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骏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胆红素
  • 3篇胆红素血症
  • 3篇毒性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血症
  • 3篇痰热
  • 3篇痰热清
  • 3篇红素
  • 3篇肝炎
  • 3篇肝炎高胆红素...
  • 3篇高胆红素
  • 3篇高胆红素血症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3篇病毒性肝炎高...
  • 2篇冬凌草
  • 2篇脂肪
  • 2篇痰热清注射液
  • 2篇注射

机构

  • 5篇杭州市第六人...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马文骏
  • 3篇陈小伟
  • 3篇施军平
  • 3篇陈群伟
  • 3篇刘雁
  • 3篇王飞
  • 3篇石伟珍
  • 3篇过建春
  • 3篇史婷婷
  • 2篇潘红英
  • 2篇金洁
  • 1篇刘寿荣
  • 1篇吕铁锋
  • 1篇吕虹
  • 1篇蔡兆斌

传媒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91例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6-11月经实验室确诊的19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特点、治疗和临床过程、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结果 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起病较为温和,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和(或)咳嗽(87.4%),极少数患者出现卡他症状和消化道症状.191例患者伴基础疾病者21例;16例重症病例,6例需ICU治疗.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住院天数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62,P<0.01);胸片异常者住院天数和CRP值与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5,t=4.440,P<0.05),并有可能需要收住ICU进一步治疗.60例患者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176例患者予中医辨证治疗,均显示较好疗效.结论 CRP与胸片检查可能有助于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早期筛查.中医治疗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减轻咳嗽、头痛、咽痛等症状效果较为显著.
马文骏金洁潘红英
关键词:C反应蛋白
冬凌草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冬凌草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SD雄性大鼠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冬凌草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生物化学指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提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冬凌草能降低ALT、AST活性和减少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H)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调节血脂,显著增加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P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PARα和PPARγ蛋白表达(6.95±4.45和2.73±1.07)及mRNA(0.36±0.02和0.21±0.02)明显减少(P<0.05),冬凌草低、中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PARα、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冬凌草对大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和肝组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上调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马文骏史婷婷琚立萍白明辉陈小伟蔡兆斌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生化指标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ALB和PT、NH3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PT、NH3等指标均显著下降,ALB则显著升高,治疗组TBIL、PT、NH3下降及ALB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过建春施军平陈群伟刘雁石伟珍王飞马文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的5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根据随机分层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
过建春施军平陈群伟刘雁石伟珍王飞马文骏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文献传递
191例甲型H_1N_1流感住院病例的特征分析
2011年
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首先在墨西哥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大洲,并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造成大流行。2009年我国内地31省(市、区)也先后出现流行。
马文骏金洁潘红英
关键词:住院病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病毒所
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与2003年大规模暴发的SARS病毒同属一个病毒科[1-2]。COVID-19早期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不易区别[3],血清生化指标是诊断、观察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治疗后复查的重要手段,现将本文收集的97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胸部CT检查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马文骏史婷婷琚立萍白明辉陈小伟吕虹刘寿荣
关键词:影响因素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未注射乙脑疫苗,均有高热,其中5例出现抽搐、意识障碍。6例血清乙脑IgM均为阳性。5例治愈出院。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均有高热,多有昏迷,应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马文骏吕铁锋
关键词: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冬凌草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冬凌草对大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脂质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复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冬凌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冬凌草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照50、100 mg/(kg·d)和150 mg/(kg·d)进行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灌胃与其他实验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大鼠MAFLD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显微镜下提示结构清晰及完整,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索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伤,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并有肝细胞气球样变,汇管区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点状肝细胞坏死并有碎屑样坏死;冬凌草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的损伤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仅少许出现点状坏死,少量脂肪滴空泡,汇管区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各组大鼠TC、TG、HDL-C、LDL-C、FBG、FIN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FBG、FINS含量高于正常组,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凌草低剂量组TG、FINS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凌草中剂量组TC、TG、LDL-C、FBG、FINS含量低于模型组,且TG、FBG低于冬凌草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凌草高剂量组TC、TG、LDL-C、FBG、FINS含量低于模型组,HDL-C含量高于模型组,�
马文骏史婷婷白明辉陈小伟杨兴鑫
关键词:冬凌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乙酰辅酶A羧化酶
痰热清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前列地尔(凯时)、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促肝细胞生长素、清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8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T、TNF-α、IL-18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IL-4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T-B iL、PT、TNF-α、IL-18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而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4、IL-18水平,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作用机制。
施军平过建春陈群伟刘雁石伟珍王飞马文骏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高胆红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