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5
- 2015年
- 目的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将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给予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内镜组和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7.5%VS 95.0%);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28.6±12.9)min、腹痛缓解时间(1.2±0.3)d、黄疸消退时间(2.1±0.4)d、术后卧床时间(1.4±0.3)d、抗感染治疗时间(1.5±0.3)d、住院时间(6.6±0.4)d、TNF-α(2.1±0.3)μg/L、IL-1(6.4±0.9)μg/L、IL-6(2.8±0.4)μg/L、并发症(1.8%)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有助于控制创伤、促进恢复、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是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张锎丁辉李芸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切开取石胆总管结石
- 胰胆管腔内超声引导下内镜取石术与常规内镜取石术的比较研究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胰胆管腔内超声(IDUS)引导下内镜取石术与常规内镜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DUS组(n=45)和常规组(n=45),IDUS组行IDUS引导下内镜取石术,常规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术。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放射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DUS组一次成功44例(97.8%),二次成功1例(2.2%),总的结石取净率100.0%;常规组一次成功45例(100.0%),总的结石取净率100.0%。组间取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组相比,IDUS组放射线曝光时间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而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DUS引导下内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可靠,取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高,术后并发症低,与常规内镜取石相比,能够显著缩短X线照射时间,降低放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锎丁辉谢朝波
- 关键词:内镜取石胆总管结石
- 经内镜机械碎石治疗巨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1999年
- 孙文生张锎谭庆山张兴和林咏杰孙斌
-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机械碎石内窥镜
- 头孢呋辛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将头孢呋辛分别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诊疗术前、术中及术后,加以比较,探讨头孢呋辛在ERCP术后胰腺炎/(po...
- 张锎
- 关键词:头孢呋辛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 文献传递
- 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119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119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9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男39例,女80例;年龄29~86岁,平均51岁。病史1个月~30a。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等。
- 周敬强孙文生孙斌刘双张锎张兴和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ESTLC结石患者
-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管残留结石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一直是胆道外科一项复杂而困难的课题,如何减少及进一步取净胆管残留结石仍是临床的难题之一。术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明确其肝内胆管狭窄的位置,利于术中同时处理,而术后胆道镜及碎石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术后残留结石的问题。
- 冯宪光张锎王加勇孙斌王宏牛军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结石残留纤维胆道镜
- 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经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拟实施ERCP、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取石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n=50)与对照组(n=50),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硝酸甘油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08.88±152.07)U/L,(97.02±113.38)U/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196.30±244.41)U/L,(234.22±406.05)U/L〕,P<0.05。硝酸甘油组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00%,6/50)和PEP发生率(2.00%,1/50)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30.00%(15/50),PEP 14.00%(7/50)〕,P<0.05。结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 刘双刘军孙文生张锎孙斌谢朝波张明柳莉
- 关键词:硝酸甘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 内镜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治疗高龄 (≥ 70岁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意义 ,并分析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5 4例高龄梗阻性黄疸病人分别施行了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鼻胆管引流术 (ENBD)和 (或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 :操作成功率 10 0 %。每日平均引流量 3 0 0~ 5 0 0ml。引流 48~ 72小时后 ,症状明显缓解。 3 5例胆道结石病人通过内镜取净结石。 15例肿瘤病人中 13例根据造影情况分别放置塑料支架和可膨式金属支架。所有病人出院时 ,临床症状消失 ,复查胆红素基本正常。结论 :内镜微创技术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病人 ,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治疗的安全程度。但也存在着插管困难、引流不畅和内引流等特殊情况 ,应分别加以正确处理。
- 张勇孙文生王玮张锎孙斌冯宪光
- 关键词:内镜高龄梗阻性黄疸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术
- 经胆道子母镜双频激光治疗巨大难治性胆管结石被引量:6
- 2006年
- 孙文生张锎孙斌刘双冯宪光
- 关键词:胆道子母镜胆管结石激光治疗双频碎石治疗
- 用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34例分析
- 70年代以来我国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92年的全国调查结果胆囊结石的相对发病率由10年前的69.3%上升至78.9%。本研究自1997~1999年应用纤维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34例,效果满意。
- 王玮孙文生谭庆山张锎傅春江
- 关键词:胆囊结石纤维胆道镜微创手术保胆取石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