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高温高压下辉长岩纵波速度和电导率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和阻抗谱法在1~2 GPa, 室温到1100℃条件下测量了辉长岩的纵波速度(Vp)和电导率, 分析了影响辉长岩纵波速度的因素及其微观导电机制. 结果表明, 在800~850℃, 辉长岩的纵波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 波速下降受颗粒边界相、脱水熔融等因素的制约, 但在800~850℃, 辉长岩的电传导机制和电导率值却不会发生突变. 在680℃以下, 12~105 Hz的频率范围内, 辉长岩阻抗谱上只出现代表颗粒内部传导机制的阻抗弧Ⅰ; 在680℃以上, 代表颗粒边缘传导机制的阻抗弧Ⅱ开始出现, 但岩石的总电导率由颗粒内部传导控制, 颗粒边缘传导对其影响很小. 实验测得的纵波速度与下地壳-上地幔平均Vp观测值一致, 电导率值与下地壳-上地幔辉长质岩石的组成相对应, 但与含有高导层的下地壳的大地电磁测量结果相差1~2个量级. 实验证实, 含水矿物脱水可诱发部分熔融, 通过这一机制可使地球内部的低速层和高导层具有一致性.
-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周文戈
- 关键词:辉长岩高温高压电导率纵波速度
-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01年
- 地球内部矿物相变主要包括固—固相转变和固—液 (熔体 )相物态转变。相变对矿物和岩石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会导致电导率、弹性波速、热力学、流变学参数的异常和产生相变磁效应等。相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可用于建立地幔矿物模型剖面 ,为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提供解释并且深刻影响地球深部的物质运动 ,包括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 刘巍杜建国丁建才
- 关键词:岩石物理性质固-固相变弹性波速
- 高温高压下斜长岩纵波速度与电导率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在1.0 Pa、室温到880℃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阻抗谱法测量了斜长岩的纵波速度和电导率,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680℃,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发生脱水反应,岩石的纵波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在410℃~750℃、12~105 Hz的频率范围内,斜长岩只出现颗粒内部传导.由于脱水产生的自由水主要分布于矿物的三联点或颗粒拐角处,没有形成连通的高导性网络,因此,脱水作用不会导致斜长岩电导率显著增加,也不会改变其电传导机制.地球内部低速层和高导层的形成与演化可能具有非同步性,通过含水矿物脱水可以形成地球内部的低速层,但不一定同时形成高导层.
-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周文戈
- 关键词:斜长岩纵波速度电导率脱水作用含水矿物超声波透射法
- 高温高压下闪长岩弹性纵波速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利用YJ - 30 0 0吨压力机 ,在 1.0GPa、室温至 10 0 0℃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脉冲透射 反射法就位测量了闪长岩的纵波速度 (VP) ,并在 72 0℃、780℃、870℃和 980℃获得了 4个实验产物。在 1.0GPa恒定压力下 ,闪长岩的VP 随温度升高呈线性缓慢降低 ;当温度大于 75 0℃时 ,波速开始大幅度下降。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鉴定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闪长岩内部的矿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部分熔融等反应。波速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和非线性下降 ,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矿物发生热膨胀、脱水和部分熔融等反应引起了岩石内部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而造成的。
- 刘巍杜建国白利平郭捷
- 关键词:闪长岩部分熔融纵波速度温度升高显微镜观察
- 水对圣卡洛斯橄榄石α-β相变动力学的影响
- 2001年
- 在压力为13.5 GPa 和温度为1030℃的实验中,水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由橄榄石的相变形成的瓦兹利石的生长速率。有水时,瓦兹利石具有低位错密度和亚晶界。水促进了瓦兹利石的位错恢复,引起了与相变伴随的局部压力降的非弹性张弛,从而增加了生长速率。这些结果说明,很少量的水(重量的0.05%)也能够弱化地幔中的瓦兹利石。
- T.KuboE.OhtaniT.KatoT.ShinmeiK.Fujino刘巍
- 关键词:橄榄石动力学
- 六面顶压机高温高压弹性波速测量装置样品室温度梯度的校正被引量:3
- 2003年
- 大腔体六面顶压机波速测量装置的样品室内存在着较大的温度梯度。根据实验观测的样品室内的温度分布数据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波速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变化的特征 ,运用理论分析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弹性波速进行了校正。以斜长角闪岩为例 ,对其实验测量的纵波速度 (vP)进行了校正 ,并与原来的数据作了对比 :波速校正量绝对值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在 2 .0GPa、5 3 0℃时 ,样品X和样品Y校正后的vP 比未校正的vP 分别减小了 0 .2 70km/s(3 .3 % )和 0 .1 1 8km/s(1 .5 % )。这种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波速测量结果的精度 。
- 刘巍杜建国于泳白利平王传远
- 关键词:六面顶压机高温温度梯度斜长角闪岩
-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在1GPa、室温至880°C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C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张文兰
- 关键词:含水矿物斜长岩纵波速度变质作用
- 超临界流体的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05年
- 超临界流体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质,如,临界发散性、“临界乳光”、强氧化性、可变的介电常数、较强的溶解性等。地球深部超临界流体的存在不仅影响岩石的性质,而且对地质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超临界流体为油气的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又是热液成矿过程中元素迁移、聚集和矿石矿物赋存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演化与超临界流体密不可分;超临界流体对地震孕育及岩浆的产生和喷发有重要影响;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水氧化等)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有价值的矿物,而且能有效处理“三废”。
- 王传远杜建国刘巍周晓成郑朝阳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地质构造演化成矿作用环境地质
- 4.0 GPa压力下纯橄岩弹性纵波速度和衰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应用超声波透射法和超声波频谱振幅比法、在4.0 GPa压力条件下、测量了弹性纵波通过纯橄岩的波速(vP)和品质因子值(QP,用于表征衰减)随压力的变化,并分析了纯橄岩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波速和衰减的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4.0 GPa),随压力升高,纯橄岩的纵波速度逐渐增大:从7.6 km/s(0.4 GPa)逐渐增大至8.5 km/s(4.0 GPa),升高了11.8%,低压时的增大幅度大于高压时的增大幅度.纯橄岩的品质因子值呈两段式线性变化:从低压区间到高压区间品质因子值的增大幅度明显变小(0.4~2.4 GPa压力范围内QP增大了358.5%,2.4~4.0 GPa压力范围内QP仅升高了7.6%).纯橄岩的品质因子从54(0.4 GPa)升高至266.4(4.0 GPa),增大幅度达393.3%.在相对低压(0.4~2.4 GPa)条件下,纵波通过纯橄岩的速度增大、衰减降低主要是由于样品内的孔隙和微裂纹大量闭合,岩石密度增大,纵波在通过样品内孔隙和裂缝时损失的机械能降低,因此纵波通过纯橄岩的能量增大(即衰减降低),波速升高;当围压较高(2.4~4.0 GPa)时,纯橄岩内大部分裂纹已经闭合,而且矿物颗粒边界接触紧密.岩石内部的裂纹和颗粒之间由于摩擦滑动而损失的能量也变少,所以在高压时纯橄岩的波速和衰减的变化幅度变缓,但波速仍呈线性增大,而品质因子值(衰减)随压力升高几乎趋于不变.
- 刘巍杜建国谢鸿森周文戈郭捷
- 关键词:纵波速度品质因子
- 高压地学研究进展——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简介被引量:3
- 2000年
- 从高压技术 ,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状态 ,高压物性和地球内 (深 )部流体等方面评述了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及在高压地学方面的进展 ,同时提出了在高压地学领域需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 :1综合利用和改进实验技术 ;2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 ;3高压地质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 ;4重视将高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 刘巍白利平杜建国
- 关键词:高温高压地球深部物质流体油气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