛东滨王晓民
- 关键词:雷公藤属线粒体膜电位
- 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病毒保护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携带大鼠来源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GDNF)的重组腺病毒在小鼠帕金森模型中有无保护中脑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对抗神经毒素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 (MPTP)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LacZ重组腺病毒 (Ad LacZ)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入小鼠单侧纹状体 ,分别于注射后 2 4h、72h、10d和 30d灌流取脑做X Gal染色 ,观察报告基因在小鼠脑内的表达情况 ;将rGDNF重组腺病毒 (Ad rGDNF)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入小鼠单侧纹状体。两者均于 72h后给予MPTP损伤中脑DA能神经元 ,1周后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纹状体中DA、3,4 二羟基苯乙酸 (DOPAC)和高香草酸 (HVA)的含量。结果 :Ad LacZ注射后 2 4h表达较弱 ,72h逐渐增强 ,10d仍可见到较强表达 ,30d则逐渐减弱。LacZ基因的表达范围比较局限 ,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都能被感染 ,并且未见明显的腺病毒载体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注射Ad rGDNF侧纹状体DA含量较MPTP损伤组和MPTP +Ad LacZ组显著升高 ,而未注射侧无明显升高。此外 ,DA主要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也明显升高 ,而DOPAC/DA、HVA/DA比值则明显降低。结论 :Ad rGDNF能显著保护中脑DA能神经元对抗MPTP的损伤。
- 高红王建军张蔚蒋玉辉牛东滨王晓民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多巴胺动物实验
- 帕金森病炎症/免疫异常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阐明帕金森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以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MTT、ELISA等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OX-42表达上调,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超氧阴离子(O2-)及分泌细胞因子TNF-α量显著增多,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可能与释放NO、O2-及细胞因子TNF-α等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 周慧芳薛冰李艳牛东滨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免疫异常一氧化氮
- 帕金森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近年来,帕金森病(PD)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PARK1-PARK10等10个单基因与PD的发生有关。其中三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关,它们分别是α-synuclein(PARK1)、parkin(PARK2)和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PARK5),它们均参与Lewy小体的形成,在P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另外几个基因对应的蛋白或对应蛋白的功能未知,但已经在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PD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并且有可能为P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概述了PD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 王建军王琨牛东滨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致病基因LEWY小体单基因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