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祥国

作品数:441 被引量:2,165H指数:25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7篇期刊文章
  • 98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9篇天文地球
  • 2篇冶金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05篇油藏
  • 105篇油田
  • 99篇驱油
  • 76篇物理模拟
  • 56篇岩心
  • 53篇调驱
  • 44篇渗流
  • 44篇聚合物驱
  • 43篇采收率
  • 39篇渗流特性
  • 36篇聚合物凝胶
  • 33篇驱油效果
  • 31篇复合驱
  • 29篇造岩
  • 29篇人造岩心
  • 29篇储层
  • 28篇调剖
  • 28篇活性剂
  • 27篇黏度
  • 25篇增油

机构

  • 424篇东北石油大学
  • 147篇中国石油天然...
  • 63篇中海石油(中...
  • 52篇中国石油
  • 17篇中海油田服务...
  • 14篇海洋石油高效...
  • 6篇大庆油田有限...
  • 5篇中海油研究总...
  • 5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3篇贝克休斯公司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油田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早稻田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441篇卢祥国
  • 70篇谢坤
  • 69篇刘进祥
  • 67篇曹伟佳
  • 50篇张云宝
  • 31篇牛丽伟
  • 23篇胡勇
  • 22篇周彦霞
  • 21篇姜维东
  • 20篇刘义刚
  • 19篇高振环
  • 18篇潘赫
  • 17篇王荣健
  • 15篇孙哲
  • 14篇吴行才
  • 14篇王婷婷
  • 14篇何欣
  • 14篇张宝岩
  • 12篇王晓燕
  • 11篇李建冰

传媒

  • 80篇油田化学
  • 71篇大庆石油地质...
  • 24篇大庆石油学院...
  • 17篇石油化工高等...
  • 14篇海洋石油
  • 1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1篇石油化工
  • 1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0篇油气藏评价与...
  • 9篇特种油气藏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石油学报
  • 6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石油钻采工艺
  • 4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高分子通报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石油机械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3篇2022
  • 19篇2021
  • 26篇2020
  • 31篇2019
  • 25篇2018
  • 31篇2017
  • 33篇2016
  • 27篇2015
  • 25篇2014
  • 14篇2013
  • 18篇2012
  • 15篇2011
  • 13篇2010
  • 17篇2009
  • 12篇2008
  • 25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4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上稠油油藏“调驱+热采”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渤海稠油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常规注水开采时油井产能低,开发效果差,亟待采取强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渤海NB35-2油藏储层地质和流体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调驱、热力采油和"调驱+热力"联合作业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蒸汽发生器向岩心内注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实验方法相比,通过在岩心中不同区域饱和不同黏度原油来模拟热流体注入即热采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模拟热采过程中储层内原油黏度分布,而且技术简单。与单独热采或调驱措施相比较,"调驱+热采"联合作业增油效果较好,并且采收率增幅大于二者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调驱+热采"联合作业优化工艺参数: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范围为0.025PV^0.075 PV,C_P为1 200~1 600 mg/L,m(聚):m(Cr^(3+))=(180:1)^(270:1)。热流体作用范围小于3/10注采井距,作用范围内原油黏度50~120mPa·s。
刘义刚王荣健卢祥国周彦霞庞长庭
关键词:稠油油藏调驱热采物理模拟
特殊油藏聚合物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聚合物驱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室内和矿场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左右。江苏油田部分区块具有储量低、非均质性严重、地层温度高和注入水矿化度高等特点,需要对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这些区块上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针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对真15等区块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用量、浓度、段塞组合方式、注入时机和油藏非均质状况等因素对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存在影响。对于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区块,在化学剂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聚合物驱"或"聚合物驱+调剖+聚合物驱"段塞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要优于单纯聚合物驱。
张运来卢祥国朱国华潘凌
关键词:聚合物驱调剖物理模拟
埕北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可行性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埕北油田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能力强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储量大,而生产平台工作时间已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急需高效、快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埕北油藏地质、流体性质和开发现状,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聚合物溶液、三元复合体系和改性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和调驱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较,添加入Cr^3+后得到的改性三元复合体系在黏度和界面张力性质方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化学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三元复合驱”和改性三元复合驱要比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好,采收率增幅可以达到15%以上。推荐埕北油田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组成为“大庆超高”聚合物(CP=1600~1800mg/L)+弱碱Na2CO3(CA=0.6%~1.0%)+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Cs=0.10%~0.15%)+有机铬(聚:Cr^3+=120:1~240:1)”,段塞组合方式为“0.025~0.05 PV Cr^3+聚合物凝胶+0.12~0.15PV三元复合体系”。
刘义刚卢祥国张运来王晓燕
关键词:海上油田复合驱黏度调驱效果
海上油田特殊黏弹性流体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2013年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研究了具有特殊黏弹性的交联聚合物凝胶和相应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黏弹性、分子线团尺寸Dh、流动特性和调驱增油效果等性能特征。结果表明,调整交联剂浓度可以使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样品的黏弹性大幅度增加。与相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的凝胶的黏度接近,D_h略增大,黏弹性明显较大,阻力系数增加了50多倍,残余阻力系数增加了100多倍,驱油效率提高了6.2%。
胡建波刘进祥卢祥国赵小平李辛付春明刘健
关键词:黏弹性交联机理
一种新型聚合物溶液压裂液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合物溶液压裂液,由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所述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10<Sup>4</Sup>~2500×10<Sup>4</Sup>、浓度为0.1%~0.6%;所述...
周彦霞卢祥国牛丽伟刘进祥喻琴谢坤曹豹王可昕孙哲
文献传递
一种聚合物微球岩心内缓膨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微球岩心内缓膨性能测试实验方法。1、人造岩心制作:采用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法制作人造均质岩心;2、岩心抽空饱和水:测量岩心实际外形尺寸和计算岩心外形体积,称量干重,抽空饱和水,...
卢祥国刘义刚曹伟佳张云宝刘进祥谢坤金玉宝闫冬
文献传递
杏北油田采出污泥性质及封堵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大庆油田采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大孔道封堵实际需求,采集杏树岗油田杏十联罐底沉淀污泥,利用室内测试技术方法,对污泥化学成分、粒度组成和外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开展了泥土封堵效果岩心流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泥土聚合物溶液在岩心流动过程中较普通聚合物溶液流动阻力大,这是由于泥土矿物成分与油藏岩石相近,颗粒外观极不规则,在多孔介质内流动极易发生捕集所致,因而可以产生较好的封堵效果。室内实验推荐泥土聚合物溶液组成为:聚合物浓度0.06%~0.12%,泥土浓度小于6%。
罗锋张云宝卢祥国
关键词: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地层压裂支撑剂出砂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揭示三元复合驱生产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出砂规律,以裂缝出砂率为评价指标,在人造岩心裂缝内开展了三元复合驱地层中支撑剂出砂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裂缝闭合应力和填砂浓度增加、注入排量减小,石英砂出砂率降低;与水驱相比,强碱三元复合驱出砂率较高,在注入排量为200和800 m L/min时,三元体系的出砂率分别是污水的3.29倍和1.84倍;与水平缝相比,垂直缝出砂率较高;驱替液类型与裂缝形态对耐碱树脂砂的出砂率无影响,注入排量200数800 m L/min时的出砂率均为0;将石英砂与核桃壳或碳纤维混合可以降低出砂率,其中“石英砂+核桃壳”组合效果优于“石英砂+碳纤维”组合。在三元复合驱时,宜采用耐碱树脂砂或“石英砂+核桃壳”作为支撑剂。
郭琦牛丽伟彭占刚高立新卢祥国夏欢李国桥
关键词:压裂裂缝支撑剂
渤海油田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剂性能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与陆上油田相比,渤海油田在储层地质特征、注采参数和完井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渤海油田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田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平台,开展封堵剂组成筛选和性能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堵剂是由主剂与增粘剂、固化剂和缓凝剂等组成的灰黑色致密固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渗透性,是一种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材料。封堵剂溶剂水总矿化度与固化时间相关性不大,但溶剂水中的CO_3^(2-)和HCO_3^-有益于延缓固化时间。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主剂质量分数不低于30%,缓凝剂质量分数为0.05%~0.1%。通过调节缓凝剂用量,可以满足矿场施工时间要求。当封堵剂组成为质量分数为5%的增粘剂+质量分数为0.15%的固化剂+质量分数为0.1%的缓凝剂+质量分数为30%的主剂时,其固化时间约为20 h。
王婷婷卢祥国陈阳潘赫张云宝夏欢
关键词:封堵剂性能评价渤海油田
一种油井压裂提高采收率新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压裂提高采收率新方法。该方法为:1、根据实际储层物性和生产动态特征选取压裂施工井及压裂层位;2、根据储层物性、地层破裂压力值和施工规模确定前置驱替液的类型、注入量和注入排量,以...
卢祥国谢坤刘进祥曹伟佳刘义刚张云宝潘赫刘爽吕金龙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