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裕

作品数:34 被引量:1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27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盆地
  • 24篇准噶尔盆地
  • 21篇准噶尔盆地北...
  • 21篇北缘
  • 13篇中新世
  • 9篇哺乳动物
  • 7篇地层
  • 7篇中中新世
  • 6篇晚渐新世
  • 6篇渐新世
  • 5篇英文
  • 5篇生物地层
  • 4篇第三纪
  • 4篇动物群
  • 4篇早中新世
  • 4篇啮齿
  • 4篇啮齿类
  • 3篇地层研究
  • 3篇始新世
  • 3篇鼠兔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鹿儿岛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4篇吴文裕
  • 29篇叶捷
  • 16篇孟津
  • 14篇毕顺东
  • 9篇倪喜军
  • 4篇刘丽萍
  • 2篇伍少远
  • 1篇孙博阳
  • 1篇王世骐
  • 1篇孙继敏
  • 1篇董为
  • 1篇岳乐平
  • 1篇史勤勤
  • 1篇魏涌澎
  • 1篇李雨
  • 1篇李强
  • 1篇张翼

传媒

  • 25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兔形类新材料被引量:3
1998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agus和对Titanomys及北美的Hesperolagomys、Gripholagomys和Russellagus都较亲近的一个属。命名为新属新种准噶尔褶齿兔Plicalagusjunggarensis。其主要特征是:p3冠面三角形,外褶沟的深度为齿宽的1/2,其后壁釉质层具小褶皱。
吴文裕叶捷孟津毕顺东刘丽萍张翼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鼠兔科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新生代生物地层研究及对相关环境演变的启示
叶捷吴文裕孟津倪喜军毕顺东魏涌膨李强孙继敏
准噶尔盆地北缘谢家阶底界—推荐界线层型及其生物—年代地层和环境演变意义被引量:20
2006年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层剖面构造简单并含有丰富的晚渐新世及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及索索泉组沉积基本连续,两组界线位于剖面米距33m处。依据该剖面中8个层位和相邻的XJ99005剖面中18个层位上采集的化石以及它们的上下关系和生物组合性质,划分出5个哺乳动物组合带,其中两个位于铁尔斯哈巴合组中(铁-Ⅱ带),3个在索索泉组下部(索-Ⅰ,Ⅱ,Ⅲ带)。从剖面的铁尔斯哈巴合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以0.5m的间距采集了348组古地磁样品,获得的磁性剖面包含了16个正向带和16个反向带(事件),其中包含了相当于地磁极时间表中C7n~C5E段的完整磁极带。铁-Ⅰ~Ⅱ带与塔本布鲁克哺乳动物群相近,为中国已知位置最西、构成门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组合。索-Ⅰ带应为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晚渐新世的哺乳动物带。早中新世索-Ⅱ带与谢家动物群和蒙古中部渐新世—中新世过渡带D带可以对比。早中新世索-Ⅲ带相当于过去使用的“索索泉动物群”,时代大致与乌尔图动物群相当。根据地磁极时间校正,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和索索泉组跨越了从24.5Ma(地磁极时带C7n.2n)到18Ma(地磁极时带C5Dr.2r)大约6.5Ma的时间,岩体平均沉积速率大约为2.5cm/千年。剖面中5个生物组合带的时间跨度大致分别为:铁-Ⅰ带:24.4~24.15Ma;铁-Ⅱ带:23.2~23.1Ma;索-Ⅰ带接近但还未到达渐新世/中新世界线的23.03Ma;索-Ⅱ带:21.9~21.7 Ma;索-Ⅲ带:21.68~21.15Ma。我们推荐将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作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期)底界界线层型的一个候选剖面。与谢家阶底界相对应的界线暂定在剖面由底向上40.25m处,对应于地磁极时带C6Cn.2n底界。该界线位于索索泉组内部,索-Ⅰ和索-Ⅱ带之间。根据定
孟津叶捷吴文裕岳乐平倪喜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年代地层
新疆布尔津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岩石及生物地层被引量:7
2005年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上部克孜勒托尕依组。额尔齐斯河组为一套富含铁质的色彩鲜艳的碎屑堆积 ,克孜勒托尕依组是一套浅黄绿色砂岩夹杂色泥岩地层。克孜勒托尕依村附近的建组剖面为一连续沉积剖面 ,含有 3个确切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5个化石地点。最下部化石层含有典型的始新世Ergilian期哺乳动物 ,其余两个层位的化石均属早渐新世Shandgolian期哺乳动物。因此 ,该剖面为一Ergilian Shandgolian(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过渡时期的地层剖面 ,是进一步研究该过渡期哺乳动物群替代及Ergilian/Shandgolian地层界线的理想剖面。
叶捷孟津吴文裕倪喜军
关键词:布尔津盆地岩石地层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Anchitherium被引量:8
2005年
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过去都被归入Anchitheriumaurelianense种。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Anchitherium的材料表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具有Anchitheriumgobiense的特征:上臼齿的原小尖弱但可辨认,次附尖较发育并与后部齿带共同封闭成一三角形窝,前齿带发育但内齿带弱;下颊齿相对较宽,下颊齿齿叶呈V形,外端显得较为尖锐;下臼齿列由前向后明显变窄;距骨较高窄。这些特征均与内蒙古通古尔的AnchitheriumgobienseColbert,1939一致,而与欧洲的A.a.aurelianense、A.a.steinheimense及A.a.hippoides者不同。因此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应归属Anchitheriumgobiense。我国湖北房县的安琪马也应是A.gobiense种。A.gobiense的前臼齿列的宽度由后向前,尤其是臼齿列的宽度由前向后减小的程度,大于欧洲的A.aurelianense种,这一特征与下颊齿相对较宽、齿叶外端较尖锐、上颊齿的内齿带弱等特征一起组成了中国Anchitherium支系的特征。中国的三趾马化石层位中的大型安琪马Sinohippuszitteli具有明显不同于欧洲安琪马类的特征:1)齿冠很大,上颊齿外脊的外壁呈宽V形;2)其前臼齿列及臼齿列的宽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明显变小,特别是下前臼齿列向前变窄的程度远超过安琪马属。因此应保留Sinohippus属,Sinohippuszitteli是亚洲大陆上特有的安琪马支系的晚期代表。
叶捷吴文裕孟津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齿列三趾马马类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始新世Advenimus梳趾鼠类一新种(英文)被引量:4
2001年
依据采自新疆福海县哈拉玛盖乡萨尔多依腊地点第三系的化石,建立了一个啮齿类新种 乌伦古河陌生鼠 Advenimus ulungurensis sp. nov.。 A ulungurensis为一中等大小的早期梳趾 鼠类,齿低冠,下齿列颊齿由前向后逐渐增大;上、下第4前臼齿均次臼齿化;P4具发育的前齿 带,前、后尖发育但紧相邻,分别以完整的原脊、后脊与原失相连。M2前齿带亦发育,前、后尖与 分别连接它们的原、后脊无明显界限,不具小尖,次尖小于原尖。下颊齿齿尖较钝。p4跟座较三 角座宽;下臼齿下外脊和下中尖弱;下次脊弱,伸至下次小尖前基部.眶前孔据推测较大。与其 他早期梳趾鼠相比,新疆标本与发现于内蒙古、湖北以及吉尔吉斯的Advenimus最为接近。在已 确认的Advenimus的两个种中,A.ulungurensis在p4跟座宽于三角座且缺前齿带,颊齿齿尖较 钝、下后失前倾、下次脊弱且伸至下次小尖前基部、下中失较弱、跟座开阔等特点方面有别于A. burkei。以齿尖较纤细,下后尖前倾,下原尖后臂弱,下中尖弱小,下次尖与下次小尖连接较强等 与A. hupeiensis相区别。 Advenimus原来的两个种都仅以下齿列为依据。
孟津吴文裕叶捷
关键词:早始新世啮齿类梳趾鼠类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第三纪中期古生物地层研究新成果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层系统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的石油普查时期。自1955至1958年,地质部631大队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属各队在本区做了大规模地质填图。为本区的地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尚缺少有力的古生物...
吴文裕叶捷孟津毕顺东
关键词:哺乳动物地层准噶尔盆地
文献传递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晚渐新世两种啮形类耳区的形态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Two petrosals from the Late Oligocene of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are assigned to ?Yindirtemys and ?Sinolagomys or Desmatolagus based on sizes and morphologies. The unit formed by a fused bulla and petrosal, the spongy bullar wall and the anterior position of the entrance for the stapedial artery into the tympanic cavity indicate that petrosal A is most likely from an ochotonid. Absence of grooves and formina for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round the promontorium suggests petrosal B probably belongs to the ctenodactylid Yindirtemys. If the identifications are confirmed, these specimens represent the first records of ear regions in the two taxa.
孟津吴文裕叶捷毕顺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9.鼠兔科(哺乳纲,兔形目)被引量:3
1995年
江苏泗洪松林庄、双沟和郑集早中新世(山旺期,约与欧洲新第三纪陆相哺乳动物分带MN4相当)的新种泗洪跳兔Alloptoxsihongensissp.nov.是迄今为止该属中出现最早、个体最小的种。该种已有较明显的形态分化。主要表现在p3上。p3在形态和大小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美个体较大,珐琅质厚度分化较明显,个别p3的下后尖前端已呈圆钝的角状,具有两个前外沟。第二类个体较小,珐琅质厚度分化较差,下后尖前端浑圆,仅具一个前外沟。由于对Alloptox的系统进化尚无足够的了解,现将其作为同一个种处理。根据上下齿列尤其是p3的形态分析,推测Alloptox可能由晚渐新世的Sinolagomysulungurensis或与其相近的鼠兔进化而来。
吴文裕
关键词:早中新世鼠兔科脊椎动物
同心铲齿象闭合肌组复原及长颌象向短颌象进化过程中头部变化的机制被引量:4
1990年
通过对中新世同心铲齿象(Platybelodon tongxinensis)闭合肌组的复原,讨论了由长颌象向短颌象进化过程中头部形态适应性变化的机制。食性与取食方式变化所引起的下颌变短、下门齿消失,以及由低冠丘脊型、具研磨—剪切功能的臼齿向高冠脊型、具高效水平剪切功能的臼齿的变化是导致头部骨骼和咬合肌组一系列相关适应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着重讨论、补充了颞肌附着点和延伸方向的变化对于在臼齿齿脊和咬合面积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臼齿咀嚼面上的压强的功能,并分析了齿脊数增加脊间距减小的功能意义。
叶捷吴文裕贾航
关键词:进化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