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氟比洛芬酯两种药物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膝关节镜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P)组:脂肪乳+0.9%氯化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0.9%氯化钠注射液;罗哌卡因(R)组:罗哌卡因+脂肪乳;联合应用(C)组: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比较4组术中和术后1、2、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不良反应发生率、补充性曲马多用量及时间、患者满意度以评价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静息和运动时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均有效且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术后8h静息和运动时只有氟比洛芬酯有效。术后1、12、24h时各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F组与P组行射频消融术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在术后早期具有协同作用。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与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镇痛组(B)组: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基础镇痛方案;普瑞巴林(P)组:PCIA+基础镇痛方案+普瑞巴林;连续股神经阻滞(NB)组:CFNB+基础镇痛方案;联合应用(C)组:CFNB+基础镇痛方案+普瑞巴林。比较4组患者术后3月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主、被动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不良反应、补充性镇痛、镇痛总体满意度以评价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NB组、C组术后1、4、12、24 h,2 d静息与运动VAS评分、主、被动ROM评分、术后补充性镇痛剂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B组、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静息VAS评分P组、C组显著低于B组、NB组;C组术后3、5 d主、被动ROM评分与B组、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FN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疼痛和关节活动有较理想的控制和改善效果,且无需吗啡类药物补充镇痛,不良反应少。普瑞巴林可降低术后康复期关节周围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两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改善TKA术后早期和后期疼痛和康复,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