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钊 作品数:11 被引量:6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地西泮在体鼻腔吸收动力学及薄荷醇对其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地西泮鼻腔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吸收动力学及促透剂薄荷醇对其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在体鼻腔循环吸收的动物模型,取样时间为0、5、10、15、30、45、60、75、90 min,计算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吸收半衰期(t1/2)及药物吸收率。研究在鼻腔灌流液体积、循环液流速和pH值一定的条件下,地西泮的质量浓度、吸收促进剂薄荷醇对地西泮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鼻腔灌流液体积为5 ml,循环液流速2.0 ml/min,循环液的pH值在5.9~6.1的中性吸收环境下,地西泮质量浓度在0.25~1.00 g/L时,随着地西泮质量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增加不明显,t1/2及药物吸收率变化不大;薄荷醇含量为0.2%时对地西泮鼻腔吸收有最佳的促进效果[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为(0.442 4±0.002 3)/h],且能加快地西泮的吸收[t1/2为(0.32±0.07)h)],缩短地西泮的t1/2;0.2%~0.4%范围内,随薄荷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反而减小。结论:地西泮可以经鼻腔吸收,鼻腔吸收的机制为被动扩散;0.2%薄荷醇能促进地西泮的鼻腔吸收。 盛平 张瑞涛 王晖 黄钊 傅晓华关键词:地西泮 薄荷醇 鼻腔给药 吸收动力学 外用丹参酮乳膏抗痤疮药效及机制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观察外用丹参酮乳膏对兔耳痤疮模型的影响及其抗痤疮机制。方法: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克林霉素凝胶)及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丹参酮乳膏+薄荷醇组、乳膏基质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在造模部位2 cm×2 cm范围涂抹对应药物0.5 g,每日1次,给药2周后,测定局部血管微循环、耳片重、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氢睾酮(DHT)含量。结果:模型组家兔炎症相关指标耳片重为(0.210 0±0.038 5)g,IL-1α为(90.22±15.00)ng.L-1,IL-6为(135.88±11.28)ng.L-1,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3%丹参酮乳膏+1%薄荷醇组和阳性药物组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41.17±5.34)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均能显著的提高兔耳涂药部位的微血管灌注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乳膏高、中剂量组、丹参酮乳膏3%+薄荷醇1%组均能显著的降低血清中DHT含量(P<0.01)。对痤疮丙酸杆菌克林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 mg.L-1,丹参酮乳膏的MIC为195.31 mg.L-1,薄荷醇的MIC为6 250 mg.L-1。结论:丹参酮乳膏具有显著的抗痤疮作用,丹参酮乳膏抗痤疮机制可能通过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杀灭作用,通过降低二氢睾酮来抑制皮脂的生成,降低IL-1α和IL-6来抑制痤疮部位的炎症,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痤疮的愈合。薄荷醇能够提高丹参酮乳膏的治疗作用。 刘文彬 梁庆 王晖 黄钊关键词:外用 痤疮 薄荷醇 薄荷醇影响TRP通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薄荷醇影响钙离子通道的研究中发现,其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通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TRPV1、TRPV3、TRPM8和TRPA1。本文对近年来薄荷醇参与细胞内Ca2+调节的TRP通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黄钊 王晖关键词:薄荷醇 钙离子 利用ATR-FTIR变化探讨薄荷醇对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薄荷醇对皮肤角质层结构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肤角质层样本和健康志愿者皮肤给予薄荷醇后,测定全衰减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在皮肤角质层的变化,以确定皮肤角质层结构是否改变。结果在大鼠皮肤实验中,与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氮酮组大鼠角质层中的CH2对称振动(2 854 cm 1)发生了相对位移,角蛋白NH-C=O振动I峰(1 659 cm 1)及II峰(1 637 cm 1)发生了位移,NH-C=O振动I峰发生了裂峰;薄荷醇组大鼠角质层中CH2非对称振动(2 925 cm 1)、CH2对称振动(2 854 cm 1)发生相对位移。在人体皮肤试验中,与对照区和溶剂区相比,氮酮组CH2非对称振动(2 921.5 cm 1)和CH2对称振动(2 852.1 cm 1)发生了3~4个波长位移;薄荷醇组CH2非对称振动(2 922.7 cm 1)和CH2对称振动(2 853.8 cm 1)发生了3~4个波长位移。结论薄荷醇可能是通过改变角质层中脂质的构象,使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增加、有序致密结构改变,降低皮肤屏障作用,从而使药物的透过性增加。 薛漫清 梁庆 黄钊 聂昊 刘文彬 王晖关键词:薄荷醇 透皮吸收 脂质 长期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对大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 目的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通过研究长期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对大鼠皮肤渗透屏障结构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皮肤渗透性的作用,建议临床治疗应注意对皮肤渗透性有影响药物的使用,避免或降低其引起的其它外... 王晖 黄钊 刘文彬 邓春燕 恽昊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皮肤渗透性 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的影响,为艾纳香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以豚鼠背部皮肤为体外渗透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测定接收液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考察0.5%,1%,2%艾纳香油,1%氮酮,以及1%艾纳香油与1%氮酮联合运用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0.5%,1.0%艾纳香油和1.0%氮酮单独应用时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和贮库效应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1.0%艾纳香油与1.0%氮酮合用时其促透效果较单独使用时降低,2.0%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低浓度的艾纳香油随着浓度升高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有增强作用,但高浓度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无显著促进作用。 付万进 王丹 庞玉新 王晖 黄钊 聂昊 于福来 张影波关键词:透皮吸收 复方地西泮鼻腔给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考察地西泮与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的鼻黏膜毒性,探讨地西泮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家兔鼻黏膜为研究对象,考察地西泮单用、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给药1周和停药1周后,对家兔鼻黏膜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恢复情况。结果: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地西泮单用组和地西泮与薄荷醇伍用组鼻腔给药1周后,大鼠鼻黏膜细胞上皮层厚度无明显改变。停药1周后,光学显微镜观察鼻黏膜损伤的情况有所恢复。结论:地西泮单独鼻腔给药、薄荷醇单独鼻腔给药、地西泮和薄荷醇配伍鼻腔给药后,对黏膜的毒性轻微且毒性具有可逆性。 盛平 张瑞涛 王晖 黄钊 傅晓华关键词:地西泮 薄荷醇 鼻腔给药 黏膜 熵权系数法综合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熵权系数法在透皮吸收促进剂中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单用及联用薄荷醇和月桂氮酮对模型药物扑热息痛在离体家兔皮肤上的透皮行为,计算稳态流量、渗透系数和滞后时间3个指标,采用熵权系数法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 2%薄荷醇对扑热息痛具有最佳的促透效果,1%薄荷醇+1%月桂氮酮、2%薄荷醇+1%月桂氮酮、1%薄荷醇次之,1%月桂氮酮效果最差。结论熵权系数法可作为促透剂促透作用的综合评价新方法。 刘文彬 王晖 黄钊关键词:熵权系数法 薄荷醇 月桂氮酮 扑热息痛 透皮吸收 基于修正熵权的TOPSIS法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目的:探讨基于修正熵权的TOPSIS法在促透剂的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研究促透剂薄荷醇、樟脑、氮酮、油酸、丙二醇对模型药物在离体兔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的影响,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 王晖 黄钊关键词:熵权 TOPSIS法 促透剂 透皮吸收 对乙酰氨基酚 一种痤疮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Kligman痤疮模型的痤疮复合动物模型,以期获得更接近临床症状的痤疮模型。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注射病菌组、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正常组不做处理,Kligman组和复合模型组均在家兔耳内侧涂抹2%煤焦油持续2周,注射病菌组及复合模型组在造模期间隔日进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液的接种,出现可见囊肿后即可停止接种。模型制备成功后,测量各组表面微循环,检测耳增厚程度,并进行病理组织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二氢睾酮(DHT)浓度。结果复合模型组与Kligman组比较,IL-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增加显著(P<0.01),DHT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复合模型组较Kligman组兔耳肿胀程度显著性增加(P<0.01),血液微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观察显示复合模型组表皮角化过度增厚,颗粒层、棘层肥厚,毛囊口充满角化物质,毛囊口由于过多的内容物而膨胀突出,毛囊漏斗部破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痤疮复合模型相对于Kligman模型表现出更严重的痤疮反应。结论该方法能制备符合临床症状的痤疮复合模型。 刘文彬 梁庆 王晖 黄钊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 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