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肠损伤
  • 7篇小肠
  • 7篇小肠损伤
  • 5篇云母
  • 5篇抗炎
  • 5篇抗炎药
  • 5篇肠道
  • 4篇甾体抗炎药
  • 4篇黏膜
  • 4篇非甾体
  • 4篇非甾体抗炎
  • 4篇非甾体抗炎药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黏膜损伤
  • 3篇坏死因子
  • 3篇NSAID
  • 2篇血红素氧合酶
  • 2篇血红素氧合酶...
  • 2篇氧合

机构

  • 18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9篇方莉
  • 14篇孟立娜
  • 12篇吕宾
  • 10篇吴炜烽
  • 6篇张烁
  • 3篇俞蕾敏
  • 2篇刘军
  • 2篇李善高
  • 1篇周志慧
  • 1篇俞云松
  • 1篇马红珍
  • 1篇赵承满
  • 1篇蔡利军
  • 1篇包海标
  • 1篇吕芳芳
  • 1篇范军芬
  • 1篇张俊丽
  • 1篇张培培
  • 1篇施琳琳
  • 1篇叶咸德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第二十四届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母对大鼠实验性NSAIDs肠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背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消化道损伤的常见病因。已知云母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小肠黏膜损伤是否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云母对NSAIDs肠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探讨云母保护小肠黏膜...
吴炜烽吕宾方莉张烁
文献传递
肠三叶因子对急性重型胰腺炎肠道粘膜TNF-α、I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或TFF3)对于SAP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黏膜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施琳琳孟立娜叶咸德方莉赵承满
关键词:急性重型胰腺炎肠三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黏附分子-1
文献传递
不同药物干预防治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短期小剂量双氯酚酸口服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探讨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实验对照组(M)、药物干预组(T),其中药物干预组又分为替...
方莉吕宾孟立娜张烁吴炜烽
文献传递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马红珍潘旭鸣方莉范军芬张培培徐瑜琳
云母对大鼠非甾体抗炎药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的影响
非甾体抗炎约(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NSAID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现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然而N...
孟立娜方莉吕宾吴炜烽
文献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在肝纤维化大鼠门静脉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0在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每组32只。模型组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0.3ml/100g,2次/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3、6、9、12周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及组织学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门静脉组织HO-1mRNA、HO-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肝脏变形、变小、变硬,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对照组大鼠门静脉组织中有少量HO—1mRNA表达,在第3、6、9、12周分别为0.33±0.05、0.34±0.02、0.33±0.04、0.34±0.04,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门静脉组织HO—1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52±0.03、0.74±0.05、0.93±0.05、1.01±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第9周与第12周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HO-2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大鼠门静脉组织中HO-1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HO—2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提示HO—1与肝纤维化有关,在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刘军李善高俞蕾敏方莉孟立娜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肝纤维化血红素氧合酶-1门静脉
吉法酯预防双氯芬酸所致小肠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吉法酯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小肠损伤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可能的预防保护机制。方法用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吉法酯保护组。空白对照组按10 ml·kg-1·d-1体质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实验对照组按7.8 mg·kg-1·d-1双氯芬酸溶液灌胃1次;吉法酯保护组造模前1天予吉法酯31.25 ml·kg-1·d-1灌胃1次;次日起,同等剂量吉法酯灌胃1 h后再予双氯芬酸7.8 ml·kg-1·d-1灌胃1次。5 d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小肠上皮AngⅡ、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变化。结果小剂量双氯芬酸可致大鼠小肠黏膜广泛糜烂、多发溃疡,甚至出血、穿孔。吉法酯干预后,大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多以肠黏膜局部充血、糜烂为主。实验对照组大鼠小肠大体损伤评分(4.38±1.41)及组织学评分(4.00±1.85)均较空白对照组(0.00±0.00;0.00±0.00)显著升高(P均<0.01);吉法酯保护组大体损伤评分(1.13±1.36)及组织学评分(1.75±0.71)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均<0.05)。实验对照组血清TNF-α、肠黏膜NF-κB以及AngⅡ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2.20±5.42 vs 6.19±2.76、5.75±0.46 vs 1.38±1.19、4.33±1.51 vs 1.88±0.83,P均<0.05);通过吉法酯干预,血清TNF-α水平(13.03±6.30)较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肠黏膜NF-κB表达(0.25±0.46)以及AngⅡ表达(1.50±1.31)均较实验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吉法酯可下调炎症因子AngⅡ、NF-κB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对双氯芬酸所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方莉孟立娜吕宾吴炜锋
关键词:双氯芬酸吉法酯肠黏膜损伤ANGII
云母对大鼠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云母对大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NF-κB、TN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肠黏膜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小剂量双氯芬酸灌胃制备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孟立娜方莉吕宾吴炜烽
文献传递
非类固醇抗炎药与肠道损伤被引量:4
2009年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每天全世界约有3 000万人使用NSAID,现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随着NSAID的广泛应用,其胃肠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增多,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NSAID胃损伤,而忽视了其肠道损伤。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NSAID肠道损伤的发生不亚于胃损伤,此文就NSAID与肠道损伤作一综述。
方莉孟立娜
关键词:非类固醇抗炎药肠道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门静脉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O在大鼠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以64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
刘军李善高俞蕾敏方莉孟立娜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肝纤维化血红素氧合酶-1门静脉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