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育青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关于“小语种”T字型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 2021年
- 当前,我国的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着时代的巨大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T字型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外语教育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问题。所谓T字型人才,即横向上涉猎较广,纵向上在某一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人才,是一专多能,同时兼具广博度和精专度的复合型人才。T字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大一统"和"一刀切"。在这方面,小语种专业进行了探索,如德语界不仅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T字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还在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多有尝试。此外,德国高校双主专业和一主两辅的专业组合形式以及"柏林模式"更可为我国外语类特别是小语种T字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 魏育青
- 关键词: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 撕开伤口,拒绝忘川——格拉斯《剥洋葱》中的“忆”被引量:2
- 2008年
- 格拉斯的《剥洋葱》几乎成了世界的文化事件,其意义却绝非只是简单的"爆料",而是体现了格拉斯一以贯之的立场:作为"针对流逝的时间写作"的公民,以真正启蒙的精神再三撕开伤口,不断反思往昔。本文分析这部自传体写作,从记忆与回忆、诗与真、主我与客我、个体记忆与文化记忆、现代与后现代等张力关系的角度,探讨格拉斯有关"记忆工作"的观点及其百折不挠的拒绝"忘川"的努力。
- 魏育青
- 关键词:《剥洋葱》记忆回忆
- 学者如是说
- 2004年
- 魏育青
- 关键词:德语单词语法记忆技巧
- 翻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顾彬与魏育青对谈录被引量:1
- 2016年
- 2015年9月,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师姜林静博士的主持下,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与复旦大学德语系委育青教授在上海长宁区图书馆就"翻译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对谈。这次对谈,不仅对译者、也对广大读者深具启发意义,故在此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
- 顾彬魏育青姜林静
- 关键词:翻译家谈话内容
- 修养(Bildung)
- 2024年
- [编者按]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德语人文研究》编辑部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在川外共同举办“修养理论与德语文学研究模型”学术研讨会。该会议原本计划于2022年举行,由于疫情原因不得不延期,彼时恰逢四川外国语大学冯亚琳教授70岁、上海外国语大学姜锋研究员60岁生日,两位学者均为德语学科的发展和中德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既是对思想和历史的公共探究,也与学者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谨将本文献给冯亚琳教授和姜锋研究员,感谢他们为国内日耳曼学研究奉献的光阴。会议邀请复旦大学德语系魏育青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系贾涵斐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任卫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孙进教授和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范捷平教授(按发言先后为序),就修养(Bildung)问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谈。对谈由《德语人文研究》主编王炳钧教授主持。本文为对谈实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博士生张舶航、陈丹阳根据录音整理。
- 魏育青贾涵斐任卫东孙进范捷平王炳钧张舶航(整理)陈丹阳(整理)
- 关键词:人文研究德语文学人文交流
- 在忧郁与乌托邦之间徘徊——论格拉斯的《蜗牛日记》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结合格拉斯对德国著名画家丢勒铜版画《忧郁》的议论,分析《蜗牛日记》及其附录文章,考察作品中形成强烈反差的人物形象和动物意象,勾勒作家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蜗牛”象征着在“忧郁”与“乌托邦”之间徘徊者的努力,既不愿停止以笔济世的努力,又对理想主义和希望原则提出质疑。把握这种既反对断念和放弃、更拒绝醉迷和狂热的基本立场,是理解格拉斯中后期叙事作品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 魏育青
- 关键词:丢勒忧郁乌托邦
- 空间与界限——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第八首中的“敞开者”被引量:5
- 2016年
- 本文基于《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探讨里尔克的"敞开者"概念以及与此相关但不等同的"世界内在空间"。前者是除"敞开"之外再无界定可能性的"纯粹空间",它对知晓自身局限性的常人是封闭的。相对人类所处的"被阐释的世界","造物"的存在则是无边无际的,不受讲究区分、是否等意识的拘束和限制,尽管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有上下等差和临界状态。第八首哀歌中的人兽对比,与其说是呼吁回归,毋宁说是意在批判。在里尔克看来,若想拯救《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作品中抨击的现代世界,出路在于以诗的语言营造"世界内在空间",构建一个扬弃时间线性、消弭包括生死在内的各种界限的大一统空间。
- 魏育青
- 关键词:里尔克
- 魏育青教授致辞
- 2022年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郑克鲁学术思想研讨会”,缅怀郑老宏富的人生,辉煌的业绩,继承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文革”结束后,郑克鲁、袁可嘉等合编的多卷本《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出版,首次在国内大规模译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惠泽几代学人和广大读者,对我这样的77届大学生影响自不待言。而第一次见到郑老则是新世纪了,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就是原上海铁道学院)参加可能是与职称有关的评审会上。会间休息时看见郑老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一个角落里抓紧时间看书写作。
- 魏育青
-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精神财富译介
- 卡珊德拉的尖叫和西西弗斯的努力——论格拉斯《母鼠》中的启蒙观被引量:4
- 2004年
- 《母鼠》描绘了单向度、绝对化的“启蒙”的恶果,旨在继续未竟的启蒙工程:消除“启蒙心态”,拒绝最终许诺,坚持启蒙精神,促使人类不断走出咎由自取的未成年状态。宣告启蒙末路的《母鼠》实际上又是一次启蒙的努力。本文尝试从时间线性、工具理性、童话世界、女性原则、宗教启示、动物话语等侧面探讨《母鼠》的启蒙观。
- 魏育青
- 关键词:启蒙观宗教思想叙事方式
- 县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应发挥的作用
- 2015年
- 全民阅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尺度。县级图书馆在提高全民阅读水平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阅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低下,读者流失严重、规模难以扩大的现状。就县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如何发挥优势、强化功能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 魏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