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IgM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10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Mp-IgM的变化动态随访。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前儿童,4~7岁占46%,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所有患儿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可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联合Mp-IgM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 孟翠萍罗武陈灵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
- 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针剂,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缓解咳嗽、促进哮鸣音吸收及缩短咳痰持续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旧〈0.01)。结论沐舒坦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梁月梅孟翠萍李志强
- 关键词:沐舒坦小儿支气管肺炎
- 13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和X线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临床和肺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13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项临床和x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4~7岁多见,血沉、CRP和转氨酶增高;肺部体征少而x线改变明显,以小叶性肺炎改变为主,伴肺门影增浓,少数可有大叶性肺炎表现。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典型,x线影像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提供重要依据。
- 罗武孟翠萍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小儿
- 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及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辅助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同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初次确诊为PNS患儿36例,随机分为福辛普利(19例)和强的松组(17例),治疗4周后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血脂和高凝指标。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1的浓度,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福辛普利组除外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明显改善(P<0.05);高凝指标中D-Di明显改善(P<0.05),PT、APTT和Fib无明显变化(P>0.05)。(2)治疗前后福辛普利组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的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ACEI)辅助激素治疗PNS可减轻蛋白尿,降低高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后TGF-β1明显下降,尿蛋白亦下降明显,两者密切关联,提示TGF-β1在PNS患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孟翠萍罗武陈灵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福辛普利激素
- 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方法收集138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n=48,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和雾化组(n=46,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和孟鲁司特组(n=44,口服孟鲁司特),比较三组的咳嗽消失、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在咳嗽消失、喘息缓解、喘鸣音消失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联合组的显著少于雾化组和孟鲁司特组(P<0.01),雾化组显著少于孟鲁司特组(P<0.01);显效率方面,联合组显著高于雾化组和孟鲁司特组(P<0.05、0.01),雾化组显著高于孟鲁司特组(P<0.01)。结论吸入布地耐德和可必特联合口服孟鲁司特可以明显减轻婴幼儿喘息的症状,缩短病程,对于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 孟翠萍潘昊王崧
- 关键词:布地奈德可必特雾化吸入孟鲁司特婴幼儿喘息
- 173例新生儿呕吐病因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近3年我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和转归。方法新生儿呕吐经插鼻胃管、X线胸片、腹部平片、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透视、24h食道pH监测等检查。结果 173例新生儿呕吐,内科性疾病149例(86.13%),多见于3d内发病(93例),以咽下综合征(61例)为主,其次是吸入性肺炎和胃食管返流;外科性疾病24例(13.87%),以消化道畸形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 孟翠萍罗武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病因
-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新生儿窒息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清胱抑素C(s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窒息新生儿按照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33例)和重度窒息组(21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于生后第1、3、7天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TGF-β1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sCysC,比较其动态变化。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治疗后均呈现TGF-β1水平升高趋势,与同组第1天比较,第3、7天TGF-β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治疗后呈现sCysC水平下降趋势,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第1天比较,轻度窒息组第3、7天s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第1天比较,重度窒息组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理损坏过程,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保护作用;联合sCysC水平检测,在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孟翠萍罗武杨金玲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转化生长因子-Β1胱抑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