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卫民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神经炎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面神经...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卒中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炎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磁刺激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脑病
  • 1篇电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况

机构

  • 6篇三明市第一医...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洪卫民
  • 3篇林枫
  • 2篇吴永雄
  • 2篇彭林强
  • 2篇刘玮
  • 1篇林丽芳
  • 1篇郑智慧
  • 1篇郑丽维
  • 1篇李碧霞
  • 1篇邓丽金
  • 1篇姚桂芬
  • 1篇徐枫
  • 1篇林枫

传媒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磁刺激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 TMS)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发病在3 d内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90例,在常规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按是否经过r TMS治疗及真假刺激分为无刺激组、刺激组、假刺激组,随访1年时间,收集临床资料,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析3组的预后。结果刺激组的完全康复率较无刺激组和假刺激组高(P<0.05),完全康复者康复时间较另外2组短均缩短(P<0.01)。结论r TMS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又一个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改善该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林枫彭林强刘玮洪卫民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预后
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SSA评分、FIOS评分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SSA评分、FIO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伴吞咽障碍患者86例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配方案隐匿,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案,研究组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治疗时于患者颈前舌骨附近位点放置电极片并进行固定,仪器参数:刺激频率50Hz,强度0~100mA,强度按耐受度随时改变,每次时间5s,时间间隔10s。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比研究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IOS评分、SS-QOL评分比研究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能辅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吞咽功能和经口摄食能力,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吴宁林枫洪卫民
关键词: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偏瘫吞咽功能
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组,正常HbA_1c组(HbA_1c≤6.3)32例,高HbA_1c组(HbA_1c>6.3)38例。2组患者于入院即时及出院1个月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高HbA_1c组入院及出院1个月NIHS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bA_1c组出院1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正常HbA_1c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近期预后。
洪卫民姚桂芬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脑梗死预后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在抗血小板治疗后受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在抗血小板治疗后受到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CD62P及PAC 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后取得明显的改善,CD62P及PAC 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脑梗死疾病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强的是血小板活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活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复发药物。
洪卫民
关键词:脑梗死抗血小板
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ll麻痹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ll氏麻痹的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Bell麻痹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联合皮质类固醇以及B族维生素、针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及发病至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时间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未使用阿昔洛韦组,保持随访1年时间,收集临床资料。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分析三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统计,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的完全康复率较其余两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未使用阿昔洛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完全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与未使用阿昔洛韦组对比(P〈0.05)。结论 阿昔洛韦是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手段,而早期应用阿昔洛韦(3天内)对良好预后有明确的意义,而推迟应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洪卫民
关键词:预后
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95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和治疗后2周血清钙、镁离子含量,与90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对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其划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三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降低(P<0.01)。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三组之间血清钙、镁离子含量亦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周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较原先有较大回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离子含量降低,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随着病情好转,血清钙、镁离子含量趋于回升。
洪卫民吴永雄徐枫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钙离子
不同频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目前经颅磁刺激(TMS)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在睡眠障碍治疗的应用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治疗频次的国内报道目前较少,本研究重点在对国内目前常见的1日1次和1日2次治疗的效果做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神经内科门诊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药物治疗、r TMS治疗每日1次组和每日2次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二日以及1个月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频次的TMS治疗在不良反应、起效时间、PSQ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研究中TMS起效较药物缓慢,但PSQI指数在1个月时回升不明显。结论增加TMS治疗次数可能是不必要的,但TMS可能比药物有更好的后继效应。
林枫彭林强洪卫民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频次失眠症药物治疗
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训练、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结果预期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结果预期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简表(SSEE)、运动结果预期简表(SOEE)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270名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55份,有效回收率94.44%。根据“每周参与大于20 min的康复训练”的次数分为康复训练组150例和无康复训练组105例。与无康复训练组比较,康复训练组SS-QOL评分在总分、语言、活动能力、上肢功能、视力维度上和SSE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对生活质量总效应为12.812(P<0.05),运动自我效能中介效应为2.647(P<0.05),运动结果预期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康复训练比例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结果预期均处于较低水平,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运动自我效能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脑卒中住院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智慧洪卫民杨梅林郑丽维邓丽金黄钰峰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
Bell's麻痹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电生理指标评估Bell's麻痹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使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06∽2014-12间Bell's麻痹患者68例,经过规范治疗,随访1年时间,收集临床资料,记录面神经功能分级并两次进行电生理测试,最终按性别、患病左右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肌电图神经传导运动波幅、复合运动动作电位(CMAP)波形下面积,及针极肌电图结果,瞬目反射分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性别、患病侧别、电生理检查中神经传导的运动波幅变化对预后判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患病后开始治疗的时间、首次针极肌电图是否异常和神经传导CAMP面积对预后的判断等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发病年龄、治疗开始的时间,以及电生理检查中的首次针肌电图是否异常,神经传导CMAP面积是否〈25%对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价值。
林枫洪卫民刘玮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炎预后年龄肌电图
卡马西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状况、疼痛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状况、疼痛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使用卡马西平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可有效平复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临床疗效确切。
董海燕洪卫民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心理状况疼痛状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