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6篇骨折
  • 24篇儿童
  • 13篇治疗儿童
  • 10篇肱骨
  • 10篇外固定
  • 8篇上骨折
  • 8篇肱骨髁
  • 8篇肱骨髁上骨折
  • 8篇髁上骨折
  • 8篇外固定架
  • 8篇固定架
  • 8篇复位
  • 6篇疗效
  • 4篇单臂
  • 4篇单臂外固定
  • 4篇缝线
  • 3篇单臂外固定架
  • 3篇鹰嘴
  • 3篇鹰嘴骨折
  • 3篇预后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29篇冯伟
  • 27篇王强
  • 25篇宋宝健
  • 25篇朱丹江
  • 2篇孙保胜
  • 1篇陈天明
  • 1篇陈永卫
  • 1篇刘钢
  • 1篇胡冰
  • 1篇郭凌云

传媒

  • 8篇临床小儿外科...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守与手术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142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纳入标准:骨折后初次治疗在本院且完成随访;X线诊断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陈旧性及病理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随访丢失或资料不全;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合并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保守组);第二组为经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因复位丢失再行手术治疗(复位丢失手术组);第三组为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估三组间的临床特征、功能外观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4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3±1.9)个月。按照初始治疗方案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例复位丢失率为19.8%,按照最终治疗方案采用手术治疗病例针道感染发生率为7.1%。三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末次随访肘关节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经皮外侧穿针手术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选择保守治疗需密切随访,如复位丢失及时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密切随访,建议直接选择经皮穿针手术治疗。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关键词:肱骨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胫骨或胫腓骨骨折82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
关键词:单臂外固定架儿童胫腓骨骨折
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
目的 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 月至2017 年 3 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儿童尺骨鹰嘴骨折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8岁.左...
冯伟王强
关键词: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可吸收缝线
青少年髌韧带起止点双撕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髌韧带在髌骨下极及胫骨结节处发生髌韧带起止点双撕脱骨折(bifocal avulsion of patellar tendon,BAP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治疗的7例BAPT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人口特征、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3.6岁,男性占85.7%,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9.1。受伤机制均与膝关节的剧烈被动屈曲及扭转相关。X线对髌韧带起止点双撕脱骨折的诊断率仅为14.3%;CT对髌骨下极撕脱所联合的软骨下骨撕脱识别敏感,诊断率为100%;MRI对髌骨下极骨膜及软骨的撕脱识别敏感,诊断率为100%。髌骨下极损伤选择直接缝合或保守治疗;胫骨结节损伤采用螺钉固定较大骨块,克氏针协助固定较小骨块;髌韧带在胫骨止点处的破裂采用带线锚钉编织并固定。患者在中位15个月的随访中,平均12.3周在影像学上完全愈合,5.3个月恢复膝关节最大活动范围,5.9个月重返损伤前运动。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93.4分,Tegner评分平均为6.9分。结论髌韧带起止点双撕脱骨折较为罕见,其中髌骨下极的撕脱在X线上易漏诊,当髌骨下极和胫骨结节均存在触痛时应警惕,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患者通常可在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后早期活动并恢复良好的关节及运动功能。
陈天文玉伟朱丹江冯伟宋宝健王强
关键词:青少年髌韧带髌骨骨折
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tibial spine avulsion fracture,TSA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儿,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8~14岁,平均9岁;左侧5例,右侧6例;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2例。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患肢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7.7±8.8)个月,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X线检查均显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1周。无再移位、畸形愈合、不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2例(屈曲约0°~110°)。所有患儿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阴性,X线未见骨骺损伤,无疼痛及僵硬等并发症,能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及体育活动。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32(25,37)分提高到100(98,100)分(Z=2.937,P=0.003),IKDC评分从术前30(22,35)分提高到100(95,100)分(Z=2.943,P=0.003)。结论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及青少年TSAF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复位好、固定牢固可靠、利于早期康复、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是治疗该骨折的有效方法。
张浩凯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文玉伟
关键词:关节镜缝线胫骨骨折
儿童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
王强宋宝健冯伟朱丹江
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冯伟王强宋宝健朱丹江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可吸收缝线儿童
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外侧进针的疗效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外侧进针方式对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17-02至2019-02收治并采用外侧平行克氏针和外侧扇形克氏针两种进针方式的138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其中平行组为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65例),扇形组为外侧扇形克氏针固定(73例)。评估两组间的临床特征、末次随访的功能及外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根据Flynn功能标准,平行组优良率为93.7%,扇形组优良率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Flynn美观标准,平行组优良率为92.1%,扇形组优良率为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医源性神经损伤、肘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外侧平行与外侧扇形两种进针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预后。
朱丹江王强孙保胜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共计 73例,其中男58例,女15例;平均年龄 10.2 (6.2~15.1)岁;左侧49例,右侧24例;单纯桡骨骨折23例,尺桡骨双骨折50例。致伤原因:运动中摔伤 59 例,自行车摔伤6例,机动车撞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采用单纯外固定架固定38例,桡骨外固定架合并尺骨髓内针固定35例;54例骨折解剖复位,19例近解剖复位。73例患儿均获得平均13.5(6~24)个月随访;12 例针道感染,其中2例感染较重,Schanz 针略松动,分别于第6/8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提前拆除外固定架;临床愈合时间为 6~12 周,平均9.6周。所有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肢腕关节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均小于健侧,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60例,良13例,优良率 100%。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少、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不需要二次手术、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该特殊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刘定武
关键词:桡骨骨折儿童骨折固定术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致病菌种类、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住的107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征等临床资料,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根据随访患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7例患儿中男62例、女45例。就诊年龄5.6(1.7,10.0)岁,其中>28日龄至3月龄5例(4.7%)、>3月龄至5岁46例(43.0%),>5~12岁43例(40.2%),>12~18岁13例(12.1%)。首发症状包括急性发热35例(32.7%)、肢体疼痛24例(22.4%)、发热伴肢体疼痛23例(21.5%)。75例(70.1%)病原菌培养阳性中,化脓性链球菌、肠炎沙门菌及大肠杆菌各1例(1.4%),金黄色葡萄球菌72例(96.0%),其中MSSA组47例、MRSA组22例,仅外院培养阳性且无药敏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MRSA组感染患儿居住农村、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均高于MSSA组[14例(63.6%)比18例(38.3%),21例(95.5%)比33例(70.2%),χ^(2)=3.87、4.23,均P<0.05]。无并发症组患儿65例,有并发症组患儿42例。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脓毒症19例(17.8%)、化脓性关节炎17例(15.9%)、静脉血栓12例(11.2%)。有并发症组出现精神改变、食欲减低和(或)乏力、病原培养阳性的患儿比例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高于无并发症组[18例(42.9%)比9例(13.8%)、20例(47.6%)比12例(18.5%)、34例(81.0%)比41例(63.1%)、3.5(2.0,6.0)比2.0(1.0,4.0)d,χ^(2)=11.38、10.35、3.89,Z=2.21,均P<0.05]。预后不良组有合并症、合并局部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0/15比34.9%(30/86)、7/15比17.4%(15/86)、14/15比61.6%(53/86),χ^(2)=5.39,6.40
常玥陈天明郭凌云王壮壮刘淑平胡冰王强冯伟刘钢
关键词:骨髓炎预后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