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辉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证护理应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护理中的价值及对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应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护理中的价值及对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13例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0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06例,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心理状态变化及术后感染。结果 术后6 h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7、28天电话随访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切口感染率为4.71%低于对照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6,P=0.003)。结论 临床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有积极效果,感染发生率降低。
- 李燕萍饶春梅林国辉
-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护理术后感染
- Hartmann术及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术(Hartmann术)及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137例,其中61例患者采用Hartmann术(Hartmann组),66例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二期手术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Hartmann组与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显著的短于Hartmann组(P<0.05)。一期手术时,Hartmann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6.56%、7.58%,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期手术时,回肠袢式造口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的短于Hartmann组(P<0.05);二期手术时,回肠袢式造口组并发症率为6.06%明显低于Hartmann组的18.03%(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和Hartmann组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四个领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artmann手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手术的效果相当,但相对术后恢复时间较长,II期手术后并发症率较高。
- 林国辉李燕萍张思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造口术肠梗阻
- EZH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EZH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EZH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术前胃镜和术后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胃组织,应用RT-PCR方法对EZH2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和4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EZH2 mRNA的表达量为0.994±0.129,高于癌旁胃组织中EZH2 mR-NA的表达(0.332±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6例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3%,4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未发现EZH2的阳性表达。EZH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情况等临床因素无关(P>0.05)。结论 EZH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检测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 林国辉张思宇李良庆李燕萍
- 关键词:胃癌EZH2基因预后
- Cyr6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 rich61,Cyr61)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肝素连接蛋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等作用,在新生血管及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r61在浸润、转移的乳腺癌中高表达,本文就Cyr6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林国辉李良庆傅冷西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在甲状腺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外科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及方法完成围术期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2—1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外科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康复护理组护理服务体系、诊区管理、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应用于围术期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护理质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改善程度明显,可促进甲状腺外科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提升。
- 李燕萍林明芳林国辉
- 关键词:围术期管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甲状腺外科
- 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行注射用生长抑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治疗的68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清蛋白及总蛋白水平与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间总蛋白与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时间为(10.4±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6±5.3)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增加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缓解腹胀,促进肠鸣音与肛门排气的恢复,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缩短治愈时间,对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高治疗价值。
- 林国辉李燕萍张思宇
- 关键词:肠梗阻注射用生长抑素
- 肠道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22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肠道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临床特征,评估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肠梗阻发生与转归影响因素,为肠道恶性肿瘤引起肠梗阻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梗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统计肠梗阻患者转归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肠梗阻转归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采集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42例,肠梗阻22例,肠梗阻发生率15.49%;肠梗阻患者与非肠梗阻患者在临床分期、复合转移、肿瘤病理类型、治疗药物、手术史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2例肠梗阻患者10例保守治疗,2例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患者治疗2~20d(10.54±2.06)d,治疗10 d时肠梗阻7例转归,相关症状基本消失,3例肠梗阻未完全解除,临床治疗有效率70.00%,治疗10 d时胃肠道功能评分(2.83±0.41)分低于治疗前(10.54±1.77)分(P<0.05),证候积分(1.99±0.21)分低于治疗前(6.84±1.24)分(P<0.05);12例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120.58±40.65)min,术中出血量(144.85±15.98)mL,肠鸣音恢复时间(14.12±2.05)h,首次排气时间(17.87±4.65)h,首次排便时间(30.05±6.54)h,住院时间(12.24±3.55)d,术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14.45±2.24)ng/mL低于术前(21.12±3.36)ng/mL(P<0.05),未见手术死亡病例。22例肠梗阻见2例感染、1例血肿、1例腹泻,并发症总发生率18.18%。肠梗阻转归与手术时间、梗阻发生时间、原发病临床疗效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肠道恶性肿瘤发生肠梗阻的因素较多,且肠梗阻转归受原发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系统评估肠梗阻风险给予针对性预防,同时在患者确诊肠梗阻后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切实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对患者健康的伤害。
- 林国辉
- 关键词:肠道恶性肿瘤肠梗阻并发症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10年7月—201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5例直径>2 cm广基结直肠息肉ESD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85.8±25.26 min,息肉直径3.29±0.75 cm。术中出血3例,1例术后出现延迟性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或金属夹成功止血。穿孔1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愈。癌变3例,2例残基部见有癌细胞,追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1例黏膜原位癌予随访。术后随访13例,随访时间5.77±2.20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病例。结论:ESD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 林国辉陈进忠张思宇李燕萍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