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洋

作品数:59 被引量:23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有孔虫
  • 12篇底栖有孔虫
  • 12篇水合物
  • 10篇同位素
  • 10篇海域
  • 9篇南海北部
  • 9篇沉积物
  • 8篇神狐海域
  • 8篇古环境
  • 7篇珠江三角
  • 7篇珠江三角洲
  • 6篇岩心
  • 6篇南海东北部
  • 6篇更新世
  • 6篇硅藻
  • 5篇台湾海峡
  • 5篇天然气水合物
  • 5篇气水
  • 5篇气水合物
  • 5篇南海北部陆坡

机构

  • 39篇广州海洋地质...
  • 28篇国土资源部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京城智通...
  • 2篇中船黄埔文冲...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9篇周洋
  • 43篇陈芳
  • 20篇吴聪
  • 19篇苏新
  • 18篇庄畅
  • 16篇陆红锋
  • 13篇刘广虎
  • 9篇刘坚
  • 8篇陈炽新
  • 4篇荆夏
  • 4篇陈超云
  • 4篇程思海
  • 3篇张欣
  • 3篇孙桂华
  • 2篇宁伏龙
  • 2篇崔兆国
  • 2篇张光学
  • 2篇廖志良
  • 2篇雷知生
  • 2篇张江勇

传媒

  • 12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南海地质研究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资源科普...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海洋地质、矿...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5年“...

年份

  • 7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碳酸钙含量及主要钙质微体化石丰度分布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至深海平原表层沉积物碳酸钙含量、浮游有孔虫壳体丰度、钙质超微化石丰度空间分布,认为研究区碳酸钙溶跃面位于水深约3000m处,碳酸钙补偿深度(CCD)位于水深约3500m或者更小水深.浮游有孔虫壳体、钙质超微化石是表层沉积物碳酸钙的主要组分,浮游有孔虫壳体对数值、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均与碳酸钙含量对数值呈较好线性关系.水深3000m以浅的表层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对数值、浮游有孔虫壳体丰度对数值随水深增大趋于线性减小,而钙质超微化石丰度随水深增大而趋于线性增大.浮游有孔虫壳体丰度和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布差异可能与这两类碳酸钙颗粒沉积学行为不同有关:浮游有孔虫壳体丰度随水深的变化可能主要受到陆源粘性颗粒稀释作用;钙质超微化石和陆源粘性颗粒沉积学行为相似,可能主要在海底边界层参与絮凝作用和反絮凝作用,随水深增大皆趋于富集.随着水深从3000m逐渐增大,碳酸钙溶解作用成为海底碳酸钙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碳酸钙含量对数值与浮游有孔虫壳体丰度对数值随水深增加呈加速减小趋势,而许多表层沉积物不含或贫钙质超微化石.然而,所有表层沉积物碳酸钙都没有被溶解殆尽.通过碳酸钙严重不饱和环境下表层沉积物碳酸钙含量的分布,识别出一些底流活动的影响.特别地,在中沙北海岭周缘深海平原存在浮游有孔虫壳体与钙质超微化石高丰度带,该高丰度带可能是底流作用下快速沉积的结果.碳酸钙含量小于约2%的许多表层沉积物具有浮游有孔虫壳体贫乏、钙质超微化石相对富集的特点,该现象很可能与这两类碳酸钙颗粒粒径悬殊有关,体积微小的钙质超微化石更有机会成为永久性沉积物.
张江勇周洋陈芳高红芳张欣段虓
南海北部陆坡晚中新世以来的沉积与水合物成藏
陈芳苏新陆红锋周洋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柱状岩心的碳酸钙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运用碳酸钙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南海东北部的13条沉积物岩心的碳酸钙含量特征,识别了三组沉积物岩心:第一组为分布在南海碳酸盐溶跃面之上、碳酸钙旋回遵循南海"溶跃面规律"的HD26、HD48和HD69等岩心,它们的平均沉积速率最低;第二组是分布在溶跃面之上、碳酸钙旋回不遵循南海"溶跃面规律"的HD4、HD170、HD196A和HD319等岩心,它们临近河口入海处,主要受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的影响,平均沉积速率最高;第三组岩心为溶跃面之下、碳酸钙旋回遵循南海"溶跃面规律"的HD77、HD83、HD86V、HD109、HD133、HD200等岩心,平均沉积速率在三组岩心中属于中等。碳酸钙地层学研究表明,这些岩心最多可以划分出三个沉积时期,对应于氧同位素1、2、3期,它们在不同时期物源供应存在变化。
陆红锋刘坚陈芳周洋廖志良张欣郑凯清
关键词:沉积速率
珠江口13-LD-ZK19钻孔沉积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响应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3-LD-ZK19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硅藻鉴定分析,划分出5个硅藻组合带和3个硅藻贫瘠带(BZs),探讨了硅藻保存状况和分布特征对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快速变化过程的响应。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海水-半咸水-淡水三大生态类型相对含量及特征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特征层段分别对应了全新世海进-海退沉积旋回的不同阶段:BZ1带沉积时间早于全新世;组合1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Actinocyclus ehrenbergii、组合2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Actinocyclus ehrenbergii和组合3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为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抬升时沉积产物;BZ2带可能对应于最大海侵;组合4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Pyxidicula weyprechtii和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oculatus形成于中全新世海平面稳定和三角洲进积时期。
吴聪陈炽新陈炽新陈芳周洋
关键词:硅藻组合古环境全新世
沧海桑田的诉说--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
2021年
《山海经》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反映了先民们对地球面貌及万物生长最初的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球46亿年的起源以及经历的漫长气候过程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余少华余少华周洋
关键词:地球科学研究珠江三角洲
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回顾与前景被引量:3
2011年
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成果与应用。冷泉甲烷渗漏环境是区别于一般深海环境的特殊微环境,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深入和设备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冷泉被发现,冷泉底栖有孔虫的研究随之展开。生活在冷泉环境下的底栖有孔虫群落尤其适应高有机质、低氧、有甲烷释放的特定环境,并能将水合物甲烷碳同位素值异常低的特性记录下来,与无甲烷渗漏环境相比,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具有更负的δ13 C值,被作为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事件的记录和解释气候变化的证据之一。我国已在南海北部发现与水合物相关的冷泉并成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甲烷渗漏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芳周洋刘广虎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
BY3孔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同位素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周洋陈芳苏新陆红峰庄畅
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硅藻组合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经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地区ZK201-2钻孔86个岩芯样品进行硅藻分析,鉴定出45属168种(包括未定种和变种),分属海水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3种生态类型,据其组合状况和部分典型属种的现代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合钻孔地层沉积特征和AMS14 C测年结果,在该孔自下而上确定了6个组合带。组合1 Ethmodiscus rex-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和组合2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中硅藻均发生明显溶蚀现象,样品中个体数量(丰度)变化较大,两组合分别对应晚更新世河口湾相及末次盛冰期花斑粘土风化沉积层;组合3 Gomphonema kaznakowii-Cymbella affinis-Eunotia clevei,组合4 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Nitzschia cocconeiformis和组合6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blandus-Coscinodiscus divisus,分别对应全新世河漫滩-滨海河湾、潮滩相、河口湾相、河口坝-湿地沉积。该钻孔硅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海洋氧同位素MIS3和MIS1期两次较大的海侵海退旋回。
陈炽新吴聪谢叶彩周洋龙桂郑志敏
关键词:硅藻组合古环境珠江三角洲
南海神狐海域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与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6
2010年
为评价水合物甲烷对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同位素的影响,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天然气水合物的钻孔BY3岩心,进行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丰度、分异度下降,群落中以内生种占绝对优势,有孔虫破碎率增加;与不含水合物层中的底栖有孔虫相比,含水合物层的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出现较明显的负偏移。含水合物层中的Uvigerinaspp.、Cibicides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1‰、-0.79‰和-1.80‰,而在不含水合物层它们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0.88‰、-0.27‰和-1.04‰;其中Uvigerina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最轻值均出现在含水合物层,分别为-1.83‰和-2.29‰。这些说明底栖有孔虫在生长和埋藏过程中可能受到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陈芳周洋苏新陆红锋刘广虎庄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碳同位素
南海东沙海域含水合物钻孔440ka以来的沉积特征与水合物分解释放的有孔虫纪录
周洋陈芳吴聪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