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乐
-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支疆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胃肠甲状腺外科40名实习医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应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5.00%(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的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
- 秦乐衡怡鑫
- 关键词:胃肠外科临床带教PBL教学实习生满意度
- 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与细胞转导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ECM1基因、C-kit基因和14-3-3R蛋白,还有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Ki-67蛋白、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3(MCM3),抑癌基因如nm23基因。本文就以上分子标记物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秦乐牛建华
- 关键词: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基因蛋白
- 细粒棘球蚴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目前,国内外有关细粒棘球蚴与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报道很少,细粒棘球蚴与干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培养1,2,3 d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与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相比,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细胞增殖上调(P<0.05);(2)Notch-1,Jagged-1,Hes-1的蛋白及mRNA表达: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低于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组高于单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高于特异性抑制剂DAPT组(P<0.05);(3)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这一现象可能为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从而解释细粒棘球蚴感染宿主后如何获得免疫逃逸,甚至可能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打开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梁学奇周慧武杰习羽何家赓秦乐陈雪玲吴向未孙凡牛建华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粒棘球蚴增殖NOTCH信号通路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ⅢB~Ⅳ期进展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单纯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58. 62%,高于对照组的31. 03%(P <0. 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9. 66%,高于对照组的65. 52%(P <0. 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下降、恶心呕吐与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1);2组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CD4+及NK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值得肯定,降低了患者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且此法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家赓袁明木拉提秦乐李永康钟晨刘芳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 MCM3与Ki-67在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探讨MCM3和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M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的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MCM3和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DRT-PCR:MCM3与Ki-67在正常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均有表达。(2)免疫组化:MCM3在正常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表达水平有差异(P<0.001),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正常甲状腺组表达水平有差异(P<0.01 25);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正常甲状腺组中表达尚无差异(P>0.0125),余两两比较表达水平有差异(P<0.0125);MCM3与Ki-67在甲状腺癌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表达水平有差异(P<0.001)。由此可知,MCM3可作为一种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记物,较Ki-67更为可靠,从而为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 秦乐牛建华刘仕琪何家庚徐月阳
- 关键词:KI-67甲状腺癌肿瘤标记
-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肥胖症采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1月该院肥胖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进行治疗,记录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BMI、血糖水平、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在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BMI指数为(41±7)kg/m^2、(37±5)kg/m^2、(33±4)kg/m^2、(30±3)kg/m^2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9个月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为、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清总胆固醇为、甘油三酯指标水平均低于手术治疗前;但术前高密度脂蛋白指标水平(0.97±0.21)mmol/L高于手术后(1.12±0.28)mmol/L、(1.21±0.26)mmol/L、(1.24±0.27)mmol/L、(1.27±0.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应用于肥胖症患者的治疗中有可靠的近期效果,安全性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值得推广。
- 何家赓袁明木拉提秦乐李永康钟晨牛建华
- 关键词:肥胖症近期疗效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27例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
- 牛建华刘仕琪木拉提彭心宇牛少雄习羽何家庚秦乐梁学奇
- 关键词:腹腔镜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
- 文献传递
- 小儿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随机挑选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45例为实验组,45名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理想的治疗方式。
- 秦乐刘辉李永康木拉提
-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
-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27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食管内压力(19.32±4.11)mm Hg,显著高于术前(7.30±1.36)mm Hg(t=-16.407,P=0.000);术后24 h食管pH值9.20±2.15,显著低于术前160.16±50.30(t=16.387,P=0.000)。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27例随访1-24个月(其中7例随访1-6个月,20例随访7-24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可行。
- 牛建华刘仕琪木拉提彭心宇牛少雄习羽何家庚秦乐梁学奇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 MCM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MCM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状腺肿瘤术后新鲜组织标本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和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另选择同期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术中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50例。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CM3蛋白的表达,分析MCM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CM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MCM3蛋白表达也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论:MCM3异常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且MCM3蛋白的表达越高越提示为恶性肿瘤,从中反映MCM3蛋白可作为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物之一。
- 秦乐钟晨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