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松苗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庄子
  • 3篇仁爱
  • 3篇主义
  • 3篇孔子
  • 2篇意蕴
  • 2篇运思
  • 2篇哲学
  • 2篇三重意蕴
  • 2篇思政
  • 2篇坛经
  • 2篇仁爱思想
  • 2篇论语
  • 2篇逻辑
  • 2篇经济学哲学
  • 2篇课程
  • 2篇共产主义
  • 2篇《论语》
  • 2篇《坛经》
  • 2篇《庄子》
  • 2篇《1844年...

机构

  • 14篇运城学院
  • 9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省社会科...

作者

  • 18篇朱松苗
  • 1篇侯晓斌
  • 1篇阴慧芳

传媒

  • 4篇运城学院学报
  • 3篇学术交流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典阅读、理性建构与“课程思政”建设——以“理想”概念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他不仅要有专业的“课程”素养,而且要有透彻的“思政”素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性建构能力和思想比较能力。例如《文学概论》课程中的“理想”概念,如果我们要让它真正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避免成为空洞、单薄的口号,就需要对它进行符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理性分析,解决诸如何谓理想、为何有理想、有哪些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内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将共产主义理想与其他形态的“理想”相比较,由此也水到渠成地回答了为什么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高理想,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原因,从而让思政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之中。
朱松苗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与边界被引量:9
2020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而且是新时代中国本科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基本面向,因为它既是向教育的育人本质的回归,也是向其育人方法的回归。“以学生为中心”指的是以学生的学习、学好和学成为中心。在师与生、教与学、教与育的关系中,它强调后者,而容易忽视前者,所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注意其限度和边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改革应该回归国情,尊重历史;教育应该回归常识,尊重规律;师生应该回归本分,彼此互重。
阴慧芳朱松苗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的"悟"的过程。这样理解的"自心是佛"是对佛的真相的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的看法。
朱松苗侯晓斌
关键词:佛心
从《论语》看孔子的环境美思想被引量:1
2010年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朱松苗
关键词:《论语》环境美中庸仁爱
论《论语》中的自由思想被引量:1
2015年
自由就其本性而言是让存在,即让存在者如其所是。《论语》中的自由表现为:它让人"如仁者所是(生成、显现)",这是通过"克己"和不断的学、思、习以至于爱而完成的。但《论语》在使人成为"成人"的同时,又对其造成了新的遮蔽,所以自由表现为不断去蔽和显现的过程,自由是不断生成的,这既表现在"仁者"的生成上,也表现在"人"的生成上。
朱松苗
关键词:《论语》克己成人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的“课程思政”——以马克思“劳动”概念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懂“课程”,而且要明“思政”,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启发人心、温暖人心,而不是远离人心甚至背离人心;才能让“课程”因“思政”而锦上添花,让“思政”因“课程”而鲜活生动,两相促进、相向而行。为此,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洞察其真理和精髓,而这又建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学习。例如“劳动”概念,如果不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内涵和意义,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劳动创造了美”“文学起源于劳动”等命题,或者说这些命题的完整内涵和丰富意义就无法向我们敞开,而“课程思政”也将无从谈起。
朱松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
论庄子之情被引量:1
2011年
庄子之情是复杂的。他首先表现为无情,即无虚情、无私情、无偏情;但庄子又不是真无情,他追求真情与至情;也正因为真情与至情,使得庄子在无情的现实中痛苦不堪,结果是庄子以理化情,再次强调无情;但是这里的无情最终指向的却还是情———如何摆脱痛苦,获得"至乐",所以道是有情却无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朱松苗
关键词:庄子
仁爱思想的反对者还是完善者——论庄子的“不仁”思想
2021年
与其说庄子是孔子仁爱思想的反对者,不如说他是其补充完善者,是真正仁爱思想的守护者和实现者。庄子的“不仁”有三层含义:一是形而下的人的“不仁”,即否定和超越“仁”,人一方面要否定孔子的差等之爱、主观之爱以及由之而产生的虚伪之爱,另一方面要忘(超越)自然之爱;二是形而上的道的“不仁”,这在于道的本性不是仁,而是“不仁”,即淡漠,道在淡漠中保持统一、远离分裂、成为自身,人的“不仁”源于道的“不仁”;三是“不仁”的自我否定,庄子反对任何形式的人为,既反对人们追求仁,也反对人们追求“不仁”。基于此,庄子之仁不是表现为世俗之爱,而是表现为“让”,让万物成为自身,让本源的世界归于自身,光明而宁静,统一而完整,万物游于其中,生生不息。
朱松苗
关键词:庄子不仁仁爱孔子
孔子的仁爱思想——兼与基督之爱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爱是中西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人物孔子那里,爱又是如何存在的呢?孔子之爱蕴涵于他的仁学思想之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爱父(母)兄、爱他人(爱万物)、爱自己,与基督之爱相比,他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人性之爱和理性之爱。
朱松苗
从“森林”意象看《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命名之思考
2008年
意象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森林"意象在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几米的<森林游唱><森林里的秘密>等.文章试图从"森林"意所蕴涵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家园与回归,迷茫与困惑,生机与希望.理想与自然--逐一去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的内容,从而探寻出"森林"意象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深层原因.
朱松苗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家园迷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