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锋
-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
- 2016年
- 目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最佳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5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和预后状况,总结不同手术时间和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出现后6 h内(超早期手术)进行手术的患者再出血概率为25.00%;症状出现6~24 h内(早期手术)进行手术后患者再出血概率为6.67%;症状出现24 h以上(延期组)进行手术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超早期手术术后出血高于延期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超早期和早期手术术后再出血概率高于延期手术(出血出现24 h以后),影响患者的预后。如病情允许,可以先使用保守治疗稳定病情,待到发病后24 h后进行手术,可降低术后出血率。如果病情不允许必须进行超早期手术时,应尽量提高手术技巧,这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极为关键。
- 姜伟武贵旭乔俊朱恩锋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再出血
- 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讨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分析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8/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79±1.7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62±2.34)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43±1.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89±2.20)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5、6.010,P=0.000、0.000<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采取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发生,并且术后恢复效果较快,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朱恩锋武贵旭黄华兵姜伟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对应治疗方式进行总结。方法随意选取本院在2008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5例,对治疗期间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本组患者存在呼吸功能不全1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高烧7例、外伤性癫痫11例、尿崩症11例,其它4例。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较多,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临床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特点给予有效治疗,减小对患者的损伤。
- 朱恩锋武恩旭乔俊姜伟黄华兵
-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
-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再破裂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O为(53.15±8.05)μmol/L、vWF为(117.85±25.42)ng/ml、ET-1为(78.55±6.47)pg/ml,对照组NO为(53.95±8.51)μmol/L、vWF为(118.25±26.12)ng/ml、ET-1为(79.22±6.7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O为(72.15±10.25)μmol/L、vWF为(69.45±7.23)ng/ml、ET-1为(43.41±7.20)pg/ml,对照组NO为(88.15±9.66)μmol/L、vWF为(94.33±8.01)ng/ml、ET-1为(56.23±6.81)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良好,价值较高。
- 黄华兵朱恩锋杨明林许海杨德福姚俊中
- 关键词: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 超早期与早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超早期与早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50例)以及超早期组(51例),早期组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为6~24 h,超早期组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 h,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超早期组手术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的脑水肿持续时间、术后脑残留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以及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早期组(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手术治疗。
- 王剑武贵旭陈平朱恩锋许海黄华兵杨明林
- 关键词:超早期手术早期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 颅脑损伤后伴有脑积水28例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伴有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8例颅脑损伤后伴有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8例急性脑积水患者中6例行急诊双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急诊行单侧脑室外引流术。20例慢性脑积水患者中,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4例非手术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脑积水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术后复查头颅CT结果显示,脑室较前缩小者24例。术后随访,治愈23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伴有脑积水患者,及时复查脑CT可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及时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有较好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朱恩锋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积水脑室穿刺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 介入栓塞时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时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时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入院3 d后进行介入栓塞治疗,B组入院3 d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结果:B组栓塞效果显著优于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B组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治疗后3、7、14 d两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B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朱恩锋杨明林黄华兵
- 关键词:介入栓塞脑动脉瘤破裂神经损伤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22例临床原因及对策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结果:22例患者中,再次手术18例,非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2例,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第一次术后注意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积极作用,可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 朱恩锋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
- 双侧脑室外引流并腰椎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石荣春乔俊朱恩锋许海史小鹏
-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及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43例行小骨窗显微手术,17例行大骨瓣血肿清除术,10例行血肿穿刺碎吸术,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3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70例患者中,其中痊愈为74.29%;显著进步为11.43%;进步为4.29%;无效为10.0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依据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朱恩锋武贵旭乔俊姜伟黄华兵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