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军
-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杆状体肌病三例临床和骨骼肌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杆状体肌病(nemaline myopathy,NM)由Shy等于1963年首先报道,因在患者肌纤维中发现大量杆状体(nemaline body)而得名。该病临床罕见,国内仅有6例临床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经肌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NM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 吕海东李增富秦东香张三军钱琪马晓丽袁利卢燕婉
- 关键词:杆状体肌病病理分析骨骼肌MYOPATHY文献复习病理特点
- 以单纯头痛表现的脑膜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8年
- 张三军王辉霞陈会李贺娟郜建卫
- 表现为单纯头痛的脑膜癌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脑膜癌病(MC)又称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是恶性肿瘤细胞广泛转移浸润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在实体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
- 张三军王辉霞宋学云韩凯杨加青郜建伟张小利
- 关键词:脑膜癌病诊治分析头痛恶性肿瘤细胞癌性脑膜炎
- 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情况及导致其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将其分为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1)和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n=4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脑电图δ刷异常和头颅磁共振异常较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高(P<0.05)。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增高、白细胞(WBC)计数增高、免疫球蛋白G(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高于非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有精神异常、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是并发血脑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是否并发血脑屏障损伤和是否有精神迟钝症状、脑电图δ刷异常、蛋白水平增高>450 mg/L和IgG增高>4 mg/L有关,可以根据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具体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优化治疗方案。
- 齐琳张三军魏丽红
- 关键词:血脑屏障
-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41岁及54岁发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远端重于近端,并逐渐向上肢发展;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少数变性坏死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证实肌浆内有大量涡轮状髓样小体及管状细丝包涵体。结论包涵体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包涵体肌炎的重要手段。
- 吕海东张三军李增富秦东香钱琪韩凯马晓丽宋学云杨斌
- 关键词:包涵体肌炎病理学
- miR-25、Aβ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5(miR-25)、β淀粉样蛋白(Aβ)在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CI患者98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41例,轻度CI(MCI)患者57例,另外神经精神检查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miR-25水平、Aβ40和Aβ42水平、Aβ42/Aβ40比值以及这些指标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iR-25、Aβ40、Aβ42、Aβ42/Aβ40对AD和MCI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患者MMSE评分、血清中miR-25及Aβ42水平、Aβ42/Aβ40比值均降低,而且AD组患者MMSE评分、血清中miR-25水平和Aβ42/Aβ40比值低于MCI组患者,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172~212.87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中miR-25及Aβ42水平、Aβ42/Aβ40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165~0.691,P<0.05),并且血清中miR-25水平与Aβ42水平、Aβ42/Aβ40比值也呈正相关(r=0.184、0.339,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25联合Aβ42、Aβ42/Aβ40比值对CI患者(AUC为0.875,95%CI=0.770~0.956)及对AD患者(AUC为0.920,95%CI=0.879~0.995)诊断价值相对较高。结论血清中miR-25、Aβ42水平及Aβ42/Aβ40比值在CI患者中有所降低,联合检测对于CI和AD的诊断价值较高,为CI和AD患者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范云魏丽红张三军郑献召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微RNASROC曲线
- 桥臂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通过回顾、复习总结6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桥臂梗死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女5例(83.3%);年龄多发生于中年,其中43~54岁4例,少数发生于少年或老年;多无既往史,少数有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首发症状多以头晕为表现,病情逐渐进展,主要侵犯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外展神经以及小脑。头颅MRI示,病灶位于桥臂处,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更加明显,增强示无强化。结论桥臂梗死多发生于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以头晕为主要表现,逐渐进展,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需行头颅MRI。
- 张三军郑献召苗冬云
- 关键词:神经影像
-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一家系被引量:3
- 2016年
-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的一种亚型.可累及颅内多个部位,以"共济失调、癫痫、痴呆"为常见临床症状.在我国极为罕见,我们通过基因诊断明确一家系,现报道如下.
- 魏丽红郑献召范云张三军宋学云杨加青
-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系临床症状基因诊断
- 杆状体肌病一例
- 2007年
-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右利手,大学生,以“进行性双下肢无力3年”为主诉于2005年7月18日就诊。患者既往健康,3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以远端为重,不能用脚前掌站立,跑步受影响。1年前发现左下肢肌肉萎缩,伴远端肌无力加重,脚掌不能用力,易滑倒。
- 吕海东杨斌李增富秦东香张三军韩凯
- 关键词:杆状体肌病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下肢肌肉萎缩既往健康右利手大学生
- 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效果及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炎症因子、促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40例(普罗布考治疗)、联合组40例(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神经功能[B型利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小板功能。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AIP降低,BI评分升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BNP、NSE、Aβ1-42、IL-1β、MCP-1、Lp-PLA2水平降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体积降低(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张曼张三军齐琳
-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阿加曲班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