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语言文字
  • 19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翻译
  • 10篇教育
  • 9篇隐喻
  • 8篇庄子
  • 7篇英译
  • 7篇哲学
  • 5篇译本
  • 5篇转喻
  • 5篇文化
  • 4篇道家
  • 4篇语言
  • 4篇高等教育
  • 4篇《庄子》
  • 3篇多模态
  • 3篇言语行为
  • 3篇意象
  • 3篇英译本
  • 3篇英语
  • 3篇语篇
  • 3篇语义

机构

  • 65篇广西大学
  • 3篇英国赫尔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冰岛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特拉维夫大学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新加坡管理大...
  • 1篇德岛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 1篇纽约城市大学
  • 1篇加拿大女王大...

作者

  • 65篇梁燕华
  • 3篇王小平
  • 2篇杨露
  • 1篇龙梅芬
  • 1篇谭春梅
  • 1篇叶萍
  • 1篇张政
  • 1篇李佳
  • 1篇余立祥
  • 1篇胡杨
  • 1篇徐佳

传媒

  • 2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高教论坛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现代语言学
  • 1篇外语界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作家
  • 1篇语文建设
  • 1篇领导科学
  • 1篇现代外语
  • 1篇黑河学刊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外语与翻译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事件“路径”单位语义范畴的隐转喻研究——以介词over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Talmy运动事件框架理论,对介词over编码空间运动和隐喻运动事件"路径"单位能力及其认知机制进行考察,以深化对"路径"单位语义范畴的识解。研究表明:介词编码"路径"单位并非单一概念,而是图式概念;介词over编码"路径"单位本质为路径图式,可表征不同维度,即零维(点)、一维(线)、二维(面);其编码"路径"单位认知机制为转喻,即在空间运动事件中,路径图式部分-整体转喻机制为over从不同维度语义范畴编码"路径"单位提供理据,部分-部分转喻为不同维度"路径"单位语义自然识解提供概念可及;在隐喻运动事件中该转喻机制则需以隐喻投射为前提。
杨露梁燕华
关键词:语义范畴OVER
文化记忆视域下的海外汉学回译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回译是一种以译文为翻译对象的逆向翻译过程,属于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对海外汉学回译的本质、记忆复原程度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海外汉学本质是一种符号媒介和文化记忆双重转换的过程;时空迁移过程中文化记忆流变会导致记忆再现、记忆残缺和记忆消亡三种不同程度的回译效果。符号媒介转换能力、中华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记忆再生产能力是影响海外汉学回译的主要因素。文化记忆视域下海外汉学回译的探讨可为我国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提升中华文化价值,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身份建构。
梁燕华
关键词:文化记忆海外汉学回译
论老庄的原始性
2018年
在《庄子》一书的众多声音中,有两种声音最为引人注目。第一种声音来自被认为是"内篇"作者的庄周。在他的文章中,可以读到大量与《庄子》有关的思想:自由和自然、从容面对生死、人类经验的相对性、公共生活形形色色的陷阱等。内篇的写作风格和精辟思想为书中其他部分所无法比拟。另一种声音隐藏在"外篇"中,来自文本研究学者一直关注的一位写作者(1)。
哈戈普.萨尔基锡安梁燕华
关键词:《庄子》公共生活写作风格声音
认知参照视阈下文化回译中翻译研究——以Moment in Peking及张振玉译本中隐转喻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以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及张振玉版回译本中隐喻和转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参照点视角对Moment in Peking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基于认知参照点,可以进一步推导出文化回译认知参照隐喻模型和文化回译认知参照转喻模型;Moment in Peking及张振玉版回译本的对比中存在替译模式、省译模式、增译模式三种翻译模式;文化回译小说中有关自然风景、日常生活、文化习俗等隐转喻翻译存在一定差别。研究从认知层面对翻译的文学性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为文化回译小说翻译及鉴赏提供新视角,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为宣传当代文化并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间相互交流提供可行性建议。
陈钰曦梁燕华
关键词:隐喻翻译
地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梁燕华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英语实用能力
认知互动关照下壮族民间叙事长诗情感隐喻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情感作为人类最普遍的体验,其抽象复杂性需借助概念化隐喻得以表征。壮族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民间叙事长诗中蕴含的情感隐喻是展示壮族人民情感表达的活化石。本文结合认知互动理论分析壮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情感隐喻,发现叙事长诗中蕴含着丰富生动的情感隐喻,其源域选择极具民族特色;基于人的情感体验性,认知互动模式集语义冲突、映射和概念整合为一体,能够深入揭示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认知互动视角分析壮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情感隐喻,不仅能够使情感隐喻研究延伸至民族语言范围,而且有利于宣传和保护壮族传统文化,推动壮族文化发展。
宋琪梁燕华
关键词:认知互动情感隐喻
言语行为含意与转喻模式构建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Panther和Thornburg等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和语用推理提供了新视角。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言语交际中会话者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及推理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转喻是语用推理成功的"给养",事态场境的各部分都可以转喻性地代替或指向整个事态场境;不同事态场境部分具有不同程度转喻连接力度;转喻连接力度的强弱可造成会话者对言语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完全理解、部分理解和误解。
梁燕华陈珍玉
关键词:言语行为转喻语用推理认知语言学
唐宋诗词色彩意象及英译研究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它犹如一颗晶莹的珍珠,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唐宋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隽永的画意,凝练的思想和巧妙的构思而获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借助于色彩唐宋诗...
梁燕华
关键词:唐宋诗词色彩意象审美原则
文献传递
互鉴·对话·包容——首届国别与区域(东盟)研究高峰论坛综述
2021年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广度和深度远超昔日,构建中国-东盟双边命运共同体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力点。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国别与区域(东盟)研究高峰论坛”于2021年5月15-16日在广西大学拉开帷幕。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教育咨询机构、对外友好交流组织和政府机构等的129名专家学者、博硕士生参会,共谋国别与区域学科发展大计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之道。
梁燕华
关键词:国家战略需求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别
创造意义:存在虚无主义的道家回应
2016年
一、形而上学虚无主义和存在虚无主义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无论我们持有何种观点,唯一确凿无疑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命注定短暂而有限。今天,笃信某种形式来世的观念依旧大行其道。虽然相信来世并不会延续人的生命,但一般来说此类信仰内容会对信仰者对待生命态度及其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不过。
戈尔.西尔森梁燕华
关键词:自我意识寓言故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