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维玉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凝血
  • 2篇凝血酶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标志物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粘
  • 1篇血粘度
  • 1篇血脂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标记
  • 1篇试剂
  • 1篇胎儿
  • 1篇胎儿异常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暨南大学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7篇毛维玉
  • 4篇霍梅
  • 3篇叶素丹
  • 2篇崔红
  • 2篇余涟
  • 2篇何林
  • 2篇龚文胜
  • 2篇龚文波
  • 1篇吴伟元
  • 1篇吴文苑
  • 1篇唐曙明
  • 1篇徐勇
  • 1篇谢亚琴
  • 1篇张为民
  • 1篇王彬
  • 1篇熊新华
  • 1篇刘艾芹
  • 1篇郭辉
  • 1篇叶素丹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7477例孕早中期唐氏筛查及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NTD)等先天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27 477例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PAPA-A/Freeβ-h CG或AFP/Freeβ-h CG/u E3)的联合检测,检测结果应用Multical软件计算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NTD风险。对筛查高危孕妇及血清标志物单项阳性者,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羊水或脐血穿刺、血液细胞培养获得染色体核型予以诊断。实验数据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 477例孕妇接受筛查,共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 509例,NTD高风险187例。其中孕早期唐氏筛查的阳性率为6.37%(360/5 654),孕中期筛查的21-三体综合征阳性率为4.88%(1 064/21 823),孕中期18-三体综合征的阳性率为0.39%(85/21 823),NTD的阳性率为0.86%(187/21 823)。739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中,风险高危者654例,风险低危但其他值异常者85例。结论:孕早中期唐氏筛查结合羊水或脐血穿刺、血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等产前诊断技术,对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NTD等先天性疾病、防治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所使用的检测方法、风险计算系统并不十分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漏诊率,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余涟刘瑜林琳华刘艾芹王彬熊新华毛维玉吴文苑
关键词:唐氏筛查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异常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HBVYMDD自然变异发生的可能机理,为CHB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144例HBVDNA阳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其YMDD基因序列突变;同时对其进行HBVDNA定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乙肝两对半等相关指标检测,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及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有30例出现YMDD自然变异,变异检出率为20.8%,其中YIDD阳性19例(占63.3%),YVDD阳性8例(占26.7%),YIDD+YVDD同时阳性3例(占10%)。YMDD自然变异组CHB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变异组;HBVDNA定量值在105copies/ml以上的CHB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而HBVDNA定量低于105copies/ml的CHB患者不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CHB患者的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与YMDD自然变异无关。结论CHB患者中存在HBVYMDD自然变异,低龄和HBVDNA高值的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自然变异与患者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关。
张为民唐曙明谢亚琴毛维玉龚文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YMDD自然变异DNA定量HBEAG
三种方法收集的标本测定血脂结果的比较
1999年
随着检验项目的剧增,病人抽血量也越来越多,为减少病人的标本 用量,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作者对50例测定血浆粘度前后的血浆及血清标本分 别进行血脂三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检测,统计学分析表明三种方 法收集的标本其血脂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5)。因此日常检验中可用测定血浆 粘度后的血浆进行血脂三项的检测。
毛维玉
关键词:血清血浆血粘度标本收集
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常见的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解决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住院的71 535例,在血常规检测时有血小板减少的1326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中EDTA-K2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87例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再次分析检测,同时涂片瑞-姬氏染色油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87例EDTA-K2抗凝剂血小板数值为(56±27)×109/L,换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在同一仪器上检测,其血小板数值为(185±39)×109/L,两者结果用配对t检验分析,统计学上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1.83,P<0.01)。EDTA-K2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为0.12%,占血小板减少总数的6.56%。结论:EDTA-K2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12%,极易误诊。对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标本应进行涂片复查。发现有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应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进行再次检测,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毛维玉霍梅叶素丹龚文波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
不同试剂对口服抗凝剂患者凝血因子活性影响的测定
本文采用两种试剂测定凝血因子Ⅱ、Ⅶ、X的活性以及PT(INR),研究了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和不同来源的组织凝血活酶对各凝血因子的敏感性以及INR与各因子的相关性.
霍梅何林龚文胜崔红叶素丹郭辉毛维玉
关键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
文献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标志物及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凝血分子标志物和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蛋白C(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与健康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F1+2、TAT、D-D、vWF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而PT、APTT、TT、PC和A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凝血酶原活性增强,凝血酶生成增多,纤溶活性增强,抗凝系统活化不足,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在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激活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F1+2、TAT、D-D、vWF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指标,而常规的凝血指标不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
霍梅徐勇何林余涟龚文胜崔红叶素丹毛维玉
关键词:脑梗死凝血酶凝血酶原生物学标记抗凝血酶类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临床应用
霍梅毛维玉李实叶素丹吴伟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