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喜军

作品数:47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生物学
  • 3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盆地
  • 8篇准噶尔盆地
  • 8篇哺乳动物
  • 7篇中新世
  • 7篇准噶尔盆地北...
  • 7篇北缘
  • 6篇英文
  • 6篇化石
  • 5篇地层
  • 4篇动物群
  • 4篇生物地层
  • 4篇始新世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雉鸡
  • 4篇灵长类
  • 3篇新生代
  • 3篇栖息
  • 3篇栖息地
  • 3篇栖息地选择
  • 3篇青藏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印第安纳大学
  • 3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堪萨斯大学
  • 1篇江苏大丰麋鹿...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7篇倪喜军
  • 10篇孟津
  • 10篇叶捷
  • 9篇吴文裕
  • 7篇邓涛
  • 6篇张正旺
  • 6篇李强
  • 5篇毕顺东
  • 4篇王元青
  • 4篇李强
  • 4篇李茜
  • 3篇金迅
  • 3篇王晓鸣
  • 3篇白滨
  • 2篇周新郢
  • 2篇李萍
  • 2篇李绿洲
  • 2篇郑光美
  • 2篇张立民
  • 1篇孙博阳

传媒

  • 12篇古脊椎动物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化石
  • 1篇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中部哺乳动物研究
邱铸鼎王晓鸣倪喜军叶捷
由于哺乳动物演化速度快,易于保存化石,因而使这一生物类群在新生代的地层划分和时代确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中部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丰富,不仅是个有利于研究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地区,而且是建立华北新生代哺乳动物群演替...
关键词:
关键词:哺乳动物新生代
青藏高原北部库木库里盆地新近纪小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古环境和古高度意义
李强倪喜军周新郢邓涛付碧宏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壳斗科栎属冬青栎组)叶片化石新材料。经过两次野外工作,探明该化石产地位于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约5800m的达索普冰川南侧5号冰川冰舌前端,化石产于野博康加勒群下部砂砾岩为主的粉砂岩夹层中。这批新发现的化石具有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类的典型特征,包括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柄粗短,叶缘全缘或具齿,二级脉5~6对,与前人报道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叶片形态完全一致。通过与高山栎类现生种和化石种形态的详细比较,并结合几何形态测量法进行定量分析,希夏邦马峰的高山栎类化石叶片定为古帽斗栎(Quercus preguajavifolia Tao)。高山栎类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伴随青藏高原的抬升而逐渐繁盛并扩散到高原周边地区。由于现今的高山栎类植物海拔分布范围大(900~4500m),且化石产地的地质年代尚不清楚,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的古海拔意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希夏邦马峰高山栎类化石的再次发现,不但有助于厘清化石产出的具体层位,还进一步丰富了该化石记录的形态特征并明确其分类学位置。相关认识将为进一步探究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生物多样性演化与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苏涛苏涛陈琳琳刘佳张馨文黄健倪喜军邓涛倪喜军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希夏邦马峰地区三趾马化石对古高度和古环境重建的厘定被引量:1
2024年
在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于希夏邦马峰地区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沃马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成为证明青藏高原隆升历程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其后的考察中,希夏邦马峰周边以及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有若干三趾马新材料发现,持续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采集自希夏邦马峰地区吉隆盆地的三趾马新材料,其形态特征包括:门齿唇侧无纵沟;上颊齿原尖圆、小,无次尖收缩,褶皱较弱;下颊齿双叶近圆形,双叶谷浅,宽U形,外中谷在前臼齿中浅。这些特征与原来在吉隆盆地发现的福氏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鉴定特征完全一致。自三趾马在晚中新世初期从北美迁入旧大陆以后,在众多的地点都有非常繁盛的三趾马动物群分布,其中的三趾马通常有多个种共存。然而,青藏高原腹地目前已知的三趾马动物群中均只有一种三趾马存在,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在现代青藏高原,物种数量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在中等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最高,在2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显著下降。本文通过高原腹地与泛第三极地区的青藏高原南缘、北缘、以东及以西区域三趾马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这一现象是青藏高原在新近纪时期的强烈隆升导致的特殊地形与气候环境所致。
邓涛张兆群张兆群孙博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三趾马古环境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晚中新世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南坡保存有较厚的新生代达涕古湖盆沉积物,并产出晚中新世晚期福氏(垂鼻)三趾马(Hipparion(Cremohipparion)forstenae)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迁的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对喜马拉雅山脉代表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札达和吉隆盆地,对达涕古湖盆的研究程度仍很低。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古生物分队,对聂拉木亚汝雄拉地区开展中-新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调查,在新近纪地层中采集到一小批脊椎动物化石,包括鲤科咽齿、犀类、有蹄类和鼠兔类。其中,鼠兔类化石归属于艾氏拟美兔(Bellatonoides eroli),这是该属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首次发现,指示其产出层位的生物地层年代不会晚于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目前可从亚汝雄拉剖面中识别出两个不同的层位和年代,即上部湖滨相地层产福氏(垂鼻)三趾马,其年代为晚中新世晚期(保德期);下部湖相地层产艾氏拟美兔,其年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此前艾氏拟美兔发现于土耳其安卡拉(Ankara)和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期的地层中,通常与灵长类及其他森林型哺乳动物共同出现;福氏(垂鼻)三趾马分布于西藏吉隆和山西保德晚中新世晚期地层中,被认为适应于开阔生境,海拔分布不超过2900m。化石证据显示聂拉木达涕古湖盆在晚中新世早期至晚期的古海拔可能比现代高度低了近2000m,古植被类型存在从晚中新世早期的森林到晚中新世晚期的森林草原环境的转变,整体上晚中新世亚汝雄拉的古环境远比现代要适宜得多。
李强倪喜军邓涛吴飞翔
关键词:晚中新世脊椎动物古环境
环颈雉集群行为及其与栖息地类型的关系
倪喜军张正旺郑光美丁玉华
关键词:环颈雉集群行为
文献传递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龙担黄土底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群初步报道被引量:9
2002年
龙担哺乳动物群发现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早更新世黄土底部。此前我国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大多发现于河 -湖相地层中 ,在黄土中极少发现 ,而且主要在六盘山以东。在龙担哺乳动物群中还发现了灵长类化石 ,这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次。龙担哺乳动物群产于黄土底部约 3 0m的地层中 ,最低的层位距“底板”(积石组砾岩 )仅约 3m。化石相当丰富 ,其中有不少新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化石共 2 1种 ,大体可以分为 3类 :1 )与泥河湾哺乳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的 ;2 )与泥河湾哺乳动物群相比 ,在进化水平上稍低 ,因而可能代表较早地质时代的 ;3 )在泥河湾哺乳动物群中没有发现过的。龙担哺乳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可能比泥河湾者稍早 ,可能约 2MaB .P .。其组成倾向于表明 ,当时该地区周围还有相当面积的森林覆盖。
邱占祥王伴月邓涛倪喜军王晓鸣
关键词: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黄土地质时代化石
新疆晚始新世的大型雁形目化石(鸟纲:鸭科:Romainvilliinae?)(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一个绝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件跗跖骨片段保存了多个雁形目鸭科鸟类的特征,同时保存了水禽中仅见于Romainvilliinae鸟类的特征组合。该跗跖骨属于一个个体很大的鸟类,与现生天鹅相当,其第二滑车内侧不存在突缘,第三滑车足底面的近中侧不对称,这些特征表明这件标本属于一个新属种。另一件股骨片段属于一个与跗跖骨标本个体同样大小的鸟类,其特征与在比利时发现的早渐新世可能属于鸭科Romainvilliinae的Cygnopterus affinis相一致。如果新发现的这两件标本确属亚洲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则说明Romainvilliinae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包括亚洲,大体型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在始新世时即已存在,并且也说明在阻断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扩散的图尔盖海峡干涸之前,欧亚之间的鸟类地理区系一直存在联系。
Thomas A.STIDHAM倪喜军
关键词:始新世雁形目鸭科
江苏雉鸡领域的生境特征
大丰雉鸡领域的位置不是随机确定的,领域中的生境类型组成与整个研究区的生境类型组成之间存在很多显著差异.考虑到领域的独占性,我们试图通过确定“领域雄鸟实际可利用范围”的方法来排除个体间空间行为对领域雄鸟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结...
倪喜军张正旺郑光美丁玉华
关键词:雉鸡栖息地选择
文献传递
EARLY EOCENE PERISSODACTYLS(MAMMALIA)FROM THE UPPER NOMOGEN FORMATION OF THE ERLIAN BASIN,NEI MONGOL,CHINA
Two species of perissodactyl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Nomogen Formation(Bumbanian,Early Eocene)in the Erlia...
李茜金迅倪喜军白滨李萍王元青孟津毕丛山Daniel L.GEBO
关键词:PERISSODACTYLABIOSTRATIGRAPHY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