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
- 作品数:2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懒寻旧梦录》的叙事策略及其心理动机
- 2019年
- 《懒寻旧梦录》是夏衍重要的回忆录自传,其以"自我"为轴心观照世界的叙事实际上就是夏衍从自我主体视角出发对历史的另一种阐述。通过对《懒寻旧梦录》和夏衍他传的对比,考察夏衍回忆录的叙事策略,旨在透视其背后隐含的从政治文化视角进行自我重构的心理动机。
- 宋娜李致
- 新世纪剧坛的“跨界写作”被引量:1
- 2020年
- “跨界写作”是新世纪剧坛缓解“文本缺失”危机,实现自我救赎的重要“突破点”。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翻译的学者,熟谙剧场艺术的小说家和诗人,以及从事戏剧院团排演工作的导演和演员是“跨界写作”中的主力“外援”。“跨界写作”浪潮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经典改编、故事叙述与空间调度等不同层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外援”职业化趋向与“新作”改编类问题也同时凸显。“外援”唯有重塑剧作家的主体性,“新作”方可以文化的深度与灵魂的重力为新世纪剧场营造真正的未来。
- 李致宋宇
- 二十年代中国话剧与唯美主义戏剧关系——围绕王尔德戏剧二十年代的翻译与演出所作分析
- 论文对王尔德戏剧在二十年中国的翻译和演出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唯美主义对于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王尔德戏剧演出被纳入到了中国的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中来,戏剧中的唯美主义特质在演出中被经常性的消解,从而完成了唯美主义...
- 李致
- 关键词:唯美主义价值体系文学创作
- 文献传递
- 书写名记者成长之历史画卷——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
- 2004年
- 李致
- 关键词:书评新闻写作
- 《狼图腾》的“国民性”反思与文化隐喻被引量:3
- 2015年
- 电影《狼图腾》热映,将曾一度热销的小说《狼图腾》(以下简称《狼》)再次带回读者视野。《狼》的流行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文化事件,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而成为文化表征,我们有必要将《狼》当作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进行解码。《狼》在"国民性"改造主题线上隐含着一种文化超越。小说作者试图重构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以超越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构成的霸权地位,但最终陷入了和他的前辈作家一样的文化困境。
- 李致
- 关键词:《狼图腾》文化隐喻小说作者《狼》文化事件
- 二十年代中国话剧与唯美主义戏剧关系再辨——围绕王尔德戏剧在二十年代的翻译与演出所作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十九世纪著名的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和理论家奥斯卡·王尔德,一生有9部剧本问世:《民意党人维拉》、《帕多瓦公爵夫人》、《莎乐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一个理想的丈夫》、《认真的重要》、《圣妓或珠光宝气的女人》。此外,还包括一个没有完成的剧作《佛罗伦萨的悲剧》。王尔德作品最早进入中国应该是在1909年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中收入、由周作人翻译的童话《快乐王子》(周译为《安乐王子》),
- 李致孙胜存
- 关键词:唯美主义中国话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翻译《域外小说集》
- “五四”乡土小说肇始新论
- 2002年
- 对“五四”乡土小说兴起原因的研究 ,一般只注意从作者和他们所处时代文化背景及文艺风气这一角度着手 ,读者作用的研究成了盲区 ,而且对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论述也仅局限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深入生活 ,未免有些狭隘。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应是包括各种思潮和艺术主张在内的整个文坛的发展趋势 ,那么“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怎样顺应这一趋势 ?读者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崛起“五四”
- 李致
- 关键词:乡土小说
- 关于《诗歌之敌》注释的一点补充与商榷
- 2016年
- 《诗歌之敌》是《集外集拾遗》中的一篇文章,收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下简称新版《全集》)第7卷。众所周知,人文社2005年版《全集》是在1981年版《全集》的基础上,增收佚文、佚信、原信100多封,收入鲁迅为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约10万字,修改、新增注释2000多条,因此内容更全面,文中的注释更客观准确。
- 李致
- 关键词:注释诗歌《鲁迅全集》佚文
- 论《狼图腾》的“嫁接性”叙事被引量:1
- 2014年
- 《狼图腾》在叙事方面的创造力首先表现为作者所采用的"嫁接性"叙事文体。小说主体叙事和"理性探掘"两部分相得益彰,其叙事理念在小说叙事主体部分通过"狼性性格"得以塑造,而在"理性探掘"部分以思辨的方式得以强化。诗和议论结合的叙事策略使小说寓理于情,在情理交融中完成作者对"狼图腾"精神的塑造和烘托,有助于作者引导和掌控读者对小说叙事理念的接纳。
- 李致
- 关键词:《狼图腾》叙事策略
- 诚与爱的零度审视:《伤逝》的另一种解读
- 2002年
- 本文认为《伤逝》的内涵是双层否定 ,我们既要从显在的层面读解出小说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否定 ,更应将《伤逝》置于“国民性”的天平上衡量 ,透过“诚与爱”的地平线 ,从隐含的层面进入文本 ,发现作品还有对“缺乏诚与爱”和怯懦虚伪等的国民劣性的隐性的深沉否定。《伤逝》实质上就是鲁迅构建的双重否定的忏悔迷宫。忏悔只是构成反讽的一种手段 ,并在效果上形成“陌生化”。
- 李致
- 关键词:反讽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