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琳
- 作品数:33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北矿工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淮北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和MIC法检测25株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相关基因(IMP、VIM、SPM、GIM)。结果 25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60%;5株产金属酶,检出率20%(4株产VIM-2,1株产IMP-1);未检出SPM-2、GIM基因。结论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与产金属酶均起重要作用。
- 陆士海姚慧琳刘培明庄楠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
- 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的效果。方法:体外平板法制备PA生物膜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进行观察鉴定。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生物膜观察结果相符。结论:可以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方法简单、可靠。
- 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银染法
- 安徽淮北市CHB患者HBV基因型、耐药类别分布与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安徽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耐药类别分布特征及耐药位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收治的HBV-DNA阳性CHB患者141例,收集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进行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分型。采用Sanger法测序分析P区基因序列核苷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和耐药情况。结果141例CHB患者中有109例成功分型,其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71.56%),B型(17.43%)次之,B+C型最少(11.01%)。CHB患者耐药突率为25.69%,且C型(28.21%)最高。常用核苷类似物的耐药性,以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最高(60.71%),替比夫定次之(25.00%)、恩替卡韦最低(3.57%)。P区检出16种耐药突变类型和3种突变模式,均以C型为主。其中阿德福韦以rtN236T和rtA181T/S常见;拉米夫定以rtL180M+M204I/V为主,rtA181T及V207M次之;恩替卡韦以rtA181S+T184N为主;替比夫定以rtL180M+M204I/V常见。结论安徽淮北市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耐药突变率最高。核苷类似物耐药均以C型为主,且突变模式较复杂。不同类型CHB患者耐药突变类别及位点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HBV基因型及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以提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 木朝宇张晓梅范德胜刘培明姚慧琳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重症监护病房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13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从ICU分离到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方法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性序列-PCR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结果:13株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的MIC为16~1 024μg/ml;13株实验菌PCR产物克隆测序分析比对为blaKPC-2型和blaSHV型基因。结论:ICU连续出现13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KPC-2是引起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SHV型β-内酰胺酶同时参与多重耐药机制。
- 姚慧琳范德胜陆士海刘培明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重症监护病房亚胺培南
- 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感染亚型流行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CPLs)和宫颈癌(CC)的关系,为该地区有效使用HPV疫苗以及优化CC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女性病人(19~90岁)6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基因亚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R HPV感染型别,不同年龄组的HR HPV亚型、CPLs和CC的分布以及HR HPV不同亚型与CPLs和CC的关系。结果:HR HPV感染率为13.16%(840/6382),其中高危单一型530例(8.30%),高危混合型122例(1.91%)以及高低危混合型188例(2.95%)。HR HPV主要基因型为HPV-52、HPV-16、HPV-58。HR HPV感染、CPLs及CC的分布均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此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的主要分布于41~60岁年龄段。HR 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在CPLs及CC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52和HPV-58是在CPLs及CC中主要基因型。结论:安徽北部地区HR-HPV的感染流行亚型主要是HPV-52、HPV-16和HPV-58,41~50岁以及41~60岁年龄组女性分别是CPLs、CC发生的高危人群。HR HPV单一亚型(尤其HPV16单一亚型)感染是导致CPLs和CC的主要基因型。
- 木朝宇张晓梅范德胜刘培明姚慧琳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宫颈病变
- 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淮北地区Ⅰ类、Ⅱ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中整合子基因,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转移接合试验;采用K-B法对接合转移成功菌株及接合子进行13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6.1%,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含整合酶基因的接合子在转移成功接合子中所占比率为35.7%。结论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以Ⅰ类整合子为主,且水平传播率达到35.7%,应引起高度重视。
- 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
- 关键词: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基因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其耐药特性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征。 方法 :用三纸片法作为检测ESBL细菌的筛选试验 ,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药敏纸片对照方法作为检测ESBL的确认试验 ,对6 2 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产ESBL细菌 10 5株 ,阳性率为 16 .9% ,对所有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 ,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的耐药率为 14 .7% ,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产ESBL细菌具有较高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治疗ESBL菌引起的感染 。
- 姚慧琳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整合子分布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耐药机制,分析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及其在流行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DNA测序法检测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并分析整合子在耐药基因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18株肠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外,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多药耐药,MIC值分别为128~2 048、8~512、64~2 048、16~2 048、64~4 096μg/mL;PCR、基因测序显示18株肠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18株菌均扩增出Ⅰ类整合酶基因,未检测出Ⅱ类整合酶基因,可变区中不存在kpc-2基因。结论本院分离的18株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均存在Ⅰ类整合酶基因,且kpc-2基因是引起这些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 姚慧琳范德胜陆士海刘培明
- 关键词:肠杆菌亚胺培南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
- 65株铜绿假单胞菌诱导酶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诱导酶的产生及对 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 B法 ,诱导酶检测采用纸片法。结果 :43 .1 %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诱导酶。产诱导酶株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氨曲南耐药率均低于非产诱导酶株组 (P <0 .0 0 5) ,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产诱导酶株组高于非产诱导酶株组 (P <0 .0 5)。结论
- 姚慧琳陆士海朱学源
- 关键词:药物耐受性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
- 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MexXY-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作用
- 目的探讨MexAB-OprM、MexXY-OprM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36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进行泵抑...
- 姚慧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