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自福

作品数:33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休克
  • 18篇血性
  • 17篇血管
  • 14篇失血
  • 14篇失血性
  • 13篇失血性休克
  • 13篇反应性
  • 8篇血管反应
  • 8篇血管反应性
  • 7篇休克大鼠
  • 6篇羟乙基淀粉
  • 6篇大鼠血管
  • 5篇PDGF
  • 4篇止血
  • 4篇出血
  • 4篇出血性休克
  • 3篇休克早期
  • 3篇双相
  • 3篇年龄
  • 3篇非控制性出血...

机构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廖自福
  • 28篇刘良明
  • 22篇李涛
  • 21篇范小青
  • 15篇陈凤
  • 11篇朱娱
  • 10篇刁有芳
  • 9篇唐婧
  • 6篇程凤
  • 5篇杨光明
  • 5篇周学武
  • 5篇徐竞
  • 4篇刘建仓
  • 3篇李东红
  • 3篇田昆仑
  • 3篇王丽婷
  • 2篇林秀来
  • 2篇陈方祥
  • 2篇李素芝
  • 2篇滕方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第七届全国创...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8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时对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肝肾血流量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合用提高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脾实质切除及脾动脉切断方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在止血前采用低压复苏(50mmHg,1小时)后结扎血管彻底止血,观察乳酸林格氏液(LR)、NE、AVP 0.4U/kg、AVP 0.04U/kg、AVP 0.4+NE或0.04U/kg+NE对肝、肾线粒体功能和血流量的影响。组织血流量采用激光多普勒测定,线粒体功能以呼吸控制率[即在有或无二磷酸腺苷(ADP)条件下消耗氧的比率]表示。结果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大鼠在休克后以及低压复苏后肝、肾线粒体功能和血流量均明显降低,LR、NE、AVP 0.04或0.4U/kg复苏不能有效改善肝、肾组织线粒体功能以及肝肾组织血流量,AVP0.4U/kg或0.04U/kg与NE合用可明显改善休克动物肝、肾组织线粒体功能和组织血流量,与LR组、NE组、AVP 0.4U/kg或0.04U/k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P与NE合用改善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与其改善休克动物重要器官线粒体功能和组织血流量有关。
李涛刘良明朱娱范小青廖自福程凤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线粒体血流量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李涛刘良明刁有芳廖自福范小青陈凤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羟乙基淀粉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林秀来刘良明刁有芳廖自福王丽婷李素芝
关键词:低压复苏
PDGF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
目的失血性休克晚期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它严重影响着休克患者治疗及预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类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实验研究了PDGF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取失血...
李涛朱娱唐婧范小青廖自福陈凤刘良明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彻底止血后的治疗效果
目的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是战时或平时创伤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首要任务是进行液体复苏,及时扩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目前对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在彻底止血后治疗措施报道不一,常见的措施有升压药如去架肾上腺素(NE)、多巴胺(...
朱娱李涛唐婧廖自福陈凤刘良明
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液输血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复苏效果。方法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羟乙基淀粉(LR+HES),Ⅱ组输注LR+HES+自身全血,Ⅲ组输注LR+HES+自体红细胞。观察休克前、休克1 h、复苏2 h各时间点血常规、心率(HR)、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存活时间。结果血常规指标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时间Ⅱ、Ⅲ组显著长于Ⅰ组(P<0.01);HR、LVSP和±dp/dtmax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急性失血45%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输注自身红细胞纠正贫血可以有效复苏,没有发生凝血异常表现。
陈方祥滕方廖自福刘良明胡波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羟乙基淀粉全血红细胞
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研究以壳聚糖衍生物-异丁基壳聚糖为生物基质材料而制成的多功能(止血、镇痛、抗菌、促愈合)创面敷料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皮肤刺激、皮内刺激、眼刺激法考察其刺激作用;利用皮肤斑贴试验观察其致敏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法观察其全身急性毒性作用。结果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无刺激、无致敏及无明显急性毒性。结论异丁基壳聚糖多功能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刘良明田昆仑范小青廖自福刁有芳肖南李东红
关键词:创面敷料致敏作用
PDGF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
李涛朱娱唐婧范小青廖自福陈凤刘良明
评价携氧抗休克液体的动物模型建立
2009年
目的 探讨一种可评价具有携氧功能的抗休克液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35%、45%、55%和6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液(LR)、全血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d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 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35%失血性休克后,输注LR和全血均可使MAP恢复到90-100mmHg水平,同时LR和全血对恢复休克后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对存活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45%和55%失血性休克后,单纯LR输注不能使MAP恢复到90-100mmHg水平,且对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明显不及输注全血以后效果好,在55%失血性休克时差异更大。65%放血后动物很快死亡,休克程度太重,不能作为评价模型。结论 55%失血性休克大鼠可作为评价具有携氧液体抗休克作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李涛刘良明刁有芳范小青廖自福陈凤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乳酸林格液全血
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初始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初始液体量。方法SD大鼠分别做20%、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采用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5%NaCl/6%Dex- tran40,HSD)和HES+LR对休克大鼠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其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达到100mm Hg (1mm Hg=0.133kPa)时所需液体量,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动物存活时间。结果20%失血性休克大鼠,由于失血量较少,MAP自动恢复至90~100mm Hg。35%失血性休克大鼠各种液体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平台期的初始量较45%失血性休克大鼠低,以HSD最少,HES次之。不同液体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以HES和LR+HES效果最好,HSD最差,存活时间45%失血性休克大鼠比35%失血性体克大鼠短;不同液体中HES和LR+HES组动物存活时间较其他液体组长,其中以HSD组最短,不同液体进行复苏后血气指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液体复苏不同程度休克其初始量存在明显差异,以HSD最低,但复苏效果以HES和LR+HES最好。
李涛刘良明刁有芳廖自福范小青陈凤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羟乙基淀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