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盈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产前
  • 6篇产前诊断
  • 4篇胎儿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基因
  • 2篇单基因遗传病
  • 2篇遗传病
  • 2篇突变
  • 2篇微缺失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家系
  • 2篇核型
  • 2篇分子
  • 2篇分子诊断
  • 2篇BAC
  • 2篇EA
  • 2篇产前分子诊断
  • 2篇超声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徐盈
  • 14篇张建芳
  • 11篇黎昱
  • 11篇陈必良
  • 10篇徐慧
  • 8篇郭芬芬
  • 7篇燕凤
  • 7篇宋婷婷
  • 5篇程璐
  • 5篇李春艳
  • 4篇任菊霞
  • 4篇郑娇
  • 3篇王德堂
  • 1篇王峥
  • 1篇王音
  • 1篇徐鹏
  • 1篇唐兴
  • 1篇辛晓燕
  • 1篇庞珅
  • 1篇孙益前

传媒

  • 5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产前诊断...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第四届中国胎...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69例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1369例超声筛查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分析与研究,探讨不同异常指征与其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给于产前指导评估,减少出生缺陷。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怀孕17-30周的1369例超声筛查心血管发育异常的胎儿经遗传咨询后羊水穿刺进行核型分析,统计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心血管异常指征与异常核型的关系及比率。结果 1369例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中,共检出异常核型56例,异常比率4.09%。按照异常指征分为心室强光点570例,检出异常核型8例,其中21三体3例、易位3例、XO 2例,异常比率1.40%;室间隔缺损122例,检出异常核型6例,其中21三体1例、易位2例、18三体2例、XO 1例,异常比率4.92%;单脐动脉78例,检出异常核型1例,为21三体,异常比率1.28%;血管环23例,检出1例易位核型,异常比率4.35%。其他单纯心血管发育异常(包括心包积液、三尖瓣返流、持续性右脐静脉、肺动脉瓣狭窄或发育畸形等)33例,检出异常核型1例,为21三体,异常比率3.03%;合并两项及以上心血管发育异常指征114例,检出异常核型7例,其中21三体3例、易位3例、mar1例,异常比率6.14%;心血管发育异常合并心外异常(包括NT或NF值增厚、高龄、唐筛高风险、羊水量异常等)指征429例,检出异常核型32例,其中21三体13例、18三体11例、易位1例、缺失3例、mar 2例、三倍体1例、XO 1例,异常比率7.46%。结论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染色体异常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心血管及心外发育异常,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征象时应建议进行染色体检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徐慧黎昱任菊霞徐盈程璐陈必良张建芳
关键词:超声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羊水细胞染色体
BACs-on-Beads技术对Williams-Beuren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BACs-on-Beads(Bo 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Bo Bs技术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从多个水平对Williams-Beuren综合征进行确认。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Bo Bs结果显示7q11.2微缺失,判定为Williams-Beuren综合征;CMA验证发现arr[GRCh37]7q11.23(73,028,758_74,090,648)x1,即7号染色体q11.23区域存在1.06Mb的缺失。结论 Bo Bs技术能够快速提示染色体微缺失,与CMA及传统细胞学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
李春艳陈必良燕凤宋婷婷徐慧徐盈黎昱程璐郑娇张建芳
关键词:产前诊断
无创DNA阳性结果的验证和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做羊水穿刺的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现因无创阳性做羊水穿刺的孕妇84例,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并对两者不一致的结果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无创DNA84例阳性结果中21-三体48例,经羊水穿刺后确认为假阳性的有2例;18-三体11例,经羊水穿刺后确认为假阳性3例;13-三体4例,经羊水穿刺验证2例为假阳性;性染色体异常21例,经验证6例假阳性。结论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对21-三体检测准确率达95.8%,18-三体准确率73%,性染色体检出准确率71%,13-三体准确率50%。无创DNA是产前筛查21-三体的有效方法,对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检测技术。
燕凤陈必良徐慧李春燕徐盈王德堂郭芬芬黎昱郑娇张建芳
关键词:核型分析FISH
八个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家系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联合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多重PCR、PCR测序和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对8个家系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诊断,对女性亲属进行携带者筛查,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结果 8例诊断为DMD的患者中,4例为大片段缺失,3例为点突变,患者中6例为新生突变.对5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抽取羊水或者绒毛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胎儿均正常,抽取脐带血复查肌酸激酶值,出生后进行临床鉴定,与产前诊断结论一致.结论 联合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多重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提高DMD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为DMD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
黎昱张建芳徐盈郭芬芬徐慧燕凤任菊霞王德堂陈必良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聚合酶链反应产前诊断
血管环的产前影像学诊断与预后评估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磁共振对血管环的产前诊断、染色体筛查及出生后随访结果,探讨产前诊断技术对血管环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例孕期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血管环的胎儿定期随访,其中染色体筛查72例,磁共振检查31例,并与出生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5例血管环中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型85例,肺动脉吊带和双主动脉弓型各4例,右位主动脉弓、双动脉导管和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型各1例。本组中单纯性血管环66例,复合性29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出生54例(2例夭折),待出生8例,失访6例,引产27例。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检查提示气管受压6例,出生5例中仅有3例出现气管受压的临床症状。结论胎儿血管环以单纯性最多见,产前超声可以明确诊断血管环并进行分型,孕期超声动态随访并结合磁共振检查有利于判断与评估血管环对气管的压迫程度及预后。
徐鹏李军王音唐兴张建芳张斌徐盈王峥孙益前王云庞珅朱霆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胎儿心脏血管环
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分子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ACH)产前基因诊断的高效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不同单基因病的基因突变类型,本研究应用DHPLC技术对1例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绒毛样本进行SMN1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选择正常人及SMA患者作对照。通过直接测序法分别对PKU家系和ACH家系的患者、表型正常的个体及其胎儿进行PAH致病基因和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SMA阳性家系中,胎儿未检测到SMN1基因7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建议继续妊娠,结果顺利产出1名正常儿。PKU阳性家系通过检测发现患者在PAH基因上确实存在无义突变,c.781C>T(p.Arg261Ter)和错义突变c.842C>T(p.Pro281Leu),均为杂合子。但是胎儿与患者母亲的突变类型一致,为携带者,不发病,建议继续妊娠。软骨发育不全患者送检标本FGFR3基因外显子10发现1处序列异常,为c.1138G>A,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Gly380Arg,但其胎儿羊水标本检测FGFR3基因外显子10未发现序列异常。结论根据单基因病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实现单基因病产前基因的诊断,尽早避免单基因病患儿的出生。
徐盈张建芳郭芬芬黎昱燕凤徐慧任菊霞宋婷婷王德堂辛晓燕陈必良
关键词:单基因病产前分子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
新生儿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甘氨酸脱羧酶基因新突变的鉴定及分析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儿,男,汉族,出生5d,因“反应差、四肢震颤明显”住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其母孕37周”阴道分娩,生后1、5及10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时患儿反应差,喂养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慢、血氧饱和度不稳定、四肢肌张力差。住院1d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骤停、全身发绀、中度昏迷(不哭、不动、针刺无反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因家属放弃治疗,患儿死亡。
程璐宋婷婷黎昱徐慧徐盈万陕宁李春艳张建芳
关键词:甘氨酸酸血症非酮性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产前分子诊断
目的 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ACH)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DHPLC技术对1例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绒毛样本进行SMN1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选择正常人及SMA...
徐盈张建芳
BACs-on-Beads技术对五例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5例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BoBs技术和FISH技术从多个水平对5例胎儿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目标位点进行识别和确认。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结果均未见异常;BoBs结果显示2例DiGeorge综合征,1例Smith-Magenis综合征,2例22q11.2微重复综合征;FISH进行验证,结果与BoBs一致。结论 BoBs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有利于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发现,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李春艳燕凤黎昱徐盈徐慧郭芬芬宋婷婷程璐张建芳陈必良
关键词:产前诊断
358例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358例无精和少弱精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结果 358例无精和少弱精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31例,总缺失率为8.7%。无精子症64例,10例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15.6%;少弱精子症191例,8例缺失,缺失率4.2%;严重少弱精子症103例,13例缺失,缺失率12.6%;31例AZF微缺失中有17例都是AZFc座位序列标签全部缺失+AZFd座位SY152缺失,占缺失总数的55%。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AZFc座位序列标签全部缺失+AZFd座位SY152缺失为严重少弱精及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缺失热区。
燕凤徐盈徐慧郭芬芬黎昱任菊霞陈必良张建芳
关键词:无精子症少弱精子症Y染色体AZF微缺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