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优良

作品数:129 被引量:1,468H指数:2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小麦
  • 32篇玉米
  • 28篇土壤
  • 17篇施肥
  • 16篇氮肥
  • 16篇氮素
  • 14篇冬小麦
  • 14篇施用
  • 14篇硝态氮
  • 14篇肥料
  • 13篇施氮
  • 12篇利用率
  • 12篇干物质
  • 11篇养分
  • 11篇间作
  • 10篇氮量
  • 10篇苹果
  • 9篇土壤硝态氮
  • 8篇玉米产量
  • 7篇玉米间作

机构

  • 102篇河南农业大学
  • 3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1篇山东农业大学
  • 8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河南心连心化...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 1篇肥城市农业局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作者

  • 127篇叶优良
  • 69篇黄玉芳
  • 21篇张福锁
  • 11篇李隆
  • 8篇孙建好
  • 8篇王桂良
  • 8篇李欢欢
  • 7篇安志超
  • 7篇王玲敏
  • 6篇史衍玺
  • 6篇朱云集
  • 6篇宋海燕
  • 6篇曲日涛
  • 5篇刘春生
  • 5篇李帅
  • 4篇张立花
  • 4篇刘小宁
  • 4篇崔振岭
  • 4篇杨素勤
  • 4篇王文亮

传媒

  • 10篇植物营养与肥...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河南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作物杂志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土壤农化通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北方果树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苹果花铁含量作为苹果缺铁诊断指标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苹果缺铁失绿黄化 ,是石灰性土壤上非常普遍的生理病害 ,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防治这一病害的发生 ,寻找有效的苹果缺铁诊断指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研究对山东省的泰安、德州、烟台三地区的 1 8个苹果园、2 63株苹果树进行分析表明。苹果盛花期全铁平均含量和变幅显著高于不同时间苹果叶片全铁平均含量和变幅 ,而且苹果花全铁含量与不同时间叶片全铁和叶绿素之间均密切相关 ,表明用苹果花全铁含量更容易区分正常树和缺铁树 ,能更好地预测苹果树体早期铁营养状况和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因而苹果花铁含量是可靠的苹果缺铁诊断指标 。
叶优良张福锁史衍玺许方振于忠范姜学玲
关键词:苹果花缺铁黄叶病
石灰性土壤起始NO_3^-N对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影响被引量:24
2002年
在陕西省的澄城、永寿、杨陵 3地区选取有机质、全N、硝态N含量差异较大的 17个石灰性土壤 ,分别在淋洗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土壤NO-3 N淋洗前、后 ,不同方法测定的已矿化N和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所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均与小麦吸N量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34 ,0 85 6和 0 86 2 ,均达1%显著水准。与此相反 ,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间无显著相关。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 ,达不到 5 %的显著水准。而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相关系数却明显提高 ,都达到 5 %或 1%的显著水平。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淹水培养 1周矿化出的NH+ 4 N、通气正式培养 2周矿化出的NO-3 N及碱解扩散出的NH+ 4 N ,其与小麦地上部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r)分别由淋洗前的0 44 3,0 119,0 2 5 9增加到淋洗后的 0 86 6 。
叶优良李生秀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土壤供氮能力
直压式汽油机取土器的研制被引量:1
2018年
为满足农学,资源及环境等学科对土样的集中获取需求,研制了一种以汽油机为动力,直压式进入土壤的机动取土器。阐述了汽油机取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核心部件取土杆、动力头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取土器工作时的阻力主要有端面阻力、外环摩擦力和内环摩擦力,给出了3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且以100 mm直径取土器为例计算出了其工作阻力。根据取土器的工作阻力和机械传动效率计算出了汽油机所需功率,根据市场提供的汽油机种类进行了选型。为验证所设计汽油机取土器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取土器的性能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集土样效果良好,取土效率是同类型手动取土器的2倍以上。
张和锋马帅超何予鹏汪强叶优良王同朝
关键词:直压式取土器汽油机土样
不同地力水平下的小麦施肥效应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整理2005—2013年在河南省布置的1 247个小麦的"3414"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小麦施肥后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及氮、磷、钾肥利用效率,明确不同地力水平下河南省小麦施肥效应,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不施肥处理(N_0P_0K_0)、-N处理(N_0P_2K_2)、-P处理(N_2P_0K_2)、-K处理(N_2P_2K_0)和NPK处理(N_2P_2K_2),根据不施肥处理的产量将土壤基础地力划分为<3.0 t·hm^(-2)、3.0—4.5 t·hm^(-2)、4.5—6.0 t·hm^(-2)、>6.0 t·hm^(-2 )4个等级,研究不同处理不同地力水平下小麦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值、施肥成本、施肥利润和产投比,以及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肥料贡献率、地力贡献率。另外,分析不施肥处理及各缺素处理的产量与相应养分肥料贡献率的关系。【结果】相比不施肥处理,施肥后小麦的产量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的增产量及增产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其中基础地力<3.0 t·hm^(-2)时氮磷钾配施及增施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126.07%、75.98%、24.93%、17.73%,基础地力>6.0 t·hm^(-2)时仅为24.35%、15.39%、10.36%、8.70%。在施肥经济效益方面,各施肥处理的产值、施肥成本、施肥利润及产投比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其中小麦产值和施肥利润均以基础地力>6.0 t·hm^(-2)时的氮磷钾配施处理最高,分别为19.64×10~3、18.24×10~3 yuan/hm^2,基础地力<3.0 t·hm^(-2)时的-N处理最低,分别为8.52×10~3、7.87×10^(3 )yuan/hm^2。在肥料利用率方面,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总体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3.72%,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各地力水平从<3.0 t·hm^(-2)到>6.0 t·hm^(-2)的4个等级的地力贡献率平均分别为43.57%、57.80%、70.29%、80.34%。肥料贡献率随相应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的提高呈对数趋势下降,并且显著相关,说明提高基础地力可减少小
徐霞赵亚南黄玉芳闫军营叶优良
关键词:小麦地力水平施肥肥料利用率
氮肥用量对黄淮海主栽小麦品种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2023年
选用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的15个主栽小麦品种,通过大田试验,在0、150、300kg/hm^(2)氮水平下,探讨氮肥和品种对小麦倒伏和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减少小麦倒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倒伏率提高,不同品种小麦在同一氮水平下倒伏率差别较大,以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泰山23较低,烟农23、豫麦18、偃展4110、衡7228倒伏率较高。15个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均在0kg/hm^(2)氮水平下最高,且整体上随氮肥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豫麦18千粒质量在3个氮水平下近似,小麦千粒质量与倒伏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0、150、300kg/hm^(2)氮水平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060、-0.071。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泰山23等倒伏率低的小麦品种随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衡7228、烟农23等倒伏率较高的小麦品种则随氮肥用量增加产量下降;在0、150、300kg/hm^(2)氮水平下,倒伏率与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0.521、-0.661。倒伏率较低的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也相对较低,而倒伏率较高的衡7228、偃展4110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高,0、150、300kg/hm^(2)氮水平下0~9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倒伏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0.453、0.304。
赵富林黄玉芳叶优良汪洋
关键词:小麦氮肥倒伏硝态氮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及转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探寻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在河南省禹州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模式(T_1)、优化模式(T_2)、超高产栽培管理模式(T_3)、高产高效模式(T_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处理相比,T_2、T_3和T_4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5.9%、31.5%和25.4%,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了82.5%、109.5%和76.6%,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了50.9%、49.1%和41.2%。说明通过优化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与氮素的累积,且能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与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从而提高穗粒数和产量;在4种栽培管理模式中,T_3处理产量最高,但T_4处理更适宜当地推广。
李帅黄玉芳安志超叶优良
关键词:小麦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为制定大田玉米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合两种玉米品种、两种密度、三种施氮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品种之间相比,‘北青340’在产量、茎粗及抗折力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故‘北青340’在产量和抗倒伏方面都要强于‘登海605’。干物质量出现差异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均表现为N180>N360>N0;株高、穗位高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倒伏性能的标准,基部节间茎秆抗折力的提高可以降低作物长高带来的倒伏风险。增密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倒伏风险;相同密度条件下,抗倒伏性状在N180水平下表现最好,不施或者过量施肥反而会提高玉米的倒伏风险。
刘佳敏汪洋牛金璨张志如刘志彬朱秋会叶优良黄玉芳
关键词:玉米倒伏氮肥种植密度
一次性施用减氮增磷钾配方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不同配方复合肥在夏玉米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0-5-5、33-5-8、28-7-9、27-7-12、28-11-10、29-6-10配方处理,分析其对玉米产量和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28-7-9、27-7-12、28-11-10、29-6-10)玉米籽粒产量均超过10.5 t/hm^(2),比高氮配方33-5-8和30-5-5分别增产6.3%~9.5%和7.0%~10.2%。与2个高氮配方相比,其余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均表现出玉米穗部秃尖长降低、缺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减氮增磷钾配方的养分收获指数、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高于高氮配方处理。减氮增磷钾配方的总收益和净收益比配方30-5-5增加4.6%~6.9%和6.1%~9.7%,比配方33-5-8增加9.3%~11.7%和19.3%~23.4%。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夏玉米配方肥一次性施用时,减氮增磷钾配方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优于高氮配方的。
孙笑梅武庆慧李宏杰黄玉芳赵亚南叶优良
关键词:配方肥玉米一次性施肥
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文章以甘肃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300、450kg.hm^-2氮水平下,探讨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和蚕豆(Hcia faba L.),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100~200cm土层降低。在3个氮水平下,蚕豆间作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都低于单作。小麦间作在300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但在0和450kg·hm^-2氮水平下,小麦收获后间作与单作近似,玉米收获后小麦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与小麦和蚕豆间作的玉米在300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玉米,在0和450kg·hm^-2氮水平下则表现不同。在300kg·hm^-2氮水平下,两种间作氮肥当季利用率都明显高于相应的单作,施氮量增加到450kg·hm^-2时,则表现不一样。
叶优良李隆索东让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氮素利用效率
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与展望被引量:26
2007年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叶优良杨素勤黄玉芳刘芳
关键词:小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