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涛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六十年来中国的土耳其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60年来中国学界对土耳其作了一些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这段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重新评价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到总结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进而到研究军人干政、库尔德问题、伊斯兰复兴,以及中土关系等重要问题,中国的土耳其研究取得了不小进步。但整体上仍很薄弱,资料缺乏,译介迟滞,原创性不足。
- 昝涛
- 在布哈拉与“幸福门”之间--十六至十九世纪中亚穆斯林朝觐与丝绸之路西段的耦合被引量:1
- 2021年
- 一般认为,在大航海之后,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就逐渐衰落了。也有学者通过对毛皮之路、茶叶之路以及欧亚大陆南北商贸路线的研究,力图纠正这种衰落论。实际上,衰落首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航海之后的世界,随着白银在全世界的流通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的确使得大宗海洋贸易更加有利可图。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陆上丝绸之路的全面衰落。16—19世纪中亚穆斯林从中亚经伊斯坦布尔的朝觐之路,应该被视为丝绸之路西段的一部分。朝觐不只是宗教功课,也同时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贸易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考察穆斯林的朝觐之路也可以扩大我们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认知。
- 昝涛
- 关键词:朝觐丝绸之路
- 商业文明、世界知识与海洋秩序:反思多维视野下的马嘎尔尼使华事件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关于18世纪末的马嘎尔尼使华事件,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这其中较新也影响较大的是何伟亚所著《怀柔远人》一书(以下简称《怀》书),围绕该书尤其是它所运用的后现代史学研究路径问题,在学术史上也曾发生过热烈的讨论。本文在回顾以往学界相关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检讨后现代史学研究路径的相关问题。笔者无意否定何伟亚的研究,甚至认为《怀》书对我们认识乾隆末期的中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毋宁说,笔者希望强调多视角讨论马嘎尔尼使华事件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本文提倡向比较文明研究路径的回归。同时,虽然何氏的研究采纳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路径和叙事风格,但其视角仍然是精英主义的,关注的议题仍是以国家和皇权为中心的,其对马嘎尔尼留下的文本所采取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图式,使他过多关注了文本的宏大叙事与权力结构的问题,相对忽视了文本/表述与事实/现实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何氏仅从内亚史的视角强调“清帝国”的复杂性,而不是中国文明的多元性。本文最后力图以马嘎尔尼文本中的例子来反思“本质意义上的中国”这一问题。
- 昝涛
- 关键词:马嘎尔尼后现代主义中国历史
- “一带一路”给我们的智识挑战被引量:7
- 2015年
-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与战略的提出,对我们当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地区国别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我们智识的持续性的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我们很少有较为系统的关于周边国家研究的学术积累。这个原因并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来,
- 昝涛
- 关键词:学术积累持续性学术研究中国问题专家蓝色文明学术梯队
- 罗荣渠先生的思想遗产与图书馆的现代化被引量:1
- 2022年
-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罗荣渠教授是改革开放后较早的、也是系统地研究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学者和思想家。在当代背景下,回顾和总结罗荣渠先生的思想遗产,对理解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罗先生也曾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过独到的思考,对于我们探讨图书馆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启示。
- 昝涛
- 关键词:图书馆
- 奥斯曼、伊斯兰还是土耳其?——浅析土耳其独立运动的革命话语问题被引量:3
- 2012年
- 土耳其革命史把1919~1923年间在安纳托利亚发生的革命斗争定性为一场为了建立土耳其共和国而进行的民族独立运动。这种革命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史观忽略了当时历史情形的复杂性,带有很强的革命目的论色彩。在安纳托利亚的革命阵营中,存在着对奥斯曼王朝、伊斯兰教或土耳其民族等不同身份的忠诚,以及对所有这些忠诚的混合;更多人是忠于苏丹-哈里发的,并非一开始就有建立独立的土耳其国家的明确目标。以凯末尔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为了其革命目的和统一战线的需要,不得不暂时与强大的保守势力妥协。
- 昝涛
- 关键词:民族运动
- 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精神联系:历史与想象
- 2017年
- 土耳其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中国进行着彼此的形象建构,留下了宝贵的丝路遗产。尽管中国和土耳其也曾因为文明、技术和地理的因素而远离彼此,但中土双方的交往历史对当前中土认知互构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土耳其将成为中国重要的伙伴国家。
- 昝涛
- 关键词:中土关系一带一路
- 试论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的“逆流”
- 2003年
- “逆流”是战后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生既是美国占领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日本保守政治家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把握与参与的结果,体现了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传统。“逆流”客观上符合了战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对于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昝涛
- 关键词:日本政治论战民主化日本社会保守主义
- 土耳其、“欧亚主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则思想史的侧记
- 2015年
- 去年底,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一个中俄两国青年学者的培训班,其间,让我讲了一个题目,叫“土耳其与欧亚主义”。确切地说,“欧亚主义”这个概念与土耳其的关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进我的视野的。不过,当时我主要还是从“新奥斯曼主义”与“泛突厥主义”这两个角度来讲土耳其的国家定位,认为“新奥斯曼主义”是当代土耳其对外战略的支柱之一;对所谓的“欧亚主义”只能说是有一些模糊的感觉。
- 昝涛
- 关键词:欧亚主义丝绸之路思想史经济带侧记泛突厥主义
- 民主伊朗的伊斯兰属性被引量:1
- 2010年
- 托克维尔说过:"革命总是造就出更为强大的国家。"纵观20世纪伊朗的历史,"革命"无疑是一个重要主题。1920年代,哥萨克军官出身的礼萨汗发动政变,革了恺加王朝的命;1960年代,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发动"白色革命",实行了一系列"大跃进"式的现代化改革,把相对稳定的伊朗传统社会结构搞了个"天地翻覆";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延续至今的"伊斯兰共和国"。对于观察和分析今天的伊朗来说,伊斯兰革命是最重要的切入点。
- 昝涛
- 关键词:伊斯兰革命霍梅尼巴列维王朝改革派民主政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