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正山

作品数:15 被引量:3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环流
  • 5篇青藏
  • 5篇热源
  • 5篇季风
  • 4篇水汽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降水
  • 4篇大气环流
  • 3篇汛期
  • 3篇夏季
  • 2篇汛期降水
  • 2篇水汽汇
  • 2篇水汽输送
  • 2篇水资源
  • 2篇热力
  • 2篇华北汛期降水
  • 2篇降水关系
  • 1篇东亚环流
  • 1篇东亚季风
  • 1篇多时间尺度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宋正山
  • 5篇杨辉
  • 3篇纪立人
  • 3篇赵声蓉
  • 2篇张道民
  • 2篇张庆云
  • 2篇高登义
  • 2篇彭京备
  • 1篇陈烈庭
  • 1篇麻益民
  • 1篇朱抱真
  • 1篇徐飞亚
  • 1篇李国庆
  • 1篇吴国雄
  • 1篇周家斌
  • 1篇袁重光
  • 1篇骆美霞
  • 1篇黄荣辉
  • 1篇翁学传

传媒

  • 6篇高原气象
  • 4篇大气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7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101
1999年
利用华北地区26 个站的1951 ~1997 年月降水量( P) 和月平均气温( T) 资料,用高桥浩一郎的蒸发计算公式计算了地面蒸发量( E) ,并通过Morlet 小波变换法分析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各分量( P,E 及可利用降水P- E) 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杨辉宋正山
关键词: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小波变换
1979年5月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青藏高原的作用被引量:15
1998年
东南亚夏季风开始于5月,它是大气环流向夏季环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用FGGE-IIb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1979年4月26日到5月25日,大范围(40°S~50°N,30~160°E)温度、湿度和风场变化特征,计算了垂直速度、辐散风场、热源和水汽汇收支,研究了东南亚夏季风的性质和来源,其中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与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中纬度的环流形势,来自热带海洋的西南气流和青藏高原的作用。东南亚夏季风开始时,高空大气环流发生调整,青藏高原上空为波脊,两侧为波槽。低空东南亚夏季风区的辐合气流有四个来源:1)同经度范围的偏南辐散风,2)高原南侧的偏西辐散风,3)高原东侧的偏北辐散风,4)西太平洋上的偏东辐散风。分析表明,东南亚夏季风降水受高原西南侧的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影响。低空西南气流来源于80~120°E的南半球热带地区,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并且加强低空辐合。主要的热源位于东南亚,主要是潜热释放形成的,它是驱动东南亚夏季风环流的主要机制。整个分析期,青藏高原是一热源,抬升的感热加热和动力作用形成和维持了高原上空的高压脊和两侧的波槽,从而有助于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
杨辉宋正山朱抱真
关键词:青藏高原热源水汽汇水汽辐合季风
初夏东南亚季风建立过程的气候诊断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利用1980-1989年ECMWF提供的5 d候平均资料, 分析了5月份东南亚季风建立前后季风区的热量和水汽收支, 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 、 中南半岛的热源作用、 水汽来源及水汽凝结潜热反馈作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东南亚季风建立的物理成因。提出东南亚季风建立是在亚洲季风区从春到夏的季节变动的背景条件下, 在青藏高原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 主要由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及中南半岛热源所产生的季风现象。
宋正山鲍媛媛杨辉
关键词:青藏高原热源水汽输送热力作用气候诊断分析
我国灾害气候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黄荣辉纪立人陈烈庭宋正山吴国雄周家斌张道民袁重光翁学传
包含相关的三方面:灾害性气候形成过程和成因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旱涝与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季风变异、大气中的低频振荡和冷热源分布,以及青藏高原积雪、极冰、海洋热力效应和陆面物理过程和联系。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各个因子的影响过程。...
关键词:
关键词:天气预报方法灾害性天气预报
全球谱模式不同垂直分层对纬向基本气流和行星尺度波动物理量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用σ坐标原始方程全球谱模式,对1979年1月23日个例,采用3种不同的垂直分层方案,实行了5天积分,输出了若干模式诊断物理量。发现提高了模式顶高度和增加垂直分辨率的15层模式,对北半球冬季行星尺度波动的水平感热通量、波数1的振幅强度以及对流层西风急流强度的预报均有明显地改进,与实况符合很好。
骆美霞徐飞亚宋正山
关键词:全球谱模式气流
1999年夏季江淮地区热源和水汽汇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1年
利用1999年的NCAR再分析网格点风场、温度场、湿度场及含HUBEX试验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等,诊断分析了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暴雨集中期及其前后江淮地区的大气热源、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及多时间尺度特征。
彭京备宋正山
关键词:梅雨热源水汽汇夏季降水资料湿度场
横断山中南部地区夏季热量平衡和水汽收支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横断山中南部地区是云南降水极值出现的地区,同时也被认为可能是夏季我国重要的水汽通道。本文利用1985年6,7月逐日在云南横断山地区加密观测的探空资料,讨论了这一地区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并计算了这一地区在这个季节的热量平衡和水汽收支与输送。结果表明:(1)在整个6月份及7月上中旬,偏西南风盛行,它携带大量水汽向东北输送,是重要的水汽通道。500 hPa以下大气层存在很强的水汽输送。强劲的西南气流和这一地区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是造成局地水汽辐合的主要原因。水汽辐合和地形抬升造成该地区大量降水。(2)大气盛行上升运动,整体表现为热源、水汽汇,水汽潜热释放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麻益民宋正山高登义
关键词:季风水汽输送热量平衡
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被引量:76
1999年
利用1980 ~1994 年NCEP/NCAR 月平均高度场和我国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探讨了华北汛期降水与500 ,200 hPa 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得到与华北汛期旱涝有关的两类异常环流型。
赵声蓉宋正山
关键词:旱涝奇异值分解大气环流
1998年5月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诊断和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NCEP/NCAR高空格点和TBB资料,通过大气热源、水汽汇和准地转位涡方程诊断分析,以及中期数值模拟试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中期突变过程物理机制,也讨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海季风建立之前,在孟加拉湾有热带气旋发展,我国华南和南海地区受南下冷空气的锋面系统影响,该两个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凝结潜热的作用,增强了从孟加拉湾到南海、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低层西南气流及高空东风气流,並使200 hPa层上反气旋北跃到22°N附近,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1998年5月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主要是前期这两种热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的感热作用加强了四周低层气流向髙原的辐合及髙层气流向外的辐散,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建立,但相对于降水凝结潜热作用,影响较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西风带系统有明显的动力阻滞作用,有利于反气旋北上,但对低纬上下层风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宋正山彭京备张道民张庆云
关键词:青藏高原位涡热带气旋冷空气活动
华北汛期降水与亚洲季风异常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2
2002年
文中诊断分析了华北汛期降水与亚洲季风区环流异常以及低纬地区热源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华北汛期干旱年,亚洲季风偏弱,而在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亚洲季风较强,并巳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中心,一个位于印度半岛中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菲律宾群岛附近。华北汛期干旱年上述两个地区的热源偏弱,而降水偏多年则偏强。 华北地区干旱年和降水偏多年的前期亚洲季风区热源就已存在明显的不同:华北汛期干旱年前期,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偏弱且位置偏南,表现出季节变化推迟的趋势;华北汛期降水偏多年前期,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偏强且位置偏北,表现出季节变化提早的趋势。 利用IAP L9R15 AGCM气候数值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亚洲季风区凝结潜热加热异常对大气环流和华北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半岛中北部地区和菲律宾附近地区的凝结潜热加热异常将引起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到华北地区的降水。
赵声蓉宋正山纪立人
关键词:降水异常季风热源大气环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