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峰

作品数:63 被引量:29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政治法律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法律
  • 13篇环境法
  • 9篇法典
  • 7篇生态
  • 7篇欧盟
  • 7篇法典化
  • 6篇能源
  • 6篇环境保护
  • 4篇行政
  • 4篇人权
  • 4篇生态文明
  • 4篇公众
  • 4篇公众参与
  • 3篇再生能源
  • 3篇中国环境法
  • 3篇司法
  • 3篇碳排放交易
  • 3篇排放交易
  • 3篇气候
  • 3篇污染

机构

  • 6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艾克斯-马赛...

作者

  • 61篇彭峰
  • 4篇何卫东
  • 4篇闫立东
  • 3篇陈力
  • 1篇王清军
  • 1篇邵诗洋
  • 1篇主力军
  • 1篇蔡守秋
  • 1篇孟祥沛

传媒

  • 8篇环境保护
  • 7篇政治与法律
  • 7篇环境经济
  • 4篇中国环境法治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上海政法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法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行政法学研究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22
2021年
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讨论始于2003年,在第一阶段《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讨论中,放弃了法典化方案。现阶段看,我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实质性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法体系正在经历大的调整与变革。法典化的实质是法律渊源的理性化,其本质在于确保法律的"可达性";其核心特征为体系性。大数据时代,法律数据库的建设替代了传统意义上法典的载体——"书"的功能,搜索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法律研究方式的变革,"可达性"得以更好的实现。环境法在体系性上面临着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不定型,党政联合规范性文件与环境法难以区分,生态环境立法中价值多元、难以统一和融贯,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环境法典边界模糊等困难。出路在于:其一,汇编型法典编纂;其二,在生态环境领域,放弃法典化的立法技术方法,回到单行法立法思路,即加强生态文明、生物安全类单行立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起点,重新建构新的生态环境法规范体系。
彭峰
关键词:环境法法典化生态文明
上海碳排放交易立法问题探析被引量:2
2012年
迄今为止,无论从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层面,专门的碳排放交易类立法仅出台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其法律性质仅为政府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
彭峰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部门规章
我国原子能立法之思考被引量:7
2011年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全球核能界开始新一轮反思,国际社会出现了"弃核"和"保核"两种不同观点,前者以德国为代表,后者以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中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化能源,考虑到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较低的现状,发展核电的方向不应改变。基于对美国、法国、日本原子能立法现状的分析和比较,为保障核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原子能法》的起草应定位为以环境保护为优先,安全第一,经济性、市场化推动并重,并应进一步理清核能监管体制、建立核污染保险制度。
彭峰
关键词:核能原子能法
环境法典的体系结构、边界延伸与统合立法研究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明确把“资源”“环境”“生态”三者分开并列表述,为环境法体系从“两分法”向“三分法”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随着生态环境立法的激增,环境法体系进一步呈现不成体系性的特点,从“三分法”到“七分法”等观点被提出。环境法领域的扩张性使其边界具有模糊性。国家安全战略对环境法的功能进行了重塑,环境法体系结构需进行调整,应当超越传统分类标准。建议以绿色“新经济安全”价值为最高位阶的总体目标,建构新环境法体系,延伸边界,将气候法作为环境法的子体系;以“自然资本观”统合自然资源法和自然(生态)保护法,理顺内在逻辑结构,更新和构建新的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法子体系。由于环境法体系的变化和不成体系性,在适度性编纂原则的基础上,若以实质性《生态环境法典》为目标,建议以最小范围划定构建统合立法,以总则和环境责任编为核心先行构建“环境法通则”。
彭峰张梁雪子
关键词:环境法典两分法三分法体系化
香港、澳门空气污染管制法的启示
2013年
香港特区当前比较棘手的是区域Jl生污染问题,澳门特区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机动车污染。为此,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制定了一些较完善的环保法律,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彭峰
关键词:空气污染制法污染问题环保法律机动车
欧盟可再生能源立法的新发展被引量:1
2012年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明确了欧盟成员国的具体减排义务和可再生能源占其能源消耗的比重,特别是涉及交通运输业的可再生能源消耗比重问题,欧盟为各个成员国设定了强制性目标。同时,指令在鼓励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还非常关注配套制度的建设。
彭峰陈力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欧盟成员国交通运输业能源使用强制性
地方碳交易试点之“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制度”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国际气候公约非履行机制的核心即监管体系问题,现行京都机制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报告体系、注册体系和遵约机制。后2012国际气候谈判的趋势表现为《京都议定书》的遵约机制极有可能让位于法律约束力较弱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制度"(MRV)体系,这一体系的新的国际规则正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被修改与重构,标准正在进一步统一并清晰化。我国地方碳排放交易试点MRV规则各自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建制中,统一的MRV体系及法律监管框架亟待建立。
彭峰闫立东
关键词: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
环境法中“风险预防”原则之再探讨被引量:24
2012年
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法律确认,反应了两个主要功能,其一是环境法的结构化,其二是环境政策的合法化。风险预防,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最初这条原则的核心是社会应当通过认真的提前规划和阻止潜在的有害行为来寻求避免破坏环境。风险预防原则要满足两个条件:(1)确定性的缺乏;(2)一个严重地不可逆地损害风险的存在。目前,国际上存在强弱两种版本的风险预防原则,尚未在该原则的概念上形成统一认识。风险预防原则在国内立法中实施的核心是成本效益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环境法将其本土化的主要障碍。
彭峰
关键词:环境法
生态文明社会的法律建构——从建设节约型城市立法角度
生态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观。节约型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个方面。节约型城市的地方法律制度安排策略,应当确立政府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等立法原则,资源环境立法应当与地方...
何卫东彭峰
关键词:生态文明节约型城市资源节约法律制度
文献传递
法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0
2010年
对于如何修改《环境保护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环境政策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环境基本法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环境法典模式以及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环境框架法模式等。鉴于法国在法典化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影响,本文选取法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成因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环境法法典模式的研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彭峰
关键词:环境法法典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