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微

作品数:18 被引量:33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重症
  • 4篇重症患者
  • 4篇超声
  • 3篇休克
  • 3篇乳酸
  • 3篇通气
  • 3篇降钙素
  • 3篇降钙素原
  • 2篇代谢
  • 2篇代谢性
  • 2篇代谢性酸中毒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中毒
  • 2篇乳酸血症
  • 2篇酸碱
  • 2篇酸碱平衡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市平谷区...

作者

  • 18篇杜微
  • 14篇刘大为
  • 10篇王小亭
  • 9篇石岩
  • 9篇刘晔
  • 7篇芮曦
  • 5篇张宏民
  • 5篇柴文昭
  • 5篇隆云
  • 5篇周翔
  • 4篇何怀武
  • 3篇丁欣
  • 3篇赵华
  • 3篇汤铂
  • 2篇王春鲜
  • 2篇张青
  • 1篇王瑶
  • 1篇尹万红
  • 1篇陈焕
  • 1篇王郝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振荡通气在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杜微刘大为石岩王小亭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
系列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肺部感染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系列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指导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单中心观察研究,我院ICU中需要机械通气的肺部感染患者在24 h内入选。分别在24、72 h,第7天和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PCT。按《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并分为有效组(n=48)与失败组(n=25),比较两组间PCT的变化规律。结果 73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60.7±19.8)岁。治疗后72 h早期疗效评估时,两组PCT变化率分别为(34.1±14.6)%和(1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PCT值分别为(2.25±0.95)μg/L和(3.59±1.17)μg/L(P=0.045)。就预测疗效的单一指标而言,72 h PCT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P=0.002),优于临床肺感染评分(CPIS)(AUC=0.688)、PCT值、体温及白细胞计数(P均>0.05)。72 h的PCT变化率(下降>31.7%)联合CPIS(<6分)的AUC为0.931,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91.7%。结论系列监测PCT有助于指导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评价,特别是72 hPCT变化率能早期预测疗效,联合CPIS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石岩徐英春芮曦杜微刘晔王瑶
关键词:降钙素原肺部感染疗效评价
降钙素原变化率在重症细菌性肺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率在指导重症细菌性肺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ICU中收治的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人选65例,平均年龄(62±16)岁。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5例,院内获得性肺炎32例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8例。入选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7.9±1.8;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14.5±5.3。有效组44例,失败组21例。在人选时、72h、第7天、治疗结束时测定血清PCT水平。治疗结束后5d内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完成疗效评估,分为有效(包括治愈及改善)和失败。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选、72h、第7天和治疗结束时的PCT及72hPCT变化率依次为(3.83±2.18)比(4.23±2.64)μg/L(t=1.249,P=0.387)、(2.44±1.05)比(3.48±1.75)μg/L(t=-1.959,P=0.045)、(1.15±0.87)比(3.41±1.58)μg/L(t=-2.904,P=0.006)、(0.51±0.17)比(2.63±1.08)μg/L(t=-3.772,P=0.000)及(32.5±12.4)%vs(14.5±7.1)%(t=-2.376,P=0.009)。72hPCT变化率预测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P=0.002),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72hPCT绝对值预测疗效的AUC依次为0.575,0.543,0.521,0.597(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72hPCT变化率〈30.8%(OR15.2,95%CI3.3-21.7,P=0.01)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CT变化率(下降〉30.8%)联合CPIS(〈6分)预测疗效的AUC为0.910,敏感度85.2%,特异度92.5%。结论72hPCT变化率可指导重症细菌性肺炎早期治疗效果评估,联合CPIS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石岩徐英春芮曦杜微王瑶刘晔
关键词:肺炎细菌性降钙素蛋白质前体
高频振荡通气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自1972年Lunkenheimer等发现高频振荡通气(HFOV)可以保证气体有效交换以来,此后针对其机制、通气策略、设备改良、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近20年,HFOV在新生儿科的广泛应用^[1],大大增加了医师对HFOV临床应用的信心,使得越来越多成人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在常频机械通气(CV)失败以后采用HFOV。
杜微刘大为石岩王小亭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
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互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性,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回顾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个月间所有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人选标准为患者同时抽取的一份动脉血标本同时送检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血清白蛋白检查,其中血气分析结果中乳酸升高,满足高乳酸血症标准(Lac≥mmol/L)的结果。结果在这一乳酸升高(Lac92)的人群中用传统方法判断代酸,代酸发生率33.9%,用Stewart’s方法判断代酸,代酸发生率为56.0%。但该组人群血清pH值不具有典型酸血症的特点(7.42±0.07),存活组中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为(33.6±17.9)%,死亡组中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为(42.1±18.5)%,P=0.008;存活组中SIG占代酸百分比为(28.6±23.5)%,死亡组中SIG占代酸的百分比(44.9±23.0)%,P=0.000。结论在ICU乳酸升高的人群中,乳酸并不是引起代酸的主要成分,乳酸和SIG共同组成代酸的主要组分,但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和SIG占代酸的百分比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佳,这两个指标也许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信息。
杜微刘大为石岩隆云芮曦王小亭
关键词:酸中毒酸碱平衡预后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1
2014年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超声管理(PCUM)方案在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突发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在常规诊疗的同时应用PCUM方案初步判断病因,记录初始判断病因时间、初始正确治疗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初始诊断正确率,采用ROC曲线判断PCUM方案对主要病因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12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呼吸困难者68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18例,呼吸困难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43例.PCUM方案对患者病因的初步诊断时间为(15 ±6) min,确定诊断时间(65±16) min,初始诊断正确率93.0%,采用初始正确治疗时间为(34±14) min.PCUM方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3.6%;对急性肺水肿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2.7%;对分布性休克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3.6%.结论 对ICU突发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症患者,PCUM方案对病因的初步判断需时较短,诊断准确率较高,采用初始正确治疗的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但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王小亭赵华刘大为张宏民杜微柴文昭张青晁彦公尹万红张丽娜王春鲜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被引量:41
2012年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联合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cvO2)能否更好的指导休克复苏治疗。方法研究入选93例感染性休克、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合并隐匿性休克的患者。复苏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复苏,所有患者于6h复苏结束后同时抽取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进行组织灌注指标的评价,评价△PCO2和反应组织灌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PCO2和反应流量指标的相关性,并且根据6h结束时ScvO2和△PCO2分组,比较组间6h乳酸清除率,另外将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和手术后组2个亚组,比较组间6h乳酸清除率。结果△PCO2和反应组织灌注的指标没有相关性,△PCO2和反应流量的指标有部分相关性。组间6h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和手术后组2个亚组,分别根据6h后ScvO2和△PCO2分组,组间6h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所有患者群、感染性休克组、手术后组患者ScvO2〉70%组内,根据△PCO2达标与否分组,6h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患者群、感染性休克组患者△PCO2〈6mmHg组内,根据ScvO2达标与否分组,6h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8,P=0.049)。结论△PCO2联合ScvO2可以共同作为休克复苏的目标,两者都达标组的乳酸清除率最高。联合△PCO2和ScvO2指导休克复苏,可以避免ScvO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复苏的对于休克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杜微刘大为隆云王小亭柴文昭周翔芮曦
关键词:血气监测分压乳酸
Frank-Starling曲线与容量管理被引量:11
2015年
Frank-Starling定律是指静脉回心血量提供给心脏前负荷的多少决定心脏每搏输出量。影响曲线的因素包括心室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后负荷、体位因素、体温等。从生理学角度Frank-Starling曲线和静脉回流曲线相对位置决定患者有无容量反应性。在临床中,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是否在曲线的上升支的方法包括容量负荷试验、基于心肺相互关系理论衍生参数,和自体模拟输液等方法。容量管理的流程是基于Frank-Starling曲线内涵而衍生的容量复苏的"金三角",该方法使复苏效果最大化,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容量过负荷导致的副反应。
杜微刘大为
关键词:容量反应性心血管生理
感染性休克的机制研究及血流动力学治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刘大为王小亭隆云柴文昭周翔张宏民杜微何怀武崔娜王郝张青汤铂丁欣赵华
感染性休克,作为分布性休克的典型表现,已经成为所有类型休克共同通路,有着很高发病率。虽然国际上开展了“拯救严重感染运动”,但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然高达30-50%。由此,感染性休克已经成为威胁病人生命的重大问题。项目组致力...
关键词: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方案对重症患者肺实变和肺不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1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方案(BLUE方案)对重症患者肺实变和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同时行床旁胸部X线、CT检查及BLUE方案、改良BLUE方案检查患者肺实变、肺不张情况,并与床旁胸部X线和CT对比,同时比较改良BLUE方案与BLUE方案评价肺实变与肺不张的差异。结果最终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胸部CT发现70例(89.7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实变、肺不张。床旁胸部X线诊断肺实变、肺不张的敏感性为31.29%,特异性为75.00%,诊断准确率为38.46%。改良BLUE方案发现68例患者存在肺实变、肺不张,诊断肺实变、肺不张的敏感性为95.71%,特异性为87.50%,诊断准确率为94.87%,与胸部cT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UE方案发现48例患者存在肺实变、肺不张,诊断敏感性为65.71%,特异性为75.00%,诊断准确率为66.67%。BLUE方案未发现的肺实变、肺不张,胸部CT证实肺实变、肺不张部位主要位于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论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肺实变、肺不张发生率高,改良BLUE方案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肺实变、肺不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由于其具有即时、床旁、无创、可重复的优越性,将成为床旁评价重症患者肺实变、肺不张的首选的、重要的安全检查手段。
王小亭刘大为张宏民何怀武刘晔柴文昭杜微
关键词:超声检查肺不张肺实变危重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