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聪

作品数:28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硅藻
  • 7篇有孔虫
  • 6篇珠江三角
  • 6篇珠江三角洲
  • 5篇水合物
  • 5篇古环境
  • 4篇天然气水合物
  • 4篇气水
  • 4篇气水合物
  • 4篇微体
  • 4篇海域
  • 4篇表层沉积物
  • 4篇沉积物
  • 3篇地质
  • 3篇同位素
  • 3篇微体古生物
  • 3篇末次冰期
  • 3篇冷泉
  • 3篇环境意义
  • 3篇更新世

机构

  • 18篇国土资源部
  • 12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8篇吴聪
  • 22篇周洋
  • 20篇陈芳
  • 10篇庄畅
  • 8篇陈炽新
  • 7篇陆红锋
  • 5篇苏新
  • 5篇刘坚
  • 4篇荆夏
  • 4篇刘广虎
  • 3篇曹珺
  • 2篇何高文
  • 2篇张光学
  • 2篇王力峰
  • 2篇付少英
  • 2篇孙桂华
  • 1篇赵庆献
  • 1篇黄宁
  • 1篇崔兆国
  • 1篇陈弘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5年“...

年份

  • 4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末次冰期天然气水合物-冷泉活动的记录与时间被引量:3
2017年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GMGS 08C孔的3层自生碳酸盐岩(结核状)和有孔虫(底栖和浮游)开展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第1层自生碳酸盐岩δ^(13) C为-38.85‰,第2、3层的δ^(13) C介于-41.36‰^-56.74‰,平均值-51.64‰,均低于-40‰。δ^(18) O值介于2.94‰~4.18‰,平均值3.68‰,明显偏重。这表明其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微生物对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甲烷主要源自生物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层位的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 C值几乎同时出现极负偏,最低值分别达到-12.17‰和-9.06‰,有孔虫δ^(18) O总体上正偏,最大正偏幅度达1.50‰,说明其负偏与后期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的成岩作用有关。自生碳酸盐岩及其与有孔虫异常碳(偏负)氧(偏正)、粥状沉积是GMGS 08C孔水合物分解甲烷渗漏的重要指标,据此推断该孔在末次冰期(MIS2—MIS3)发生过至少2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冷泉甲烷渗漏活动,分别距今36ka和31~26ka,主要发生在低海平面期,说明冷泉活动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影响。
陈芳周洋吴聪刘坚苏新庄畅陆红锋余少华段虓荆夏
关键词:有孔虫末次冰期
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成因的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被引量:3
2016年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南海北部实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并成功钻获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共有五个站位获取沉积物岩芯.本文对其中的GMGS2-08站位沉积物开展有孔虫同位素分析研究,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有孔虫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甲烷释放的响应.GMGS2-08岩芯沉积物中顶空气甲烷浓度最高达到39300μmol L^(-1),气态烃δ^(13)C值在-69.4^-72.3‰PDB,明确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根据甲烷δD测试结果(-183^-185‰SMOW)可进一步判别为CO2还原型微生物气.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GMGS2-08站位所获得的岩芯中共出现5期有孔虫碳同位素轻值事件,有孔虫δ^(13)C值明显低于南海冰期-间冰期的正常变化区间,底栖Uvigerina peregrina出现-15.85‰PDB的δ^(13)C极轻值,浮游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C值同样低至-5.68‰PDB.电镜扫描发现δ^(13)C负偏层位有孔虫壳体经历后期成岩改造被自生碳酸盐所充填,有孔虫壳体的成岩矿化程度与埋深并不相关.与有机碳的相关性计算表明有机质的厌氧氧化对底栖有孔虫的δ^(13)C组成影响微弱,意味着有孔虫的δ^(13)C异常负偏可能主要来源于甲烷厌氧氧化成因的次生碳酸盐的叠加影响.GMGS2-08岩芯记录中有孔虫δ^(13)C负异常和δ^(18)O正异常的耦合性是地质历史时期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重要证据.
庄畅陈芳程思海陆红锋吴聪曹珺段虓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碳同位素有孔虫台西南盆地
珠江口13-LD-ZK19钻孔沉积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响应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3-LD-ZK19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硅藻鉴定分析,划分出5个硅藻组合带和3个硅藻贫瘠带(BZs),探讨了硅藻保存状况和分布特征对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快速变化过程的响应。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海水-半咸水-淡水三大生态类型相对含量及特征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特征层段分别对应了全新世海进-海退沉积旋回的不同阶段:BZ1带沉积时间早于全新世;组合1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Actinocyclus ehrenbergii、组合2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Actinocyclus ehrenbergii和组合3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为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抬升时沉积产物;BZ2带可能对应于最大海侵;组合4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Pyxidicula weyprechtii和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oculatus形成于中全新世海平面稳定和三角洲进积时期。
吴聪陈炽新陈炽新陈芳周洋
关键词:硅藻组合古环境全新世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体古生物自动识别方法初探--以海洋硅藻为例
吴聪周洋陈芳陈弘
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硅藻组合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经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地区ZK201-2钻孔86个岩芯样品进行硅藻分析,鉴定出45属168种(包括未定种和变种),分属海水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3种生态类型,据其组合状况和部分典型属种的现代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合钻孔地层沉积特征和AMS14 C测年结果,在该孔自下而上确定了6个组合带。组合1 Ethmodiscus rex-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和组合2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中硅藻均发生明显溶蚀现象,样品中个体数量(丰度)变化较大,两组合分别对应晚更新世河口湾相及末次盛冰期花斑粘土风化沉积层;组合3 Gomphonema kaznakowii-Cymbella affinis-Eunotia clevei,组合4 Paralia sulc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Nitzschia cocconeiformis和组合6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blandus-Coscinodiscus divisus,分别对应全新世河漫滩-滨海河湾、潮滩相、河口湾相、河口坝-湿地沉积。该钻孔硅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海洋氧同位素MIS3和MIS1期两次较大的海侵海退旋回。
陈炽新吴聪谢叶彩周洋龙桂郑志敏
关键词:硅藻组合古环境珠江三角洲
南海东沙海域含水合物钻孔440ka以来的沉积特征与水合物分解释放的有孔虫纪录
周洋陈芳吴聪
南海神狐海域MIS12期以来的碳酸盐旋回与水合物分解被引量:5
2015年
对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SH1B和SH5C等2个钻孔顶部0-39.41 m和0-23.85 m的连续沉积物开展高分辨率碳酸盐旋回研究,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学、AMS^14C年代学和生物地层学进行地层划分。结果表明:SH1B孔MIS12期以来Ca CO3曲线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旋回,表现为较典型的冰期低、间冰期高的"大西洋型"旋回特征,具有良好的地层意义;SH5C孔除MIS1—MIS2期外,MIS3—MIS8期的Ca CO3含量较SH1B孔的要低,冰期和间冰期旋回性较差,MIS3—MIS 4和MIS7期出现明显的低钙事件;同时,SH5C孔MIS3—MIS5期浮游有孔虫G.ruber的δ13C值明显负偏,平均值为-0.11‰;两孔MIS1期的沉积速率是MIS2期的近2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反,为MIS2期部分地层缺失所致。SH1B孔受水合物分解影响不大,而SH5C孔受水合物分解影响明显。SH5C孔MIS2期的地层缺失事件和MIS3—MIS4、MIS7期的低钙事件以及MIS3—MIS5期δ^13C值负偏事件主要发生在末次冰期,推测与下伏水合物分解产生的海底滑塌、海水酸化等环境效应有关。
陈芳庄畅周洋吴聪陆红锋刘坚苏新刘广虎
淡水硅藻属Amphorotia在珠江三角洲沉积地层中的分布及地质意义
<正>硅藻生活范围极为广泛,是重要的生物学、环境学、生态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硅藻死亡沉降而保存于沉积物中的硅质壳体,一方面应用于开放大洋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古海洋学研究,另一部分主要应用于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中第四...
吴聪陈芳周洋黄永样曹珺段虓
珠江口万顷沙晚第四纪沉积及古环境重建被引量:5
2016年
选取位于珠江口万顷沙ZK316-2钻孔进行孢粉、硅藻和岩性等分析,重建了珠江口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和古环境特征。孢粉和硅藻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期间该区域主要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期间有2次小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地层海相特征明显,孢粉组合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林为主,孢粉组合以青冈属、蕈树属、金缕梅科等亚热带种属为主,期间出现的海桑属推测为滨海相沉积,指示了当时海平面的位置。晚更新世的海相沉积尽管14C测年结果为老于30 ka左右,但经过区域孢粉组合、硅藻特征、海平面高度等因素的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下部海相层的年代更可能属于MIS 5期,而期间2次短暂的低海面记录可能与5b和5d海平面波动有关。钻孔上部13.9 m以上为全新世2 232 cal.a B.P.以来的沉积,孢粉分析表明植被仍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但人类干扰因素的禾本科、松属、芒箕和火灾记录(炭屑)大量增加,指示了沿海人类活动增强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这与全新世晚期海平面下降和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基本同步进行。
余少华陈芳谢叶彩周洋吴聪陈炽新龙桂
关键词:孢粉硅藻海平面变化晚第四纪
南海东北部冷泉区末次冰期沉积间断及其成因被引量:2
2016年
对南海东沙海域冷泉区DH-CL10和DH-CL5柱状样开展AMS14 C年代学、高分辨率底栖有孔虫和沉积物同位素以及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DH-CL10柱状样在全新统底部574cm处出现沉积间断,间断面相邻沉积物AMS14 C年龄分别为9 850/(9 680~9 950)cal.aBP和27 610/(27 500~27 700)cal.aBP,相当于MIS2期和部分MIS3期的沉积缺失。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bifurcata的δ13 C值为-0.37‰^-1.91‰,平均值为-1.11‰,沉积物全岩碳同位素值为-22.7‰^-23‰,均为正常的碳同位素值。尽管该柱状样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地球化学证据,但相邻的DH-CL5柱状样相当于其所缺失的部分沉积中的自生碳酸盐岩和沉积物的δ13 C负偏明显,分别为-55.24‰和-25.9‰^-27.9‰,表明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推断DH-CL10柱状样沉积间断所缺失的沉积物可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证据,且沉积间断主要出现在末次盛冰期低海平面,与天然气水合物易分解的时间相吻合,因此,沉积间断的形成可能主要与下伏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导致沉积物的滑塌有关。
陈芳周洋庄畅陆红锋吴聪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末次冰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