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炜农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有限元
  • 2篇粘结
  • 2篇铺装
  • 2篇桥面
  • 2篇桥面铺装
  • 2篇沥青
  • 2篇路面
  • 2篇滑移
  • 2篇钢桥
  • 2篇钢桥面
  • 2篇钢桥面铺装
  • 1篇大纵坡
  • 1篇道路工程
  • 1篇断面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粘结滑移
  • 1篇容留
  • 1篇狮子
  • 1篇平纵面设计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2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江苏省长江公...
  • 1篇南佛罗里达大...

作者

  • 7篇李炜农
  • 3篇陈先华
  • 2篇杨军
  • 1篇李洪涛
  • 1篇张旭
  • 1篇于斌

传媒

  • 1篇公路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山西建筑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流变特性与施工容留时间预测被引量:12
2010年
为确定环氧沥青结合料的施工容留时间,采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对比研究了C型与N型两种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结合料的粘度特性,建立了基于双Arrhenius方程的流变学模型。结果表明,固化温度对环氧沥青流变状态有重要影响,环氧沥青混合物进入凝胶状态之前,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可用于确定施工容留时间、施工质量控制与优化。C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拌和温度控制宜在110~120℃取低限并保持稳定,N型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拌和温度控制宜在110~130℃取中高限并保持稳定。
陈先华沈桂平张旭李炜农
关键词:道路工程环氧沥青
狮子洋通道工程路线平纵面设计研究
2024年
以狮子洋通道工程为例,阐述了复合立体通道建设中,如何综合考虑各种控制因素,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合理确定路线平面及纵断面,实现复合立体通道运行有序、转换便利。由于项目穿越密集城镇区,平纵面设计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且外部建设条件苛刻,对路线平纵面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李炜农鲜荣
关键词:立体交叉口纵断面
绿色道路:路面可持续性评价系统被引量:7
2010年
绿色道路是评价路面设计和施工过程相关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建议标准。该系统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性为道路工程打分,通过得分的高低来评价工程的可持续性。充分完善的绿色道路系统具有以下内容和功能:1)鼓励更多道路工程尝试可持续性的实践;2)为道路可持续性评价提供一种标准和方法;3)使工程设计更优;4)使业主单位能评判道路工程的优劣。绿色道路评价系统通过6大类的54个评分项完成对道路工程的评分,是发展道路可持续性设计的可靠系统。
李炜农杨军
关键词:可持续性评分HMA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针对长大纵坡上坡路段沥青路面易产生车辙破坏的现象,以粘弹性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为基础,选取了5种不同的纵向坡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面层内最大剪应力和竖向应变的分布规律,并对有坡和无坡状态下荷载与车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剪应力和竖向应变随坡度和荷载的增大而增大,随车速的增大而减小,且有坡路段受荷载和车速的影响更大;位于路表下4~10 cm深度处中面层的最大剪应力和竖向应变平均值都大于其他结构层,是最容易产生车辙的结构层位,因此,提高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中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尤为重要。
杨军李炜农陈志伟于斌
关键词: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剪应力
钢桥面铺装层间界面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为研究对象,采用剪切试验测定了混凝土与钢板间剪切—滑移曲线,建立了层间界面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为探求钢桥面铺装结构受力规律及铺装材料设计提供了参考。
李炜农陈先华
关键词:钢桥面铺装粘结剪切滑移
钢桥面铺装层间界面特性研究
钢桥面铺装是通过柔性粘结层将沥青铺装层与钢桥面板粘结在一起的层状复合结构,层间界面的不连续使得行车荷载作用下局部位置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与剪应力,层间粘结力若不足会直接导致滑移脱层等病害,进而使得桥面板受到侵蚀,影响桥梁的...
李炜农
关键词:钢桥面铺装有限元粘结滑移复合梁力学特性
Evaluation of fracture properties of epoxy asphalt mixtures by SCB test被引量:3
2009年
The fracture properties of epoxy asphalt mixtures (EAM) are evaluated based on J-integral and ultimate strength. Totally 60 semi-circular bending (SCB)specimens cored from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SGC)with three groups of notch depths are test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 10 and 20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good repeatability in EAM characteriz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ratio of SCB to the indirect tensile test (IDT) is at a range of 1.4 to 1.7, and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EAM is exponentially dependent on the notch depths. At the test temperatures, the critical J-integral value of EAM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hot mix asphalt( HMA) with thermoplastic asphalt binder. The response mode of EAM changes from ductile mode to brittle mode and the fracture energy increases 30% when temperature decreases from 20 to - 10℃, while its critical J-integral value decreases only 15%. It is concluded that EAM has better fracture resistance than thermo-plastic HMA; more fracture energy is needed to initiate cracks in EAM at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cracks propagate more rapidly than at room temperature.
陈先华李炜农李洪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