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少红

作品数:92 被引量:36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0篇地震
  • 28篇地壳
  • 23篇地壳结构
  • 17篇海底
  • 15篇南海北部
  • 14篇地震仪
  • 14篇海底地震
  • 14篇海底地震仪
  • 14篇OBS
  • 13篇断裂带
  • 11篇滨海断裂带
  • 10篇地震探测
  • 9篇地质
  • 9篇震相
  • 8篇海域
  • 7篇珠江口
  • 6篇地球物理
  • 6篇岩浆
  • 6篇岩浆活动
  • 6篇深部地壳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广东省地震局
  • 10篇南方海洋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南方科技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92篇夏少红
  • 40篇丘学林
  • 33篇赵明辉
  • 32篇徐辉龙
  • 27篇孙金龙
  • 11篇叶春明
  • 9篇曹敬贺
  • 7篇黄海波
  • 6篇朱俊江
  • 6篇施小斌
  • 6篇万奎元
  • 5篇夏戡原
  • 5篇黄海波
  • 3篇孙珍
  • 3篇郭兴伟
  • 3篇卫小冬
  • 3篇薛梅
  • 3篇王平
  • 2篇朱日祥
  • 2篇敖威

传媒

  • 15篇热带海洋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华南地震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13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容量气枪震源及其波形特征被引量:53
2008年
大容量低频组合气枪震源已成功应用于南海北部海陆联测实验及陆上水库实验,其信号传播最远距离可达255km.为了探讨气枪信号的波形特征,从广东省地震台网数据中选择了台基相同、震级与震中距相近的珠海台的地震记录,将气枪震源、天然地震和爆破三种震源的波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枪信号特征明显,信号主频4~8Hz,振幅±0.15μm·s^-1,波形一般具有3~5个峰值,并随时间有规律变化,易于准确识别.实验探测结果说明,这种能量强、重复性好、探测精度高、绿色环保的枪阵组合震源可广泛应用于海洋与陆地深部结构研究.
赵明辉丘学林夏少红王平徐辉龙叶春明康英
关键词:气枪震源波形特征深部结构
南海首座深井观测站记录的台风地震信号特征
台风活动所引发的微震现象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物理学的重要交叉融合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南沙美济礁井中地震仪记录到的2018年"山竹"台风高质量地震信号,确定了岛基井下地声信号随台风移动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台风移动过程中所引...
夏少红张昌榕曹敬贺徐辉龙
关键词:微震
文献传递
滑行波震相对珠江口地区壳内低速层的约束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深入研究珠江口地区海陆过渡带壳内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板内地震的发震机理、孕震构造及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利用2015年珠江口区域海陆地震联测L2-ME测线上的19个地震台站(包括陆上台站14台,海底地震仪5台)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来探明该区域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在常规震相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滑行波震相(Ph)进行结构模型计算,Ph震相的增加使得地壳内部10~20km范围内的射线覆盖密度有了显著提高,从而获得了L2-ME测线下方更为精确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发现,模型中测线下方13~18km深度范围内稳定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速层被清晰成像,其内部速度稳定在5.7~6.0 km·s^–1之间,与上下层界面速度差分别为0.5km·s^–1、0.4km·s^–1,低速特征明显。该低速层厚度由陆侧的3.5km左右降至海侧的1km,呈现出向海侧逐渐减薄的趋势,低速层底界面起伏变化较大且具有与莫霍面相似的起伏特征。
杨碧峰熊成曹敬贺孙金龙万奎元夏少红
关键词:珠江口地壳结构
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是研究海洋深部精细壳幔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广角折射/反射震相信息来反演地壳深部结构,从而为深入认识海底构造特征提供最为基础的地震学信息。文章基于地震层析成像结构反演的基本原理,针对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用Tomo2D软件构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数据体,对初始模型中沉积层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结果、不同台站间距所构建的数据体对下地壳高速层分辨精度的控制影响以及不同数据体在分辨深部异常体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深入了解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地壳深部较厚(大于4km)的高速层能够被很好地反演出来,而较薄(小于2km)的高速层虽能够识别,但其形态规模恢复得较差;初始模型中沉积层速度结构的失真度影响着高速层的识别,沉积层失真度越大,对高速层的恢复越差;地壳内部存在低速层对反演高速层的规模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低速层的厚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对于文中10km台站间距的模型,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在水平方向上最小约为5km,在纵向上最小约为3km,而20km和30km台站间距的模型最小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为水平向10km、纵向3km。
陈金虎夏少红曹敬贺万奎元丘学林
关键词:广角地震高速层
海洋人为活动引发的海岛背景噪声场变化特征
通过对海岛固定台站地震记录进行详细的波形和频谱分析,从背景噪声场中识别出了典型的人为活动引发的信号波动,结合周边人为活动记录,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由此推测,通过开展地震波形和频谱的长期分析,有可能获取海岛人为活动背...
王新洋夏少红徐辉龙
关键词:地震波形频谱分析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及其地质学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经历了旧气枪震源的初始试验、大容量气枪的引进与改造、陆上台站和海底地震仪联合接收等3个阶段,填补了海陆过渡带深部结构的研究空白,其结果显示滨海断裂带在速度结构上表现为低速特征,并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深部发震构造与地壳内部低速结构和交叉断裂的耦合作用存在紧密联系。西沙和南沙海陆联测为北部联测的进一步工作,可以构建穿越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到南沙地块等陆缘的超长地壳结构剖面,对我们揭示南沙地块内部微块体结构、南沙地块及其邻区的深部速度结构以及南沙地块与周边海盆、陆块间过渡带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结构,了解南沙地块现今的构造状态与构造变迁历史,解译南沙地块裂离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徐辉龙夏少红孙金龙丘学林曹敬贺
关键词:南海北部地壳结构南沙地块
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地震反射特征和结构单元划分被引量:7
2012年
张裂大陆边缘和盆地主要通过岩石圈的伸展作用形成,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的减薄导致了岩浆的减压熔融,最终形成了洋壳和减薄的转换带。处理和分析了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号采集的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调查的多道地震数据(MCS2010-1),总结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转换带主要由北部裂陷期下沉区段,中部海山或埋藏海山隆起带和靠近海盆一侧的掀斜断块带组成。通过对比以前南海北部采集的反射地震数据和折射地震波速度模型,圈定了洋陆转换带的分布范围,洋陆转换带的宽度在南海东北部是225km,中部是160km,西北部是110km。依据零星的大于6级地震震中分布,揭示了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目前仍是一个地震构造活跃带。
朱俊江丘学林徐辉龙詹文欢赵明辉卫小冬孙金龙杨睿夏少红黄海波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南海北部地震反射
南海残留洋脊被动源OBS观测实验及印支地块岩石圈结构
杨挺刘晨光夏少红裴彦良薛梅华清峰黄海波刘芳
海陆地震联测流动台站布设及信号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海上大容量气枪作为震源,陆上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站作为接收台阵的海陆地震联测试验在南海北部已开展多次,其中流动台站的布设一直是野外试验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作者以2011年海南岛海陆地震联测试验为基础,对野外流动台站的布设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同一震源不同台基记录信号的差异性、不同震源同一台基记录信号的变化特征以及相近接收距离不同台基记录的信号特征等方面对以下3个不同类型台基上流动台站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与台基的稳定性、环境噪音的大小存在紧密关系。在相近接收距离下,当布设台基为山脚成片的基性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很高,且波形持续时间较短,能量较为集中;当布设台基为河边冲积的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较差,且波形持续时间较长,能量较为分散,导致信号的到时难以分辨;而当布设台基为山顶半悬浮大块岩石时,流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最差。从处理的地震剖面可知,台基为成片出露的基性岩石时,震相数据最为清晰,拾取也更准确。
夏少红林伟陈建涛徐辉龙丘学林
关键词:南海北部信噪比
南海东北部陆缘地壳伸展与岩浆活动特征:来自转换横波的约束
南海东北部陆缘作为一个独特的大陆边缘,其表现出张裂早期岩浆作用较弱,而裂后期岩浆作用强烈的特征,同时该区域地壳伸展和岩浆活动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东北部陆缘地壳伸展和岩浆活动特征,我们选取了穿越东沙隆...
温庚庚万奎元夏少红范朝焰曹敬贺徐辉龙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