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旭升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DEC 4种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100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0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9.9%。DEC的检出率最高(29.1%,292/1003),其次是沙门菌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0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女性患者致病菌检出率(31.8%,136/428)高于男性(28.5%,164/575);19~59岁和≤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5%(76/241)和30.6%(188/615)。致病菌的检出主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7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分为6种带型,存在1次聚集。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7%(6/7),多重耐药株有6株;1株福氏志贺菌2a型是七重耐药菌株;292株D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8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8%,236/292),多重耐药菌株占75.3%(220/292)。结论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DEC检出率最高,19~59岁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主要流行季节,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
- 李梅基张小梅强丽红陈安明张景辉王彦博卢旭升仇文轩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
- 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干预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现状和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白银市474名中小学生开展基线调查,对抽取学校的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效果。结果白银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常识"的知晓率33.76%,干预后知晓率4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干预前"认为食品安全对自己健康重要"的知晓率65.40%,干预后知晓率9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6,P<0.05);干预前对"饭前饭后、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应洗手"的知晓率18.78%,干预后知晓率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5,P<0.05);干预前"知道学校内部发生食物中毒时正确的做法"的知晓率55.49%,干预后知晓率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5);获知食品安全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72.20%)、网络(58.20%),而学校宣传仅为37.10%。结论白银市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较低,对正确的食品安全卫生行为掌握不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 杨军鹏马菊红陈安明卢旭升
- 关键词: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 2013—2022年白银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及运行情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全面掌握白银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及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2年以前建立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从实验室基本情况、生物安全、HIV相关检测项目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汇总2013—2022年艾滋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数据和HIV抗体血清学能力验证考核资料,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χ^(2)趋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22年白银市共建成艾滋病检测实验室107家,其中确证(筛查中心)实验室1家、筛查实验室18家、检测点88家,实现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及设立检验室的民营医疗机构全覆盖;共有检测人员231人,均为兼职;10年间共筛查检测HIV抗体2106197人次、检出阳性482人次;确证(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实验室、检测点能力验证参加率均为100.0%,平均合格率分别为100.0%、98.3%和99.1%。结论白银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妇幼保健机构检测点升级建成筛查实验室迫在眉睫;今后应加大医疗机构筛查实验室硬件设备投入,艾滋病定点医院筛查实验室开展艾滋病疗效随访检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出台相关措施保证检测队伍稳定。
- 王彦博卢旭升张国琴董金钰
- 关键词:艾滋病检测
- 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病原学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性,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从白银市347份食源性疾病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并用多重PCR方法鉴定DEC,再结合生化实验验证,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47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DEC 123株,检出率为35.45%;其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检出最多(74株,21.33%),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各23株(各为6.6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3株(0.86%),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347例病人中,男性200例,检出DEC 66株、阳性率为33.00%,女性147例,检出DEC 57株、阳性率38.78%;5岁及以下儿童196例,检出DEC 75株、阳性率38.27%,19岁~共104例,检出DEC 37株、阳性率35.58%;123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磺胺耐药性较高。结论白银市食源性疾病病人中DEC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AEC、ETEC和EPEC菌株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
- 李梅基张小梅强丽红卢旭升王彦博陈安明
- 关键词:多重PCR毒力基因耐药性
- 2017—2021年白银市新确诊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确诊HIV感染者的首次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补充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在本辖区内管理的接受首次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感染者;分析其病毒载量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86例感染者符合筛选要求,按首次病毒载量检测值将其分为4组,36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000 cps/ml、占12.6%,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410.97个/μl;41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000~10000 cps/ml、占14.3%,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342.12个/μl;142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0000~100000 cps/ml、占49.7%,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255.63个/μl;67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00000 cps/ml、占23.4%,CD4^(+)T淋巴计数均数为138.92个/μl。感染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122例、占42.7%),其中病毒载量>10000 cp/ml者占73.7%;农民占44.1%,其病毒载量>10000 cp/ml者占76.2%。病毒载量<1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2.50年,病毒载量1000~1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3.00年,病毒载量为10000~10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4.00年,病毒载量>100000 cps/ml者感染时间中位数为6.00年。结论白银市新确诊的HIV感染者首次病毒载量检测值较高,病毒载量>10000 cps/ml感染者以农民为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病毒载量越多,CD4^(+)T细胞计数越少,感染时间越长,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可监测病程变化,有助于确定疾病发展的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感染时间延长和病毒复制而减少,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应该加强关于艾滋病流行形势以及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宣传,增强人群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早检测、早发现,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越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周期[1]。
- 张国琴薛兴钧王彦博万霞卢旭升
- 关键词:病毒载量
- 2010—2013年甘肃省白银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数据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白银市2010—2013年国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掌握本地区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趋势及病毒株变化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ILI就诊数、门急诊病例总数,采集ILI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ILI分年度、诊室、年龄段分布及ILI核酸检测情况。结果 4年ILI就诊百分比(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78,P=0.000),ILI%最高的年份为2013年,为1.58%,最高的月份是12月,最低在8月,就诊比例最高诊室是儿内科急诊,占5.2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65.03%;4年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80,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2012年,为26.37%;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χ2趋势=58.773,P=0.000);分月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743,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1月,为50.39%;5个年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68,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为36.04%。结论白银市流感发病呈冬春季高峰且冬季流感来临较早,儿童和青少年是防控重点人群,甲型H1N1型流感近4年病毒活性逐年上升。
- 曾同霞何涛王犇卢旭升张学太张凤娇
-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核酸检测
- 白银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市售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确定高危食品类别,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白银市各监测点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大、中、小型饭店)、超市、零售店、小吃店等采集样品,采样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样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检测分离致病菌。结果 1 385份18类食品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0株,总检出率为7.9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检出率为2.47%,蜡样芽胞杆菌61株、检出率为10.1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株、检出率为1.07%,沙门氏菌1株、检出率为0.08%,铜绿假单胞菌5株、检出率为22.73%;其中生奶和乳粉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桶装饮用水、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地方食品米面和婴幼儿配方粉,果蔬类、城市流动早餐、水产品、冷冻饮品、蛋制品、速冻米面、鲜榨果汁、节令食品中未检出致病菌,不同类型采样地点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3,P<0.05),不同年份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结论白银市市售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发生。
- 李梅基马菊红葛少锋倪丰安强丽红卢旭升张小梅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 白银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白银市三县两区所采集的手足口病病人咽拭子样本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EV通用型、EV 71型和Cox A16型的核酸检测。结果 2014—2016年白银市共检测手足口病人633人,检出阳性378人;阳性检出Cox A16型(42.06%),EV 71型(19.05%),其他EV型(38.89%);以0~5岁儿童为主(62.76%),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663,P<0.05);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9,P>0.05);5—7月阳性率较高,各月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2.388,P<0.05)。结论白银市手足口病防治重点应以Cox A16及其他EV型别的肠道病毒为主,应重点针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宣传防治,且特别重视5—7月中的监测与防治。
- 张小梅卢旭升曾同霞王彦博李梅基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阳性率
- 一起农村自办酒席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2008年10月9日我市靖远县某镇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共造成69人中毒,无死亡病例。根据中毒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由变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病原体引起的混合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马菊红张景辉郝尊敏倪丰安卢旭升
- 关键词:农村食物中毒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