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毅
- 作品数:34 被引量:41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黑麂皖-浙分布中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3
- 2008年
- 本文基于黑麂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皖浙分布中心的4个黑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33个个体中有1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序列长度的2·91 %,并由此定义了12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种群中开化种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应予以优先保护;4个种群间尚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但存在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而产生分化的危险。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4个黑麂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具有较为稳定的种群结构(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4个黑麂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
- 程宏毅鲍毅新陈良周襄武胡知渊葛宝明
- 关键词:黑麂线粒体DNA基因流
- 温州湾灵昆岛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8
- 2007年
- 鲍毅新葛宝明郑祥程宏毅胡一中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潮间带多样性
- 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文章从棘胸蛙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棘胸蛙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种质棘胸蛙生理生化差异,简述了棘胸蛙种质创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野生资源调查、人工养殖标准、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学等四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 詹忠根刘悦黄伟素秦钢程宏毅郑荣泉
- 关键词:棘胸蛙种质资源种质创新
- 泰顺县中华穿山甲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 2025年
- 通过构建中华穿山甲在泰顺县的潜在分布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识别影响中华穿山甲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预测泰顺县内中华穿山甲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中华穿山甲的潜在分布预测模型,利用AUC值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分析环境变量的贡献率和重要性排序,并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基于响应曲线分析中华穿山甲的生境偏好,根据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确定泰顺县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结果表明:训练集AUC值为0.838,模型预测结果达到“好”的标准,可信度较高,坡度、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是影响中华穿山甲分布的前三大关键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84.8%;中华穿山甲最适宜的生境条件为:海拔低于600 m、距离居民点和道路超过100 m、距离水源100~800 m、坡度大于30°、南坡及西南坡方向;泰顺县内中华穿山甲的高中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459.5 km^(2),占县域面积的28.5%;中华穿山甲偏好相对封闭、远离人类干扰活动的生境,具体为较低海拔、地形平缓、不受人为干扰的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研究为中华穿山甲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如优先保护高中适宜区域、限制人类活动干扰等,未来可进一步开展穿山甲种群动态监测,了解其实际分布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 刘雷雷余盛武王诗丰章书声章书声
- 关键词:环境因子贡献率
- 浙江金华不同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被引量:50
- 2005年
- 2004年10-11月对金华市市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231只,隶属3门8纲20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尾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不同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在土壤动物研究中,群落复杂性指数(C)比Shannon-Wiener指数(H′)更能体现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且能修正不同类群个体数对多样性的影响。大型土壤动物显示了明显的表聚现象,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群落聚类以及排序的结果显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可以分为6大类:草坪类、草地类、新植草坪类、无草本层的人工林类、有草本层的人工林类和灌木林类。
- 葛宝明程宏毅郑祥孔军苗鲍毅新
- 关键词:大型土壤动物城市绿地多样性群落结构等足目柄眼目
- 夏季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泥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
- 2006年
- 2004年7月对杭州湾南岸慈溪自然滩涂的泥螺种群进行了取样调查,分别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公式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7个样地间泥螺种群密度差异极显著,种群空间格局在局域斑块尺度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造成样地间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泥螺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与滩涂上积水区域呈斑块状分布有关。
- 葛宝明鲍毅新程宏毅郑祥
- 关键词:泥螺种群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被引量:35
- 2007年
- 2005年10-11月对金华市市区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水稻田(P)、菜园(K)、果园(O)、无植被荒地(W)、苗圃(N)、庭院(Y)和草皮绿地(L)7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中取样,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 052只,隶属3门8纲19目.研究发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和双尾目,常见类群为蜘蛛目、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同时,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全K含量和速效K含量与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 鲍毅新程宏毅葛宝明胡知渊方强
- 关键词: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 六种农药对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被引量:2
- 2023年
- 稻-蛙种养是一种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筛选高效低毒农药,优化稻-蛙种养体系,为农药的合理使用与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6种农药对农田常见的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在水温(25±1)℃条件下施毒96 h后,对黑斑侧褶蛙的毒害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阿维菌素、戊唑醇、毒死蜱、氰氟草酯、吡虫啉和噻虫嗪;以稻田常用农药吡虫啉和戊唑醇为实验试剂进行生长毒性实验后发现,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随着这2种农药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缓,表明这2种农药在黑斑侧褶蛙体内有一定的蓄积作用,短时间就可以对蛙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同天数及不同浓度的染毒组都可以激活黑斑侧褶蛙体内的氧化应激机制,低浓度吡虫啉和戊唑醇处理后,黑斑侧褶蛙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升高2种农药浓度,该抑制现象更为显著,机体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引起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交联聚合,产生毒害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稻-蛙综合种养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程宏毅郑善坚程福珍蒋佳佳张招旭田俊策郑荣泉
-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农药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抗氧化系统
- 一种野猪驱赶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猪驱赶装置,涉及到农业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外壁四周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末端为尖锐结构,所述底板顶部外壁一端焊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外壁转动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部焊接有...
- 刘雷雷 余胜武 赖加厚陈敏 王诗丰程宏毅章书声 左奥杰 陈卓 叶文晶
- 圈养穿山甲血液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 2023年
- 为探明人工圈养环境中穿山甲的血液生理生化特征,使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4只成年雄性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7只成年雄性马来穿山甲(M.javanica)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2种圈养穿山甲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参考区间,并评估指标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统计了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体质量、体温及心率等基础临床指标参考值,建立了圈养环境中2种穿山甲18项血液常规指标和15项血清生化指标标准参考区间;中华穿山甲血液中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糖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及磷酸盐浓度7项指标显著高于马来穿山甲(P<0.05).研究初步确立了圈养穿山甲基础临床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区间与特征,为穿山甲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保育繁殖提供科学参考,对这2种珍稀濒危动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谢博文何海健谢纯刚王馨梅李靖戴正宇朱子航郑荣泉程宏毅王艳妮
- 关键词:血液学种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