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9篇关节镜
  • 7篇手术
  • 4篇微创
  • 4篇微创治疗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镜检
  • 3篇局麻
  • 3篇关节镜检
  • 3篇关节镜检查
  • 3篇关节镜微创治...
  • 2篇镇痛
  • 2篇臀肌
  • 2篇臀肌挛缩
  • 2篇综合征
  • 2篇腕管
  • 2篇腕管综合征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王晓
  • 11篇刘玉杰
  • 9篇魏民
  • 9篇王志刚
  • 9篇李众利
  • 7篇朱娟丽
  • 6篇陈旭
  • 5篇李春宝
  • 4篇蔡谞
  • 3篇齐玮
  • 2篇葛爱莉
  • 2篇蔡胥
  • 2篇周皎娟
  • 2篇齐伟
  • 1篇李海鹏
  • 1篇杨光
  • 1篇杨光
  • 1篇裴雪涛
  • 1篇王俊良
  • 1篇冯凯

传媒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北京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臀肌挛缩的分型与关节镜微创治疗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临床分型与关节镜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弹响髋358例,男175例,女183例,年龄14-41(19.7±6.8)岁,患者均有反复青霉素和苯甲醇溶媒肌肉注射史。Ⅰ型索条状挛缩(98例),Ⅱ型扇形挛缩127例,Ⅲ型混合型挛缩(133例)。关节镜下切断限制髋关节活动的挛缩带,直到髋关节无弹响、屈曲内收、内旋活动不受限为止。结果术后随访321例,失访37例。根据臀肌挛缩术后功能评价,优303例,良13例,可5例。结论弹响髋分型有助于治疗方案实施;关节镜下治疗创伤小、操作安全可靠、疗效好,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李春宝齐伟王晓蔡谞魏民朱娟丽
关键词:挛缩关节镜外科手术
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腕横韧带减压对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2008年12月对31例(36腕)腕管综合征,应用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Two-Portal"technique)行腕横韧带松解。术后随访1-7年,平均39个月。结果随访28例(33腕),术后1年Kelly分级评定:优20例(23腕),良7例(9腕),一般1例;术后无正中神经损伤及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双孔道"腕横韧带松解术切口小、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效果良好。
王晓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魏民蔡谞朱娟丽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腕管综合征
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腕横韧带减压对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11月~2008年12月31例(36腕)腕管综合征,局麻,关节镜下采用"双孔道"技术("T...
王晓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魏民蔡胥朱娟丽
关键词:关节镜腕管综合征
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的创新应用
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魏民蔡胥王俊良薛静周密李海鹏李海峰王明新齐玮李春宝王宁王晓
该项目属于医学骨科领域,运动医学与关节镜专业项目。关节镜技术作为诊断和治疗关节内疾病的手段,近十年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佳绩。但是,由于关节外没有可供关节镜手术操作的腔隙,一直制约着关节镜技术对关节外疾病手术的进展。课题组在...
关键词: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治疗
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氟比洛芬酯两种药物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膝关节镜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P)组:脂肪乳+0.9%氯化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0.9%氯化钠注射液;罗哌卡因(R)组:罗哌卡因+脂肪乳;联合应用(C)组: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比较4组术中和术后1、2、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不良反应发生率、补充性曲马多用量及时间、患者满意度以评价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h静息和运动时罗哌卡因、氟比洛芬酯均有效且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术后8h静息和运动时只有氟比洛芬酯有效。术后1、12、24h时各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F组与P组行射频消融术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局麻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在术后早期具有协同作用。
陈旭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魏民王晓朱娟丽
关键词:关节镜麻醉镇痛
慢性跟腱炎的分型与关节镜微创治疗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跟腱炎的分型与局部麻醉下关节镜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局部麻醉下关节镜微创治疗慢性跟腱炎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7—53岁,平均33.5岁。运动损伤16例,病因不明6例。术前根据X线片、MR/检查、CT扫描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增生肥大型(10例)、钙化结节型(5例)和纤维撕裂型(7例)。分别采用局麻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消融、创削清理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2例,平均随访14个月(9~54个月),采用制定的评定标准和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12例,良8例,可2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和跟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跟腱炎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局麻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慢性跟腱炎方法可行,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刘玉杰王晓王志刚陈旭李众利蔡谞齐玮李春宝魏民朱娟利
关键词:跟腱关节镜检查
局麻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的清理与缝合治疗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评价局麻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清理与缝合术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1月收治半月板囊肿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2±6.3(1546)岁,采用局麻全关节镜下囊肿清理与半月板缝合术进行治疗,评估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并比较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及囊肿复发。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26.4±11.8个月),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囊肿复发。术后Lysholm评分(90.63±9.45)明显高于术前(40.75±11.39,P=0.00),而VAS疼痛评分(1.63±2.29)明显低于术前(7.50±2.82,P=0.00)。按Molster对Lysholm评分的分级方法,术后优27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2.9%。手术疗效满意度95.2%。结论局麻全关节镜下囊肿清理与半月板缝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早期康复。
陈旭刘玉杰李众利王志刚魏民王晓朱娟丽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半月板胫骨囊肿
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骨内降解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调控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的降解速率,使材料降解与新生骨爬行替代速度更同步,加入羟基磷灰石或β-磷酸三钙等无机粒子是目前的主流选择。目的:对比观察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和聚-L-乳酸在松质骨内的降解速度及诱导成骨能力。方法:将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及聚-L-乳酸材料分别植入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内髁及外髁后,于术后6,12,24周3个时间点取材,测定其各个时间点的生物吸收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在松质骨内的形态学变化,周围新骨爬行替代及异物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各个时间点β-磷酸三钙/聚-L-乳酸与周围骨质贴合比聚-L-乳酸材料更紧密,未见明显异物反应。6周时β-磷酸三钙/聚-L-乳酸材料生物吸收率小于聚-L-乳酸材料,12周后生物吸收率增速加快,同时材料表面出现均匀分布的微孔及裂隙;术后24周内两种材料均未见新生骨爬行替代。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早期降解较聚-L-乳酸材料慢,有利于移植物植入早期的坚强固定;6周后降解加快,24周内未见诱导成骨现象。
王晓刘玉杰陈旭
关键词:生物可吸收材料体内降解诱导成骨
兔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手术全麻效果的实验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动物实验中采用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对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6只,分成A组(48只),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复合麻醉;B组(48只),咪唑安定基础麻醉下,行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均采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麻醉显效时间、首次用药维持时间、第二次维持时间、总维持时间分别为:A组,(7.2±1.5)min,(38.4±4.9)min,(32.7±5.5)min,(70.5±3.8)min;B组,(3.9±1.3)min,(52.3±6.7)min,(43.2±4.1)min,(95.4±2.3)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咪唑安定基础麻醉盐酸氯胺酮与速眠新Ⅱ复合麻醉可有效增强复合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李春宝刘玉杰齐玮王晓陈旭
关键词:咪唑安定盐酸氯胺酮麻醉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3-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遵照医嘱给予术前检查、常规准备,通知禁食、水,术后严格按照股动脉穿刺点护理要求,术肢制动,严密观察造影剂反应及穿刺点情况等护理。通过大量文献检索,采用116篇文献作为依据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包括术前禁食时间、排便训练、术后卧床时间、饮水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造影后48h内发生并发症5例,占5.5%,低于对照组的28例(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葛爱莉周皎娟王晓
关键词:循证护理全脑血管造影住院满意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