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有芳

作品数:84 被引量:40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5篇休克
  • 21篇细胞
  • 20篇血性
  • 18篇失血
  • 18篇失血性
  • 17篇失血性休克
  • 14篇内毒
  • 14篇内毒素
  • 8篇休克大鼠
  • 8篇线粒体
  • 8篇坏死
  • 8篇出血
  • 7篇死因
  • 7篇肿瘤
  • 7篇肿瘤坏死因子
  • 7篇自由基
  • 7篇坏死因子
  • 7篇家兔
  • 7篇败血症
  • 6篇血症

机构

  • 51篇第三军医大学...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先声药物...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作者

  • 84篇刁有芳
  • 62篇田昆仑
  • 39篇陈惠孙
  • 33篇刘韧
  • 28篇肖南
  • 23篇蒋建新
  • 22篇汪江淮
  • 19篇刘良明
  • 19篇王涛
  • 12篇王正国
  • 11篇范小青
  • 10篇廖自福
  • 8篇李涛
  • 7篇朱佩芳
  • 6篇刘萍
  • 5篇李萍
  • 5篇汪志文
  • 5篇陈凤
  • 4篇刘建仓
  • 4篇王钦存

传媒

  • 1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中国危重病急...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5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烧伤创疡...
  • 2篇重庆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4
  • 8篇1993
  • 9篇1992
  • 5篇1990
  • 2篇1989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脓毒败血症大鼠肺脏细胞线粒体损伤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败血症后,观察了肺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和线粒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旨在阐明线粒体损伤在脓毒败血症时肺功能衰竭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线粒体的受损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Wistar大白鼠32只,体重201±39g,雌雄兼有,随机分为对照组(n=8)、CLP12h(n=8)、16h(n=8)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田昆仑刁有芳王涛
关键词:败血症线粒体游离基类
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TNF的关系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地塞米松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关系。方法 5 3只健康家兔分为对照组 (n =13 ) ,内毒素休克组 (n =16) ,地塞米松预防组 (n =12 )及治疗组 (n =12 )。地塞米松预防组和治疗组动物于脂多糖 (LPS)输注前 3 0min或输注后 2 0min给予地塞米松 5mg/kg体重 ,观察MABP、动物死亡率、循环血中TNF水平及其它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内毒素休克组相比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组动物平均动脉压 (MABP)有明显上升 (P <0 .0 5 ,P <0 .0 1) ,死亡率下降 (P <0 .0 5 ,P <0 .0 1) ,循环血中TNF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的抑制 (P <0 .0 1)。同时 ,地塞米松预防和治疗能使内毒素休克动物血浆胰高血糖素、葡萄糖、乳酸和 β 葡萄糖醛酸酶 (β G)的升高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P <0 .0 1)。体外实验亦表明地塞米松预防能完全抑制肝Kupffer细胞释放TNF。结论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休克的防治效果与其直接抑制LPS诱导TNF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刘韧刘萍田昆仑刁有芳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肿瘤坏死因子地塞米松家兔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引起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N-乙酰-L-半胱氨酸(NAC)是体内游离巯基的组成部分,可补充体内谷胱甘肽,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作用。本实验观察补给NAC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造成缺血再灌损伤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后松夫,于松夹前或后5分钟给予NAC(50mg/kg),测定松夹后2、4、6小时肠、肝组织总流基(TSH),游离巯基(NPSH),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酶(MPO)的改变。结果给予NAC可明显增加组织NPSH水平,降低MDA和MPO含量.但松夫后给予NAC者效果优于松夫前给予者。说明NAC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刘苹肖南刁有芳田昆仑刘韧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损伤乙酰半胱氨酸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李涛刘良明刁有芳廖自福范小青陈凤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羟乙基淀粉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林秀来刘良明刁有芳廖自福王丽婷李素芝
关键词:低压复苏
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大鼠肠上皮UCP2变化及其线粒体功能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解偶联蛋白 2 (UCP2 )在肠上皮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分别于休克前、休克 90分钟及复苏 2小时、6小时、12小时、2 4小时取小肠上皮 ,用Western blot法测线粒体UCP2的含量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 (MP)、线粒体内活性氧 (ROS)产生的影响作用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组织中三磷酸腺苷 (ATP)的含量。结果 (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中UCP2含量增高 (P <0 .0 5 ) ;(2 )UCP2可降低MP并抑制线粒体内ROS产生 ,但UCP2对线粒体内ROS产生的调节作用受MP影响 ;(3)失血性休克后 ,肠上皮组织中ATP含量明显下降 ,是对照组的 2 0 .81% ,复苏后 2 4小时 ,其水平仍低于正常。
郑文建肖南田昆仑刘韧刁有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线粒体功能解偶联蛋白2
脓毒败血症时大鼠肾脏线粒体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作者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败血症模型,观察了肾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各值间做相关分析。CLP12小时,呼吸控制率(RCR)较对照值显著下降(P<0.05),CLP16小时,磷/氧比值(P/O值)也显著下降(P<0.01),至CLP20小时,两值下降更甚,表明脓毒败血症过程中,肾脏线粒体损伤早而严重。CLP过程中,荧光偏振度(P)、各向异性(γ)、微粘度((?))和线粒体内MDA均明显高于对照值(P<0.01),P、MDA与RCR均呈显著负相关,MDA与P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脓毒败血症过程中,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和线粒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肾线粒体损伤的重要原因。脂质过氧化损伤与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亦密切相关。
蒋建新汪江淮陈惠孙田昆仑刁有芳王涛
关键词:败血症脓毒性线粒体损伤
氧自由基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1992年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研究甚少。我们对3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人,动态地检测了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 LPO),维生素E(vitE)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s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以探讨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何双梧汪江淮王殿富孙海晨侯淦泉刁有芳
关键词:氧自由基胰腺炎
胎牛肝再生因子(HPF)的研制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对胎牛肝细胞再生因子(HPF)的制备及其某些理化性质进行了探讨.HPF的制备参照Labreque DR等人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反复加热、酸碱沉淀除去大分子蛋白而获得.工艺简单易行,提取率高.本法制备的胎牛HPF含有27种游离氨基酸,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可使~3H-胸腺嘧啶掺入升高3~18倍,且无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时刺激活性增强,高浓度时则抑制细胞生长.采用肝癌细胞检测~3H-胸腺嘧啶放射性dpm,结果与对照组相同,表明该HPF不刺激肝癌细胞生长.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侯淦泉王厚行刁有芳
轻度低温联合低压复苏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与线粒体功能改善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轻度低温联合低压复苏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断脾复制非控制性出血性大鼠休克模型(时相Ⅰ),以乳酸林格液(LR)和羟乙基淀粉(HES)(体积比2:1)在37℃和32℃分别进行维持50mmHg 1小时的低压复苏和维持80mmHg 1小时的常压复苏(时相Ⅱ),彻底止血后用全血加LR(1:2)使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90~100mmHg以上2小时(时相Ⅲ),观察大鼠的出血量、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和动物存活率及线粒体呼吸功能,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低压联合低温复苏能显著减少休克动物出血量,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显著改善休克大鼠肝肾肠线粒体功能和Na+-K+ATP酶活性,其动物存活时间和存活数(616分钟,9/10)显著高于常温常压组(256分钟,1/10)和低压常温组(293分钟,4/10)。结论允许性低压联合低温复苏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改善重要器官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功能有关。
朱娱李涛李力捷刁有芳刘良明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线粒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