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博 作品数:30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PFNA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23例60岁以上老年股... 李俊 陈智博 盛春勇 王加宽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总结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369例,其中NeerⅣ型258例、Ⅳ型111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16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53例。采用植骨充填骨缺损185例,其中Wright人工骨149例,自体骼骨36例。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5个月。2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其余367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按Neer疗效评价标准:优209例,良115例,可41例,差4例;优良率为85.1%。结论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都可通过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的效果。 王加宽 陈军 王峰 李俊 陈智博 盛春勇 张广明 洪飞 盛维宝关键词:骨折愈合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选取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组,PFNA组53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DHS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疗效,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结果:PFNA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DHS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李俊 陈智博 王玉欢 盛春勇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关节功能 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 介绍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对26例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与功能重建.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 20 cm×8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腱、血管及神经的外露或缺损,其中患肢血液循环完全丧失15例,伴有大段血管缺损8例,伴有神经缺损5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26例肢体全部存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 严重前臂及手部外伤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损伤,正确评估损伤肢体的血液循环及软组织损伤程度和缺损的范围,确定缺损且要重建的结构,合理设计手术方案,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先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同期或分期进行功能重建,以挽救一些符合截肢指征的肢体. 王加宽 李俊 盛春勇 陈智博 肖夕凤关键词:前臂 显微外科手术 扬州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扬州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扬州市DDH早期筛查三级网络,用调查表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筛查的42~48 d婴儿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分析扬州市DDH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筛查统一采用Graf髋关节超声诊断分型法,分型≥Ⅱa-者诊断为DDH。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左右侧发病率对比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与DDH发病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婴儿8853例。其中,男4519例,女4334例。诊断为DDH的婴儿有106例(1.2%)。左侧DDH发病率为0.87%(77/8853),高于右侧0.41%(36/88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422,95%CI:3.219~9.133)及第1胎(OR=1.817,95%CI:1.169~2.823)是DDH发病的风险因素。襁褓不当、羊水量异常、合并畸形等因素因相关样本较少、且无DDH病例,无法列入统计对比。结论:扬州市42~48 d婴儿DDH发病率为1.20%(106/8853),左侧多于右侧,女性及第1胎为DDH的风险因素。 王玉欢 王加宽 盛春勇 陈智博 李俊关键词:流行病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儿 SPN配合多平面同步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 王玉欢 王加宽 李俊 陈智博 盛春勇自固定式注射器针头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固定式注射器针头,包括:针座,针座固接有穿刺针,穿刺针远离其尖端的一端封闭设置并伸入针座内,位于针座内的一段穿刺针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孔;液压开合组件,液压开合组件滑动连接在针座... 陈智博 管文燕 赵振华 谢奕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与早期干预治疗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方法及其相关性,评估对高危患儿实施股骨头骨骺生长控制手术的疗效。[方法] 64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与雷蒙迁移指数(MP)进行动态评估,分析GMFCS分级与MP的相关性。1年后对MP 2级及3级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9例(12髋)接受生长控制手术同期行软组织松解,对照组17例(23髋)接受单纯软组织松解。采用MP、头干角(HSA)进行评估髋发育状态。[结果] GMFCS分级越高,MP越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康复治疗后髋关节MP比康复治疗前减少,康复治疗后GMFCS分级比康复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的患儿术后再随访至少2年,观察组术后MP与HAS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前与术后MP和H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FCS分级可以很好地预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针对性康复训练能改善髋臼发育,对MP为2级或3级的髋关节采用股骨头骨骺生长控制术可以明显改善髋臼发育。 王加宽 王玉欢 王树 盛春勇 李俊 陈智博 管文燕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脑性瘫痪 早期干预 腰围式上肢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腰围式上肢固定带,包括腰围固定带、上袖带、下袖带、限位带、收纳袋和第一魔术贴,所述腰围固定带一侧顶部缝设有上袖带,所述腰围固定带一侧且位于上袖带底部缝设有下袖带,所述下袖带一侧顶部和上袖带内侧顶部缝设有对... 陈智博 谢奕 管文燕 赵子瑄 赵振华早产儿髋关节发育的早期演变进程 2022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髋关节早期演变进程。[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102例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出生后1、7、42及90 d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其髋关节早期发育及转归情况。[结果]依据早产儿诊断标准,早产儿393例,占总数9.58%;足月儿3709例,占90.42%。早产儿体重低于足月儿(P<0.05),早产儿组中多胎、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前置胎盘的比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出生后1、7 d检查时,早产儿组GrafⅠ型髋关节比例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但42、90 d检查时两组Ⅰ型髋关节比例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出生后日龄增加,两组新生婴儿的α角显著增加(P<0.05),而β角显著减小(P<0.05)。出生后相应时间点,早产儿组的α角度数显著大于足月儿组(P<0.05),而β角度数显著小于足月儿组(P<0.05)。早产儿393例中,早期早产(28~31周)32例,中期早产(32~33周)64例,晚期早产(34~36周)297例。晚期早产组生后1、7 d检查时,GrafⅠ型髋关节比例显著小于早期早产组及中期早产组(P<0.05),而42 d后检查,三组间Graf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时Ⅰ型髋关节比例较足月儿高,生后42 d是早产儿首次筛查的合理时点。 李德宇 王加宽 王玉欢 管文燕 吴新萍 盛春勇 李俊 陈智博 吴星 袁晓玲 赵鹏关键词:髋关节发育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