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诚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也谈“学而优则仕”被引量:1
- 1985年
- 《论语·子张》篇云:'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这句教育名言,近年来有一些教育史学者进行了深入地钻研与探讨,对其含义打破传统的理解而作出新释和新议。《文汇报》1984年6月11日第三版'学术动态'专栏特别刊载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新释:'做事了,有余力要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要去做事。'并说明,新释者认为过去的人们忘记了《论语》的写作年代中'优'和'仕'的本义,遂误以'优'为'优良'。
- 张鸣岐毕诚
- 关键词:学而优则仕孔子思想写作年代学术动态《文汇报》士阶层
- 试论儒家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
- 1988年
- 讨论儒家的教育哲学,分析其基本特点,对于研究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儒家教育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不揣浅陋,粗陈几点意见,谨望大家指正。一、政治、经济与教育的统一儒家论述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总是与政治,经济相联系的。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教育的作用,从解决社会物质财富与产品的分配的矛盾来看教育的功能,从政治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性和依赖性来看教育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儒家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 郭齐家毕诚
- 关键词:儒家教育教育哲学道德论教育论善教道德价值
- 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发展战略被引量:1
- 1987年
-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切关注。中国现代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同时尤重视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发展战略问题也受到了极度的重视。人和社会是文化的体现者,也是教育的产物。教育是以现实的人为的对象和以现实的文化为内容的。研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必须以中国现实的文化为客观依据。
- 程方平毕诚
- 关键词:中国文化发展教育发展战略中国文化建设文化科学多元文化发展经济改革
- “三个面向”与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
- 1986年
-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现象和客观规律,但是它以历史研究方法总结我国数千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直接为我国现实的教育改革服务。因此,如何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提高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水平,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面向现代化”
- 郭齐家毕诚
- 关键词:古代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