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周
- 作品数:98 被引量:39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序贯治疗
-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在创伤应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作用的深入认识;同时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由于创伤、机体高热、物质分解代谢增加,糖、脂肪、蛋白质消耗增加,发生氮的负平衡,由此直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所以...
- 程军王为民姜启周肖国民方蓉
- 文献传递
- 老年性颅脑创伤损伤类型及预后分析
- 本文探讨了老年性颅脑创伤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分布、损伤原因及临床类型和预后.研究表明,老年人发生颅脑外伤的年龄以60-69岁及70-79岁两个年龄段为高发;老年男性颅脑外伤发生概率损伤高于女性。损伤原因中以交通事故占首位...
- 王卫民姜启周肖国民程军吴建跃裘五四徐海松
- 关键词:颅脑创伤预后分析老年患者
-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诊治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SHIC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年收治的28例SHICH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PHICH)病人482例作对照。结果SHICH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与PHICH相似,均表现为急性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但SHICH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史,分别为慢性肾炎19例、多囊肾2例、肾动脉狭窄3例、嗜铬细胞瘤1例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SHICH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PHICH(P<0.01),而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两者无明显区别。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检查,脑出血的诊断不难,但应详尽地询问病史了解高血压原因。SHICH的治疗应掌握轻重缓急原则,分别解决脑出血-高血压-原发疾病三个层面的问题。脑出血和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将影响SHICH的预后。
- 姜启周方蓉徐海松
-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
-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被引量:45
- 2002年
-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2全身亚低温组 2 1例 ,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3例 ,予常规治疗。监测 3组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丙二醛 (MDA )含量。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 4.5 % (12 / 2 2 ) ,病死率 2 2 .7% (5 / 2 2 ) ,结果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分别为 5 2 .4% (11/ 2 1)和 2 3.8% (5 / 2 1)〕,与对照组相比较 (良好率 2 6 .1% ,病死率 47.8%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未见相关并发症。
- 王卫民姜启周程军陆峰赵晖吴建跃
- 关键词:重型脑损伤预后
-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亚低温对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动态变化以及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为评价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 方法 4 5只SD大鼠利用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1)假手术对照组 ;(2 )常温创伤组 ;(3)亚低温创伤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3,6 ,2 4h三个时相点收取标本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NSE水平以及测量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8344 ,P <0 .0 1)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 ,亚低温创伤组伤后 6 ,2 4h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和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P<0 .0 1)也比常温创伤组减少。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抑制NSE释放 ,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 ,进而在外伤早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 肖国民王卫民姜启周王宏玲任晓冰陈兆军程军陆峰吴建跃徐海松
-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组织含水量动物实验
- 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索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ICP)控制对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救治的重型TBI患者188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ICP;而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患者设为历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一阈值控制ICP。评估两组患者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死率、降ICP治疗措施使用情况、病程中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患者的高渗治疗时间和行脑室外引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O05),但试验组患者中行过度通气、去大骨瓣减压术及亚低温治疗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6个月预后良好率为500%,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患者的28.1%(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6个月预后良好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OR=2.56,95%CI:129~511)。另外,试验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1)和ICU住院时间(P〈0.01)也均低于历史对照组,而且肺部感染、脑积水、肾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历史对照组(均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ICP控制可以安全有效的减少TBI患者二线降颅压措施的使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预后。
- 吴建跃王卫民肖国民程军徐海松丁皓俊姜启周
- 关键词:颅脑创伤内压阈值
- 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较脑盐耗综合征(CSWS)少见。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20例病人,并结合文献,就SIADH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方蓉姜启周
- 关键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颅脑损伤后脑盐耗综合征SIADH低钠血症发病机制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42例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昏迷、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我院收治的此类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 程军姜启周肖国民吴建跃徐海松方蓉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致残率
-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重型颅脑损伤可并发多种继发脑损害.术后若并发大面积脑梗塞,则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就2000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 吴建跃王为民姜启周肖国民程军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大面积脑梗塞诊治经验致残率死亡率
- 霉菌性脑脓肿3例分析
- 2004年
- 姜启周吴建跃徐海松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血脑屏障头颅CT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