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松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油田
  • 5篇油层
  • 5篇井网
  • 4篇剩余油
  • 3篇驱油
  • 3篇含水
  • 3篇大庆油田
  • 2篇点坝
  • 2篇新站油田
  • 2篇油田开发
  • 2篇砂体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微相
  • 2篇裂缝
  • 2篇井网部署
  • 2篇井网加密
  • 2篇聚驱
  • 2篇喇萨杏油田
  • 2篇含水期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篇左松林
  • 3篇张善严
  • 3篇王贺军
  • 3篇吴家文
  • 2篇常毓文
  • 2篇唐玮
  • 2篇鹿立卿
  • 2篇赵秀娟
  • 2篇杨清立
  • 2篇胡丹丹
  • 2篇杨文武
  • 2篇路晶鑫
  • 1篇李建明
  • 1篇苏学军
  • 1篇张昌艳
  • 1篇郝银全
  • 1篇戢红霞
  • 1篇朴恩庆
  • 1篇焦玉卫
  • 1篇廖远惠

传媒

  • 5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海洋石油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2011改善...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营凹陷广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广北区是八面河油田的一部分 ,是一复杂断块油田 ,古近系沉积时期 ,构造活动较为强烈 ,同生断层控制沉积地形 ,沙三段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成为该区的主力油层之一。油田进入开采后期 ,需进一步挖掘油田剩余潜力 ,由于剩余油分布与各储层沉积特征密切相关 ,因此对各类砂体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学军李建明朴恩庆左松林
关键词:沉积微相三角洲剩余油分布
新站油田整体调剖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大庆长垣西部新站油田由于储层裂缝发育,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裂缝没有明显主方向, 且见水井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油田调整难度大。为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优选矛盾突出的区块进行整体堵缝调剖试验, 探索治理水淹井和含水上升井的有效途径, 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整体调剖在新站油田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左松林廖远惠
关键词:新站油田裂缝整体调剖含水上升
大庆萨尔图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后井网重构
以萨尔图油田北部某区块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主力油层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层系开采可行性,提出重新组合开发层系,重新构建井网系统,利用水平井和直井相结合的调整方...
左松林王贺军
关键词:油田开发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
文献传递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2024年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划分为3~6套层系,部分区块首套层系已完成化学驱并上返到第二套层系,首套层系储量被封存。为确定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释放方式,以B1D东块为例,应用虚拟布井方法和盈亏平衡原理研究了化学驱后注采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确定利用老井释放封存储量,合理井距为200~250 m。设计了3套井网调整方案,通过对比优选,确定利用二次加密井释放封存储量,开采对象为萨Ⅱ10~萨Ⅲ10所有油层及二次加密井网原射孔的萨Ⅰ和葡Ⅱ油层,采用分期射孔方式。应用数值模拟研究释放封存储量的时机,补孔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应用盈亏平衡原理研究经济极限含水率,产液量和油价越高则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二次加密井补孔越早,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目前含水率条件下补孔,经济极限含水率可达98.7%。B1D东块试验6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29.3 t,日增油1.25 t,含水率下降1.0个百分点。该开采方式在大庆油田4个区块推广应用,实施补孔545口,平均单井日增油1.0 t,含水率下降0.7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左松林杨清立吴家文路晶鑫王贺军宋小川李丹丹
关键词: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井网调整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7
2019年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井网暴露的矛盾日益凸显,急需通过调整来缓解矛盾、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升开发水平。从理论研究入手,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认清特高含水期层间及平面矛盾产生的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技术经济界限,确定层系井网重构的原则及方式,并在X试验区开展现场试验,采收率由试验前的51.30%提高到56.79%。大庆油田层系井网重构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渗透率差异是层间和井间干扰的内因;井距均匀程度是井间干扰的外因,是最容易人为改善的因素;在内因和井距共同作用下,含水饱和度差异干扰层间和井间流动规律。通过细划层段、细分开发对象和适当加密可以缓解这些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赵秀娟左松林吴家文张昌艳金艳鑫杨文武路晶鑫毛万义
关键词:层间矛盾井网加密大庆油田
曲流河点坝砂体水平井部署方法被引量:13
2011年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葡一组经过聚驱开发后,采出程度在50%左右,仍有近一半的剩余地质储量滞留于地下,但这部分剩余油高度零散,挖潜难度大。因此聚驱后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必须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搞清剩余油分布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对萨尔图油田北一区断东葡I2单元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的研究,重新认识地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曲流河点坝地质模型,进行层内数值模拟研究,搞清聚驱后点坝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优选有利点坝,确定以水平井挖潜顶部剩余油,并设计部署4口水平井,优化水平井轨迹,建立一套曲流河点坝砂体水平井部署方法。
左松林
关键词:点坝剩余油水平井
萨中北一区断东厚油层聚驱后井网重构被引量:8
2010年
大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储量逐年增多,为开发这部分储量,实现4000×10^4t稳产,以萨中北一区断东作为典型解剖区,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剩余油特点及分布规律,明确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组合开发层系,重新构建井网系统,利用水平井和直井相结合的调整方式,提出了聚驱后现场试验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聚驱后层系重组、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系统的进一步挖潜方式是可行和经济有效的。
胡丹丹唐玮常毓文张善严左松林仵元兵
关键词:厚油层剩余油分布
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大庆油田曲流河沉积厚油层聚驱后开发面临着含水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困难,需要精细刻画点坝内部构型,重构地下认识体系。以北一区断东“二三结合”试验区葡I2沉积单元为例,按照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储层层次分析,提出研究过程应遵循的“三个结合”:当前模型与原型模型相结合;单井、剖面、平面、立体信息相结合;静态成果与动态资料相结合。实践证明,总结出的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方法及流程有效实用。
郝银全姚子修常毓文张善严郝兰英左松林
关键词:沉积微相单砂体
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方向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和目前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喇萨杏油田聚驱后二次开发的方向为细分开发层系、重建井网系统、应用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采用高浓度聚合物、综合实施各种优化措施、继续加快聚驱后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等,并以北一区断东中块典型区块为例,研究了层系、井网重构的可行性,预计方案实施后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
唐玮胡丹丹白喜俊张善严左松林
关键词:喇萨杏油田二次开发
高含水期曲流河沉积砂体层内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根据曲流河沉积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参数,抽象出侧积夹层数学描述模型,实现了侧积夹层空间曲面的自动创建,在层内建模中采用了夹层后期嵌入技术,并利用大尺度模型预算方法合理地劈分了单层产注量,有效地保证了小尺度网格模型质量,利...
朱伟王曙光左松林杨清立
关键词:油田开发高含水期沉积砂体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