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燕

作品数:28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6篇细胞
  • 6篇抗体
  • 5篇结核
  • 4篇乙肝
  • 4篇乙肝病毒
  • 4篇乙肝病毒DN...
  • 4篇乙肝病毒标志
  • 4篇乙肝病毒标志...
  • 4篇印迹
  • 4篇印迹法
  • 4篇免疫
  • 4篇免疫印迹
  • 4篇免疫印迹法
  • 4篇肝病
  • 4篇肝炎
  • 4篇标志物
  • 4篇病毒标志
  • 3篇蛋白
  • 3篇荧光定量

机构

  • 28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血液中...
  • 1篇江苏中济万泰...
  • 1篇深圳市迈科龙...

作者

  • 28篇杨燕
  • 21篇单万水
  • 21篇韩红星
  • 14篇李小勇
  • 7篇刘厚明
  • 6篇吕宁
  • 6篇王火生
  • 5篇王敏
  • 4篇李炜
  • 4篇罗莎莎
  • 4篇叶飞娣
  • 4篇周小龙
  • 4篇张文萍
  • 4篇徐六妹
  • 4篇吴驰
  • 3篇吴弛
  • 2篇周伯平
  • 2篇陈心春
  • 2篇李美忠
  • 2篇陆坚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肿瘤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Q-PCR法与IBT法在人巨细胞病毒检测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与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IBT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儿和成人各42例尿HCMV DNA和血清HCMV IgM。结果 42例小儿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57.14%,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35.71%。前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后者(χ2=3.88,P<0.05),有统计学差异;42例成人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14.29%,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71.43%。后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者(χ2=28,P<0.005),有统计学差异;84例患者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38.10%,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48.81%。2种方法检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1)。结论 FQ-PCR检测HCMV DNA是早期诊断小儿HCMV感染的有效的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对于判断成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做人群HCMV普查时,免疫印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刘厚明吴驰杨燕陈伟明韩红星单万水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其分型的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本文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旋杆(Hp)抗体及分型,分析Hp抗体分型在临床上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76例,取空腹血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谱,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A、B)在不同人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年龄组对比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高,疾病组对比胃炎,胃溃疡组Hp感染率最高,其他疾病,乙肝及体检患者感染率在40%~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可一次性检测Hp抗体谱,进行HP抗体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单,时间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燕单万水韩红星李小勇李志明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幽门螺杆菌免疫分型
122例丙肝抗体阳性血清核酸及抗体复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122例酶联免疫检测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的样本血清,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确证同时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证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呈反应性的样本血清122例,分别用重组免疫印迹确认试剂盒(RIBA)检测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122例酶联免疫法检测HCV-Ab有反应性的样品中,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做丙肝确认试验结果有阳性119例(S/CO值2.3~25.67,均值16.78,符合率97.5%);不确定1例(S/CO为3.56占0.8%);阴性2例(C/CO值小于5,均值为3.24,占1.7%)。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出阳性79例(检出率64.8%)。结论丙肝病毒抗体酶免法试剂可信度较高,但在S/CO值小于5的情况下应做重组免疫印迹确认试验来确证,减少假阳性的结果,不同标志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杨燕李洪波单万水韩红星李小勇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致输血无效及对供者红细胞亲和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类药物用药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不规则抗体鉴定(identifica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ies,IAT)与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及效价,对DAT阳性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放散并检测放散液中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选择ABO和Rh同型的供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在37℃无菌条件下体外致敏,监测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在0,24,48和72 h与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并观察加入补体后的溶血程度。结果4例患者血浆中均存在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停药前输血无效,停药后输血效果良好。患者1:A型,RhCCDee,DAT阳性(3+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64)、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2:A型,RhCcDee,DAT阳性(4+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3:A型,RhCcDee,DAT阳性(4+),IAT阳性,鉴定为抗E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16)、亚胺培南药物抗体(效价:1∶64)、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药物抗体。患者4:A型,RhCCDee,DAT阳性(1+),IAT阳性,鉴定为抗-E.c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效价:1∶32),放散液中未检测到药物抗体。4例患者血浆与供者红细胞体外致敏24 h后DAT均为阳性,48和72 h内逐渐增强,加入补体后均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结论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和亚胺培南三种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可迅速结合到供者红细胞表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有补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在24~72 h内破坏供者红细胞引起溶血,导致输血无效。
梁延连杨燕吴明磊方泰石苏宇清吴亚飞彭龙吴凡梁爽刘嘉婧徐筠娉
关键词:Β-内酰胺类药物抗体亲和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LISA法检测不同e系统感染模式组中HBeAg S/CO值与HBVDNA定量结果的分析
2002年
采用 EL ISA法测定了 HBe Ag S/ CO值的大小并与 HBVDNA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在 HBe Ag、HBVDNA都为阳性时 ,HBe Ag S/ CO值与 HBVDNA含量成正相关 ;在 HBe Ag、HBe Ab同时为阳性时 ,HBe Ag S/ CO值及
韩红星王火生杨燕黄慧萍王敏
关键词:ELISA法E系统CUTOFF值HBVDNA
TRUST和TPPA联合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临床表现疑诊为梅毒的患者9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8例确诊为梅毒阳性者纳入梅毒组,576例梅毒阴性者纳入非梅毒组。所有患者均进行TPPA和TRUST检测,比较TRUST与TRUST联合TPPA检测的结果。结果 TRUST假阳性率为4.37%,明显高于TRUST联合TPPA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联合TPPA诊断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9%、99.31%、98.78%、99.48%,均明显高于TRUST的85.59%、97.74%、95.63%、9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T联合TPPA检测与TRUST相比,可以明显提高对梅毒的诊断价值。
韩红星李小勇李冉冉杨燕单万水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结核患者血浆和胸水上清C1qC的表达水平的研究
2014年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不同人群血浆中C1qC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结核病人胸水和血浆C1q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比较C1qC在不同人群和不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LISA技术分别对20例健康对照(HC)、20例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和27例肺结核病人(TB)血浆C1qC的表达水平;随访其中10例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人,检测其血浆中C1qC的表达,观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抗结核治疗前、抗治疗3个月和6个月)C1q C的表达水平;检测16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配对的血浆和胸水上清中C1qC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样本中C1qC的表达水平。结果 C1qC在结核健康对照、潜伏感染者、结核病人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03.8±134.3、507.0±141.2、756.6±261.2(pg/mL)。肺结核病人C1q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和潜伏感染者(P<0.001);在10例结核病人中,C1qC在抗结核治疗前的表达水平为769.6±398.8(pg/mL),抗结核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C1q C表达分别为624.4±208.5和444.8±163.8(pg/mL),在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C1qC的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抗结核治疗前的水平(P<0.05);C1qC在胸水上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血浆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1qC在结核患者的血浆中高表达,在抗结核治疗中逐渐下降,并且在结核感染部位表达显著增高。这些结果提示利用ELISA检测血浆和胸水上清中C1q C的表达可用于肺结核的辅助诊断。
李炜杨燕杨倩婷蔡毅钟旬华张明霞陈心春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肺结核粪便中Mtb-DNA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肺结核患儿粪便中Mtb-DNA,并初步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肺结核住院儿童粪便标本76份,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检测结果与20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粪便实时荧光PCR检测Mtb-DNA、76例粪便抗酸杆菌涂片检查以及41例患儿痰标本的涂片和(或)培养、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粪便实时荧光PCR检测敏感度达到23.68%(18/76),特异度为100.00%(20/20),肺结核患儿粪便PCR阳性率[23.68%(18/76)]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6.58%(5/76)],41例患儿中痰涂片和(或)培养阳性例数(15例)和痰PCR检测阳性例数(18例)高于粪便PCR检测阳性例数(11例)。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儿童粪便Mtb-DNA,是一种特异度高、比较敏感、非侵入性且相对安全的儿童肺结核快速诊断方法。
黄慧谦吴驰陈建波杨燕侯志平李小勇
关键词:粪便聚合酶链反应儿童
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关系。从健康人全血中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和从结核病人痰液中培养出来的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卡介苗菌株(BCG)进行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及其时相性变化。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凋亡率升高,病人结核杆菌感染组和BCG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的凋亡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病人结核菌的毒力比BCG的毒力强。
杨燕李炜李晓鹤罗莎莎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
个性化混合式条形码在检验科无纸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混合式条码在检验科无纸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子申请单,应用个性化混合式条形码、改进现有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各节点完成检验信息的流转。结果检验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提高91.1%、耗材支出减少70.0%,差错减少,检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基于LIS系统应用个性化混合式条码可以优化检验流程,顺利实现无纸化检验。
韩红星李小勇刘厚明杨燕单万水
关键词:条形码无纸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