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骨折
  • 6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疗效
  • 4篇股骨
  • 4篇高龄
  • 3篇肱骨
  • 3篇肱骨近端
  • 3篇疗效分析
  • 3篇近端
  • 3篇控制技术
  • 3篇骨折治疗
  • 3篇股骨粗隆
  • 3篇股骨粗隆间
  • 3篇股骨粗隆间骨...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折手
  • 2篇折手术治疗

机构

  • 13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马晓明
  • 11篇周雪峰
  • 11篇鲍磊
  • 11篇白克文
  • 11篇王蒙
  • 10篇彭军
  • 9篇马华松
  • 9篇周家宁
  • 3篇陆明
  • 2篇周建伟
  • 1篇张墨
  • 1篇汪东
  • 1篇郑蕊
  • 1篇王晓平
  • 1篇邹德威
  • 1篇邵燕翔
  • 1篇陈志明
  • 1篇谭荣
  • 1篇张静
  • 1篇陈晓明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三届全军创...

年份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骨融合技术在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再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侧弯术后固定棒断裂与矫形固定节段的植骨融合间的关系。方法 1989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成人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断棒,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35.11岁(23~56岁)。一期矫形术后出现断棒现象的时间为术后6~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本组中患者的性别比例女:男为6:3,与文献报道中的成人侧弯发病率相符合。本组患者的年龄层面:20~30岁5例;30~40岁1例;40~50岁1例;50~60岁2例。断棒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占55.6%;年龄层与植骨融合率成反比例发展,考虑本组中断棒原因与植骨融合程度相关。本组中患者术后矫形率原位融合2例;矫形率>0且<30%患者1例;30%~40%1例;40%~70%1例;70%~80%2例;80%~90%1例;93%1例;患者在不同矫形率下的断棒机会平均,可明确本组患者的断棒原因与矫形率无直接相关关系。患者术后椎体活动度的分布:<4°患者2例;>4°的患者7例。本组中的植骨融合程度较差(植骨不融合率为66.7%)。结论术中充分植骨融合条件可以保证内固定的稳定,也使内固定特性得到较好的发挥,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避免断棒现象的发生。因此,术中矫形固定节段的完全融合是保证成人侧弯手术获得长期稳定疗效的关键和最终目的 。
陆明马华松谭荣任冬云白克文王晓平马晓明张墨郑蕊张静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损害控制技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2月~2013年12月间入院的1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运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S...
王蒙周雪峰白克文鲍磊彭军马晓明周家宁伍佳剑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OSSUM评分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行1毫米层厚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处理数据,对CT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区域增长以及蒙...
王蒙郑冬周雪峰白克文彭军鲍磊马晓明周家宁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对62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牵引复位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例无明确合并症,合并症较多的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结果6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9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安全保障,充分评估和有预见性的早期处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
鲍磊马华松周雪峰白克文王蒙彭军马晓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高龄围手术期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使用三叶草型钢板治疗;观察组2...
周雪峰周家宁白克文彭军鲍磊王蒙马晓明马华松
不锈钢材质锁定钢板置入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普通钢板内固定过程中需要对肱骨近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进行较大剥离,影响血供,且普通钢板的设计不能够满足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和骨缺损较大以及粉碎型骨折的内固定要求。目的:观察不锈钢材质的锁定钢板置入修复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6医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岁;Neer 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26例,4部分骨折1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获得了6-17个月的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3±1.2)周;至末次随访时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为优者12例,良22例,中11例,差3例,优良率71%。内固定后出现软组织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提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使骨折在相对微创的环境下达到较好的解剖学复位,并通过坚强的固定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获得较稳定的康复环境,因此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于Neer 2、3部分以及年轻骨质较好的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
周雪峰周家宁马华松白克文彭军鲍磊王蒙马晓明陆明
关键词:生物材料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
损害控制技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2月~2013年12月间人院的1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运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
王蒙周雪峰白克文鲍磊彭军马晓明周家宁伍佳剑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OSSUM评分系统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手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双钢板固定14例、单钢板结合克氏针、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Y'形钢板内固定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B型6例,...
周雪峰白克文彭军鲍磊王蒙马晓明周家宁马华松
文献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4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材料的进展,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逐渐在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主流方法。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6医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使用三叶草型钢板治疗;观察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术中出血、愈合时间、不愈合率及治疗优良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周雪峰周家宁马华松白克文彭军鲍磊王蒙马晓明陆明
损害控制技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治疗的16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85.23±3.19)岁.AO分型:A1型18例,A2型89例,A3型59例.围术期实施损害控制治疗,运用改良生理学与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预测并发症率,用朴茨茅斯改良的POSSUM(Portsmouth modified POSSUM,P-POSSUM)预测病死率,观察预测效价及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入院时POSSUM评分<20分的并发症低风险患者61例,实施损害控制治疗;POSSUM评分评分≥20分的并发症高风险患者105例,完成生理学控制后行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损害控制前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48.6±6.8)%,病死率为(10.1±1.9)%;损害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6±4.5)%,病死率为(4.6±1.4)%;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37.4%,病死率为1.8%,与损害控制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损害控制措施,能够规避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
王蒙周雪峰白克文鲍磊彭军马晓明周家宁伍佳剑
关键词:股骨骨折高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