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林 作品数:7 被引量:1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廊坊市科技局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温度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资料,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简称模式气候)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特征的极端温度天气预报方法,建立极端温度天气预报指数(Extreme Temperature Forecast Index,简称EFI)的数学模型。利用S指数评分方法确定发布极端温度预警信号的阈值,得出:1月的发布极端高温的预警信号的阈值为0.7或0.8,发布极端低温的预警信号的阈值为-0.7或-0.8。基于EFI指数以及该阈值,对2013年1月中国极端温度天气进行预报试验,得出: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极端温度天气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温度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 吴剑坤 高丽 乔林 陈静关键词:极端高温 一次华北气旋造成的北京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北京延庆站和海淀站风廓线产品、微波辐射计产品、北京市雷达产品(南郊和车道沟)、北京市58个称重雨量站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11月3—4日北京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水相态主要受锋面性质和锋面位置影响;过程雨雪量受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水汽通道维持时间影响比重大;风廓线和微波辐射计产品资料在雨雪开始时间、雨雪相态转换方面有明显的指示性作用。 詹正杰 尹仔锋 乔林 王将 孙秀忠 赵玮关键词:气旋 暴雪 风廓线 微波辐射计 重庆“5.6”强风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NCEP分析场及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重庆"5.6"强风雹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锋和副热带高空急流在风雹发生地近乎重叠的配置结构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形成并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强烈发展;风暴天气发生前,下垫面强烈加热、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干冷对大气对流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SI指数高值区边缘的强指数梯度区、对流抑制(CIN)的小值区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大风冰雹的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显示多单体风暴具有三体散射、弱回波区等冰雹回波特征,中层径向辐合和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反复上升下降也是形成地面大风和冰雹的重要特征;四川盆地东部东北西南向山脉对冷空气的移动有阻挡作用,山脉之间的槽状地形为多单体风暴的持续发展保留了较大的空间,明月山南麓的地形起到了强迫抬升和触发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狭管效应,加强了下击暴流形成的地面大风,是形成11级大风的重要因素。 陈贵川 谌芸 乔林 刘德 李强 张亚萍 王文芳 张焱关键词:风雹 冷锋 多单体风暴 三体散射 风廓线雷达垂直径向速度应用初探 被引量:42 2014年 利用北京风廓线雷达五波束探测中的垂直波束资料,进行了垂直速度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垂直速度的分级显示,配合地面气象记录,对不同的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稳晴空的天气风廓线雷达所测量的垂直速度很小,基本上在±1m·s^(-1)范围内;而有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所测得边界层的垂直速度基本上都是朝向地面的,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垂直下落速度有明显的差别。分析表明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的探测对研究晴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判断降水粒子相态和降水预报有应用价值。 王令 王国荣 古月 李宏宇 马莉 郭金兰 乔林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河北廊坊市连续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4 2015年 利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廊坊市空气污染资料及逐小时风向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等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廊坊市该期间发生的17次连续3d及以上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次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1月最多,最长连续时间长达7d;(2)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中,首要污染物主要是细颗粒物PM2.5;有高污染浓度持续日和高污染浓度间断分布日2种情况,平均浓度分别达到314μg/m3和193μG/m3,高污染浓度持续日的比例达60%;(3)500hPa高空廊坊市处于高压脊前西北偏西气流中,地面分别位于弱高气压场区及低压场(倒槽)区是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最主要的2类配置类型,后者是6级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控制形势;(4)连续重污染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廊坊市地面风向为西南风至偏西风或者为偏东风至东南风,风力≤2级;2—3月|△P3|≤3.0hPa,其余月|△P3|≤2.0hPa;相对湿度在40%-95%之间;日降水量G0.6mm,近地层有逆温层存在,平均高度900hPa以下,厚度≥10hPa,逆温层强度≥1℃;(5)当廊坊市地面处于低压场(倒槽)控制下,逆温层高度在925hPa以下、厚度320hPa及逆温层强度33℃,有利于严重污染天气的形成,若同时廊坊市地面风向为东北风至偏东风、风力为1级,相对湿度350%,则有利于高污染浓度持续日的形成和发展;(6)2014年2月11~15日河北省区域性空气重污染的演变状态及利用美国NOAA的Hysplit-4模式计算得到的空气质点的后向轨迹表明,燕山、太行山山脉的阻挡以及河北省和周边重污染区域分布导致的污染物区域输送是廊坊市连续重污染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立平 乔林 石茗化 王旭光关键词:气象条件 北京北部山区侧柏林冠对降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林冠对降雨雨滴的汇聚与分散影响林下雨滴的质量和动能。定义一个新的指标“雨滴聚散比”来描述林冠对雨滴汇聚能力的大小,通过量化有多少个林外小雨滴汇聚成1个林内大雨滴来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条件下,北京西山林场样地林冠对雨滴的汇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出现在侧柏林时,林内穿透雨量占林外总降雨量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林冠截留量,最后为树干茎流量。小径级雨滴(<1 mm)对林内外降雨量的贡献率始终最大,大径级雨滴(>3 mm)对林内外降雨强度的贡献率始终最低。雨滴聚散比曲线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呈单峰变化趋势,在不同雨量条件下则呈双峰变化趋势。在雨强为2.20 mm/h时,雨滴聚散比为9,即林外9个小雨滴转化为1个林内大雨滴。北京北部山区侧柏林冠对降雨雨滴主要起汇聚作用,其汇聚能力大小随降雨强度呈单峰变化趋势,随降雨量呈双峰变化趋势。 孙丰宾 张展硕 乔林 乔林关键词:截留 河北廊坊“恒温”天气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廊坊"恒温"天气的天气气候、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恒温"天气的可预报性,并通过一个"恒温"天气预报个例对其可预报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廊坊"恒温"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阴沉(日照时数〈1 h)、有雾或雨雪天气、小风(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以及偏东风或西南风为主要气象环境背景;"恒温"天气产生时,尽管各气象要素条件特征显著,但发生比例仅为1.5%-13%,其中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气象条件下最低,在阴天伴雨或雪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最高;当廊坊市500 hPa上空为西南、偏西气流控制,地面处于辐合场、高压场底部和高压场后部时最利于"恒温"天气产生;依据"恒温"天气产生的各类气象条件,将大气环流形势场与各气象要素条件进行匹配筛选,可明显降低"恒温"天气的极端性分布,对其进行准确预报成为可能。 郭立平 乔林 李成才 周玉都关键词:可预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