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
- 作品数:45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之一的肺癌三例被引量:1
- 1999年
- 张永强许佩珉
- 关键词:肺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首发症
-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9例实体瘤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了解干细胞动员、采集时机、骨髓恢复时间等问题。方法 :9例经病理确诊的高危乳腺癌、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在经不同程度的化疗后 ,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结果 :经追踪 7个月 ,9例全部生存 ,7例无病生存。当回输的单个核细胞 (MNC)大于 1.5× 10 8/kg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或等于 0 .5× 10 9/L和血小板大于或等于 2 0× 10 9/L所需的天数分别为 9天和 9.4天 ,无 1例出现骨髓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 :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乳腺癌、淋巴瘤及小细胞肺癌这类肿瘤疗效好 ,且较安全 ,而骨髓恢复的快慢似和回输的单个核细胞的量有关 ,和年龄无关 ,但由于本文病例数较少 ,且追踪时间相对较短 。
- 程刚衣林伍建宇张永强周美珍
- 关键词:实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药物疗法
- miRNA在实体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与信使RNA(mRNA)完全或不完全配对结合,调控靶mRNA的翻译或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早期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紊乱。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miRNA与实体肿瘤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miRNA在早期肿瘤筛查、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通过探索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相关的miRNA,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主要就近几年miRNA在实体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鑫苗张永强
- 关键词:微小RNA肿瘤耐药肿瘤治疗
- 一种给药泵及其导管的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给药泵及其导管的固定装置,针对现有的硅胶管道不能收缩,仍会有部分管道弯曲再体内,现有的固定装置多数是通过线进行捆扎,进而会出现固定不牢、易滑脱等现象,使得患者体内不舒服的问题,现...
- 李超丁丽许焱张永强
- 国产紫杉醇治疗4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评价国产紫杉醇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40例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睾丸癌及恶性胸腺瘤患者 ,应用紫杉醇单药及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比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有 14例达PR ,有效率为 35 %。其中单药治疗 12例 ,9例达PR。主要的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脱发。结论 :国产紫杉醇抗肿瘤谱较广 ,治疗晚期肺癌、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食道癌有一定的疗效 ,毒副反应多为Ⅰ—Ⅱ度 ,为可逆性的 。
- 周美珍张永强李文举衣林许佩珉
- 关键词:紫杉醇恶性肿瘤中晚期药物疗法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Ⅳ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4
- 2018年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前瞻性的Ⅳ期临床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随机对照研究,第1个周期试验组预防性使用受试药物PEG-rhG-CSF,对照组预防性使用对照药物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之后3个周期两组均使用PEG-rhG-CSF。第二部分为单臂研究,第1个化疗周期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后续的每个化疗周期均使用PEG-rhG-CSF。
结果随机对照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周期中Ⅳ度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48%和35.58%,PEG-rhG-CSF与rhG-CSF疗效相当(P=0.527 6)。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个化疗周期Ⅳ度ANC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为(2.22±1.58)d和(3.00±1.5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6),PEG-rhG-CSF优于rhG-CSF。单臂研究中,患者在筛选期Ⅳ度ANC的发生率为57.76%,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Ⅳ度ANC的发生率分别为16.35%、10.00%、8.57%。筛选周期FN发生率为7.45%,使用PEG-rhG-CSF后第1~3化疗周期FN的发生率分别为1.27%、0.24%、0.29%。本研究共有30例PEG-rhG-CSF药物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发生率为2.8%。
结论固定剂量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患者在多周期化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良好。
- 江泽飞许凤锐樊菁李宝江高晋南胡继卫王晓稼张永强王建红粟飞刘强刘荫华王殊王永胜欧阳取长胡冰孙国平张燕臧爱民范培芝吴昌平刘健张宏伟王嵬胡夕春唐利立张静鲍扬漪耿翠芝孙强张锋殷咏梅蒋宏传安永辉
- 关键词: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 2020年中国与韩国和日本肝癌发病和死亡的比较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0年中国肝癌发病、死亡情况,并比较韩国、日本的肝癌负担,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肝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GLOBOCAN 2020提取中国、韩国及日本的肝癌发病及死亡相关数据,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别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结果2020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410038例,发病率为28.3/10万(男性40.8/10万,女性15.2/10万),世标率18.2/10万。韩国肝癌新发病例14788例,发病率28.8/10万(男性42.6/10万,女性15.1/10万),世标率14.3/10万。日本肝癌新发病例45663例,发病率为36.1/10万(男性48.3/10万,女性24.4/10万),世标率10.4/10万。2020年中国因肝癌死亡病例391152例,病死率27.0/10万(男性38.8/10万,女性14.6/10万),世标率17.2/10万。韩国肝癌死亡病例11158例,病死率21.8/10万(男性31.6/10万,女性11.9/10万),世标率9.9/10万。日本肝癌死亡病例28155例,病死率22.3/10万(男性29.4/10万,女性15.4/10万),世标率4.8/10万。结论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相较于东亚邻国韩国和日本,我国肝癌发病及病死年龄更早。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不同地区,制订相应的肝癌防治策略。
- 李超许焱高婷李琳张永强丁丽
- 关键词:肝肿瘤发病率病死率
- 国产抗肿瘤药替尼泊甙临床研究报告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评价替尼泊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协作研究 ,观察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15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 (SCLC)、恶性淋巴瘤与脑瘤的疗效与毒性反应。结果 替尼泊甙单药组对SCLC及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4 3 8%与 4 2 8% ,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联合化疗组又分为研究组 (用国产替尼泊甙 )与对照组 (用威猛作对照 )、对SCLC与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77 4 %及 6 8 3% (P >0 0 5)。替尼泊甙联合化疗对脑瘤的有效率为 4 6 2 % ,其中对脑胶质瘤的有效率为 52 6 %。结论 国产替尼泊甙与进口威猛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相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兵河周际昌朱允中方绍明丁育基杨武威鲍云华周美珍张永强勇威本张伟京俞受程
- 关键词:替尼泊甙肺肿瘤恶性淋巴瘤抗癌药
- 女性乳腺癌皮肤转移特征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至皮肤转移时间的相关因素,总结皮肤转移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筛选2016-01-01-2018-12-31就诊于北京医院的乳腺癌患者,入组经病理确诊且非原发灶直接侵犯的皮肤转移患者,描述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随访时间及结局事件,描述乳腺癌合并皮肤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共入组乳腺癌患者608例,其中女性皮肤转移者26例。平均年龄50.27岁,中位年龄49岁。乳腺癌确诊至皮肤转移中位时间29个月(3~192个月)。结节型皮肤转移患者24例,其中Luminal型17例。原发肿瘤≤5 cm者18例,其中5例在24个月以内发生皮肤转移,原发肿瘤>5 cm者8例,其中6例在24个月以内发生皮肤转移,Fisher精确概率法验证肿瘤大小与皮肤转移时间之间的关系,原发肿瘤>5 cm者早发皮肤转移率更高(P=0.038),同法证明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者皮肤转移发生率更高,P=0.043。中位随访26.5个月(5~123个月),乳腺癌皮肤转移生存时间>1年者23例,1年生存率为88.46%;生存时间>2年者22例,2年生存率为84.62%。结论原发肿瘤的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皮肤转移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乳腺癌皮肤转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杨鑫苗丁丽许焱张永强
- 关键词:乳腺癌皮肤转移癌预后生存率
- 恩丹西酮针剂加片剂序贯给药防治每日中等剂量顺铂所致呕吐效果观察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恩丹西酮针剂加片剂序贯给药对每日中等剂量顺铂所致急性及迟发性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 5 3例接受含顺铂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化疗前用恩丹西酮加地塞米松针剂 (a组 )及化疗前后单用恩丹西酮针剂 (b组 )两组 ,从第 2天起两组均用恩丹西酮片剂持续 2d。结果 急性和迟发性 (第 2~ 5天 )呕吐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 ,92 %~ 98% ,两种止吐方案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主要是便秘、头晕。结论 恩丹西酮针剂加片剂序贯给药能有效预防每日中等剂量顺铂所致急性和迟发性呕吐 ;恩丹西酮加地塞米松及单用恩丹西酮具有相似的功效 。
- 张永强程刚
- 关键词:恩丹西酮顺铂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