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其文

作品数:143 被引量:577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3篇动脉
  • 63篇外科
  • 51篇外科治疗
  • 50篇手术
  • 48篇心脏
  • 43篇肺动脉
  • 30篇外科手术
  • 24篇肺动脉高压
  • 22篇主动脉
  • 21篇心脏病
  • 19篇先天性
  • 17篇缺损
  • 15篇先天性心脏
  • 14篇体外循环
  • 14篇重度肺动脉高...
  • 14篇外循环
  • 14篇间隔缺损
  • 13篇心脏外科
  • 11篇心脏外科手
  • 11篇心脏外科手术

机构

  • 14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郑州铁路局
  • 1篇焦作矿务局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143篇周其文
  • 43篇张健群
  • 41篇甘辉立
  • 28篇陈宝田
  • 21篇郑斯宏
  • 20篇王胜洵
  • 19篇伯平
  • 16篇孟旭
  • 16篇穆军升
  • 15篇王盛宇
  • 14篇来永强
  • 13篇赵铁夫
  • 13篇李温斌
  • 12篇陈英淳
  • 11篇顾承雄
  • 10篇罗毅
  • 10篇张向峰
  • 10篇刘双
  • 10篇温绍君
  • 9篇朱光发

传媒

  • 3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5篇心肺血管病杂...
  • 16篇中国胸心血管...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心肺血管学报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铁道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8篇2001
  • 7篇2000
  • 8篇1999
  • 11篇1998
  • 8篇1997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0例Ⅱ孔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Ⅱ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AS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以及妊娠在女性房缺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伴肺动脉高压的房缺患者 130例。按照年龄、性别、房缺直径、肺阻力大小分组 ,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性和女性房缺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均增高 ,而女性更为显著。 2 房缺直径大小与肺动脉压力间无显著相关。 3 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患者 ,继发肺动脉高压的趋势较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同年龄的男性患者更明显。结论 :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有多种相关因素。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房缺患者 ,妊娠期间血容量显著增加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造成远端肺小动脉血栓形成 ,可能参与并促进了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肖燕燕韩玲周其文陈宝田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妊娠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甘辉立张健群赵映杨俊峰顾承雄黄方炯伯平周其文
关键词:心肌梗死外科治疗
≥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总结老年人瓣膜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1993年至2004年252例≥65岁老年瓣膜病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占同期瓣膜手术5.5%(252/4546例),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7.9± 2.9)岁。风湿性瓣膜病201例(79.8%),非风湿性瓣膜病51例(20.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41例 (56.0%)。主动脉瓣置换63例,二尖瓣置换93例,二尖瓣成形4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47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9.1%), 逐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与同期瓣膜手术16-64岁组相比,术后ICU时间显著延长[(60.1±101.2)h对 (43.0±70.6)h,P=0.00],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30.6±42.8)h对(24.1±45.0)h,P=0.0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10.6%对6.4%,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7±41.3)d和(19.6± 14.4)d,P=0.00]。手术死亡病人术前心功能级别明显高于生存者[(2.8±1.0)级对(2.4±1.0)级,P< 0.05];术前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对59.5%)。结论老年人瓣膜病手术总体手术病死率可以接受,近2年手术病死率已接近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手术、术后急性肾衰需要透析、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侯晓彤孟旭白涛陈宝田周其文王坚刚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外科治疗主动脉瓣置换风湿性瓣膜病气管插管时间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1 984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 ,81例成人法洛四联症病人接受外科治疗 ,其中男 5 0例 ,女 31例 ;年龄 1 8~ 4 7岁 ,平均 (2 5 3± 6 6 )岁。均自幼发绀 ,有杵状指 (趾 )。术前血红蛋白 1 4 1~ 2 4 7g/L ,平均 (1 77± 35 )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6 6例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 ,1 5例仅行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结果 死亡 8例 ,病死率 9 9%。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4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2例 ,术后灌注肺合并肺部感染1例 ,延迟性心包内出血 1例。 1 4例因术后引流量多 ,再次开胸止血 (1 7 3%)。 9例二次气管插管(1 1 1 %)。失访 6例 ,随访率 92 %。随访 2个月至 1 9年 ,平均 (7 3± 2 6 )年。 3例术后复查发现小的室间隔缺损残余漏 ,7例跨肺动脉瓣压差超过 4 0mmHg(1mmHg =0 1 33kPa)。无晚期死亡。结论 成人法洛四联症手术死亡率较高 ,二次开胸及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偏高 ,但远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来永强肖巍白涛周其文陈宝田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右室流出道气管插管补片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转归及其临床分型的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型特点,并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3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资料,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手术治疗组(A组)45例,非手术治组(B组)18例。分别按圣地亚哥医学中心四分型方法和安贞医院改良二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围手术期死亡6例,在随访期间死亡4例。B组在住院治疗期间死亡2例,随访期间死亡9例。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表明,圣地亚哥分型Ⅰ型A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09),而Ⅱ、Ⅲ、Ⅳ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与B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0.455,0.800)。而按安贞医院改良二分型方法分型,中央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09),外周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A组与B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A组中央型、外周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0)%、(76±8.5)%(P=0.04),B组中央型、外周型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18.7)%、(56.2±10.8)%(P=0.851)。结论与圣地亚哥医学中心四分型方案比较,安贞医院改良二分法分型方案是一个简便有效、对临床更实用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分型方案,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甘辉立张健群张兆光罗毅穆军升周其文王胜洵郑斯宏朱光发张向峰刘双
关键词:肺动脉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2001年
王金城温绍君孙海霞周其文文杰张维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血浆内皮素围术期
一氧化氮与肺动脉高压
1997年
甘辉立周其文
关键词:一氧化氮肺动脉高压
腱索折叠与人工腱索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X^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X^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甘辉立张健群王胜洵周其文孔晴宇郑斯宏伯平黄国辉陈伟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心脏外科手术
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例被引量:4
1997年
作者对1994年1月~1996年12月本院所作的53例乳内动脉(IM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了总结。全部患者均为经内科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其中44例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心肌梗塞;16例合并室壁瘤形成。除1例为非体外循环行单纯左IMA与左前降支吻合外,其余均行左IMA吻合前降支及大隐静脉序惯“蛇形”桥。全组平均做冠脉吻合口4.28支。同期左室室壁瘤切除4例。手术死亡4例。35例随访6个月~1年半,其中30例症状消失,5例症状减轻,活动量增加。随访结果提示,IMA冠脉旁路移植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还对IMA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要点、适应证等进行了讨论。
孔晴宇陈英淳顾成雄周其文陈宝田张建群孟旭尤斌党海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
心脏移植后排异的非侵入性诊断
1992年
自Barnard 1967年首次成功地施行人体心脏移植以来,心脏移植手术已广泛开展,成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心脏移植后排异反应与感染是决定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心脏移植后排异的最可靠诊断方法是心肌活检。但活检作为侵入性检查,有一定并发症,而且检查费时,不易经常施行,对部分病例不易做到早期诊断。因此人们为寻找无创简便的诊断方法,不断进行着探索,现就目前主要的无创诊断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简介。周围血细胞免疫监测(CIM) 心脏移植后排异是细胞免疫反应。排异反应时细胞免疫的激活,常导致周围血淋巴细胞的变化、因而通过周围血可进行排异反应监测。
伯平周其文
关键词:心脏移植排异反应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