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烽
-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云母对大鼠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的影响
- 非甾体抗炎约(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NSAID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现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然而N...
- 孟立娜方莉吕宾吴炜烽
- 文献传递
- 云母对大鼠实验性NSAIDs肠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 背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消化道损伤的常见病因。已知云母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小肠黏膜损伤是否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云母对NSAIDs肠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探讨云母保护小肠黏膜...
- 吴炜烽吕宾方莉张烁
- 文献传递
- 云母对大鼠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观察云母对大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NF-κB、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肠黏膜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 孟立娜方莉吕宾吴炜烽
- 文献传递
- 甲硝唑对大鼠NSAIDs肠道损伤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口服双氯芬酸建立大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肠道损伤模型,观察NSAIDs对肠黏膜COX-2表达的影响及甲硝唑干预后肠黏膜COX-2表达的变化,探讨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硝唑组,每组8只。双氯芬酸7.5 mg/kg,1 mL/100 g体质量,2次/d,灌胃制备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组于造模当日按1 mL/100 g体质量蒸馏水灌胃,2次/d,共5 d;模型组于造模当日7.5 mg/kg双氯芬酸灌胃,2次/d,共5 d;甲硝唑组造模前一日50 mg/kg甲硝唑灌胃,共2次,次日起每次甲硝唑给药1 h后均予7.5 mg/kg双氯芬酸灌胃,共5 d。5 d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改变、组织学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COX-2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肠道大体损伤及病理组织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5和5.0,较空白组(0.0)均明显升高(P均<0.01);模型组肠黏膜COX-2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甲硝唑组COX-2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口服双氯芬酸可成功制备大鼠NSAIDs肠道损伤模型;COX-2可能参与了NSAIDs肠道损伤的发生;甲硝唑对NSAIDs肠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有关。
- 方莉吕宾孟立娜张烁俞蕾敏吴炜烽
- 关键词:环氧化酶-2甲硝唑肠损伤
- 云母对NSAIDs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利用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口服,来诱导小肠黏膜损伤,建立NSAIDs肠黏膜损伤模型,观察云母对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为防治该损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设立空白组、模型组、云母组,每组16只大鼠,随机分为T1、T2两小组...
- 吴炜烽吕宾张烁
- 关键词:双氯芬酸肠黏膜云母
- 文献传递
- 不同药物干预防治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短期小剂量双氯酚酸口服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探讨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实验对照组(M)、药物干预组(T),其中药物干预组又分为替...
- 方莉吕宾孟立娜张烁吴炜烽
- 文献传递
- 云母对NSAID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COX2及HSP70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NSAID相关性小肠粘膜损伤COX2及HSP70表达,探讨云母对小肠粘膜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云母组,每组各8只。后两组每天予双氯酚酸钠溶液7.8mg/kg剂量灌胃,制备大...
- 史久煜吴炜烽吕宾
- 文献传递
- 非甾体抗炎药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及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 第一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对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及甲硝唑、雷贝拉唑预防NSAIDs所致肠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口服,来诱导小肠黏膜损伤,建立大鼠NSAIDs肠黏膜损伤模型,观察双氯芬酸对小肠黏...
- 吴炜烽
- 关键词:肠黏膜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雷贝拉唑
- 文献传递
- 不同药物干预防治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观察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通过短期小剂量双氯酚酸口服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探讨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其中药物干预组又分为替普瑞酮组、埃索美拉唑组、吉法酯组及甲硝唑组,每组8只.采用双氯芬酸0.78mg/(kg?d),共5d灌胃制备大鼠小肠损伤模型;替普瑞酮、埃索美拉唑、吉法酯、甲硝唑组分别以15.63、4.17、31.25、156.25mg/(kg?d),于造模前1d起灌胃,每天1次,共6d.实验期间大鼠正常饮食饮水.5d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及组织学损伤情况.结果:实验对照组大鼠大体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4.38±1.41,4.00±1.85vs0,均P<0.05);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替普瑞酮、埃索美拉唑、吉法酯、甲硝唑组大体评分均明显降低(2.38±1.69、2.00±2.27、1.13±1.36、2.00±1.60vs4.38±1.41,均P<0.05),组织学评分除替普瑞酮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下降(2.25±1.39、1.88±1.25、1.75±0.71、2.00±1.07vs4.00±1.85,均P<0.05);各药物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双氯芬酸口服即可致小肠黏膜损伤,替普瑞酮、埃索美拉唑、吉法酯、甲硝唑对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减轻大鼠小肠损伤.
- 方莉吕宾孟立娜张烁吴炜烽
- 关键词:不同药物小肠损伤非甾体抗炎药
- ACE2、AngⅡ在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8只。对照组予1...
- 方莉孟立娜吕宾吴炜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